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初中德育 >创业非理性动机

创业非理性动机

收藏本文 2024-04-15 点赞:32151 浏览:15331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大学生创业是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部分。大学生创业可谓形式繁多。本文拟通过结合大学生创业的实际问题揭示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非理性主观因素,对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非理性因素进行探讨剖析,以期获得有效论点并进行教育干预。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非理性;动机
大学生创业现象在当今时代已有气候。国家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大学生们更积极主动地向创业梦想进军。然而,大学生在创业的道路上遇到的艰难境况也屡见不鲜,社会上对他们创业行为报道尽管表现很大的关注和支持,但也不乏同情和否定的声音。本文结合自身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指导,通过对大学生的交谈、了解和调查等,认为大学生在对待创业问题上和创业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非理性动机,并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研究。

1.“读书无用论”的意识使然

大学学习模式相对宽松,课程学科有选择空间,课余时间相对较多,这是大学生创业的必要条件之一。由于大学倡导学术自由,倡导自学,不免放任了学生的纪律,在各个高校都会有学生们逃课创业的现象,从和逃课创业的学生谈话中得知,他们大多数赞成“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认为书本知识空泛而不切实际,认为读书真正的用处只在于获得文凭,而文凭的取得又主要是通过理论考试考核,它与真正的社会所需普遍技能并无关联,因此在教室循规蹈矩地听课反而浪费了应该活用于创业实践上的时间,对取得一些具体经营经验毫无帮助。而这些学生还认为,读书读得再好也不过如此,即使高学历的学生毕业后也不见得找到很好的职业,复杂的社会现实情况和实用主义思想在起作用,反过来压抑了读书求学的信念。
无疑这种想法,正是由于他们朴实直观却又真切明白的受教育感受而产生。一直以来,我们教育体制内外的弊端和教育思维模式的固化,两者相互作用,互为不良循环,的确成为很多有见识的教育工作者的改革动力,而高校教育扩招导致人才过剩,大学生供给和社会需求的结构性失衡等声音很多,也更应该引起我们探讨并反思高等教育的核心问题,例如如何结合第二产业主导所需来开设专业与进行教学等。然而,读书求学是学生的职责,依然代表学生时代的主流意识,它强调求学过程所需具备的治学态度的严谨、学术攻坚的钻研、汲取学力的以及追求真理的坚持等,都是人们为健全社会风尚、强化社会正面功能和推动社会全面发展所需的个体动力和能量源泉。教育学生读书非“无用”,主要是看怎样读书,怎样在读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当今世界经济是知识型的经济,纵观最初具备创业条件的各类企业,很多到了创业纵深发展,需要的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思想上的突破,这恰恰是知识在显示其巨大的力量。没有充分的知识准备,可能连一些法律常识和创业政策都没弄懂,这样的创业毫无根基可言,毫无理论支持和战略意义,更遑论生命力,是不可能在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势下获得优势认同,真正实现创业成功的。

2.对创业环境的盲目乐观

高校一些大学生甫一入学就积极联系同乡包车、倒卖电脑、推销手机消费卡、推介组团旅游等业务,表现出强烈的创业意识,对创业环境表示十分乐观,觉得商机无处不在,客户就在眼前,商业无所不能。如一些学生在组织同乡包车业务中,常常利字当头,罔顾当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法律责任等问题,组织的包车业务很多是没有合法经营权,属于违规运营,针对这些现象,笔者在入学教育和就业指导课程中也明确指出,恰恰是这些无孔不入的商机,华而不实的商业领域,存在追潮流、逐热门的硬伤,容易蒙蔽了创业发展的正确视野,也可看出当下社会浮躁和商业盲动等不合理性,商业环境的规范化不足,各种商业存在钻法律空子的行为,明显有违诚信经营,学生们如果仅仅认为商机无限,进取性地投入资金经营,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种经营问题,是会直接影响创业成果的,即使一时半次盈利,也属阶段性暂时性而已,其本质具有严重的投机主义色彩,同时又须冒着巨大的风险来进行运作,一旦出现问题则可能是对创业成果灾难性的颠覆,甚至会为学生本人带来承担法律责任等后果。

3.急于转变社会角色

在“心理断乳期”的持续影响下,大学生往往急于独立、表现成熟,各类事情能自己解决,不依赖家庭,而想成为家庭发展的核心人物,通过改变自身家庭关系中的地位来提升家庭的生活质量,这就说明大学生急于显示独立、希望得到认可、渴求创业成功等心理体验。应该说这个出发点是好的,至少说明这类学生在家庭生活环境中主动追求进

摘自:硕士论文开题报告www.udooo.com

步、寻找幸福价值的美好愿望,而在经济收入为主要幸福感的动机驱使下,体现了创业学生向社会过渡的强烈主观愿望,由“读书人”角色转变为“社会人”角色,同时,这个阶段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普遍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而在常规性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因此创业的大学生不仅仅满足于学习知识接受理论,更自我要求地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开拓能力,公益活动、打工甚至创业跑业务等活动,与社会接轨既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心理动机需求,又为其发展锻炼提供了有效条件。
然而,大学生普遍对社会还仅在感性认识上,对创业环境复杂和创业风险影响的心理估计也有所不足,对创业失败的认知能力和承受能力也多有逃避,往往只重于对创业本身的理解,而忽视了创业道路的艰辛,容易导致主观上放大创业成功的幻想,这些因素也正是非理性动机的体现。

4.“白手起家”的教条信奉

有些创业大学生认为,“白手起家”是他们推崇的实现人生价值最高境界的体现。白手起家是特定时代下的一种特定的成功方式,尽管在受到社会各界倡扬,但却只能是以小概率事件在社会上演。不过对于当前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还是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为大学生群体大部分是“白手”之人,渴望通过自身努力在创业中改变命运,成就人生价值。
笔者接触过不少广东潮汕地区的创业大学生,不管在校期间还是毕业离校,如天赋异禀一般,普遍天生具有强烈的商业意识,也普遍具备一些特别优于其它地区学生商业素质和品性。他们往往对商业人士抱有极大兴趣,认为在商业上成功的就是成功人士,言必称李嘉诚、黄光裕,把李嘉诚等商业杰出人物奉为自身偶像,崇拜之情溢于言表,而潜意识也正说明他们崇尚并信奉“白手起家”,然而由于“白手起家”本身潜在涵义带有个人英雄主义,加上有些创业大学生又希望自己将来能创造出带上一些浪漫主义色彩的商业传奇,因此他们把“白手起家”当作完美丰满的理想往往只是教条式的接受,形成过高的自我期许等非理性动机,免不了或多或少陷入“一朝暴富”的投机圈子,例如不少学生把资金投进金融证券行业,写卖股票、外汇和贵金属等,以期通过各种以小博大、一知半解的“杠杆原理”,获得所谓创业的第一桶金,并美其名曰为“积累投资实践经验”,而资金来源则是家长给予的学费、向别人的借钱甚至是申请得到的奖助学金或助学贷款等。笔者认为这是非常危险而值得深思的现象,强烈地反对学生这种所谓创业行为,更常通过列举反面实例来教育学生,希望能引起同行的关注和共鸣。

5.金钱唯上的财富观影响

大学生创业的非理性动机还包括具有较强烈的唯金钱式的财富观,他们往往膜拜金钱,认为金钱至上,对金钱的极易膨胀,认为有钱才有话语权,在大量金钱物质等以非常态充斥社会下,学生群体也不免受到感染,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如有创业中的学生,被告知因某学科不通过而不予毕业资格审核,于是千方百计要找该学科老师帮忙,甚至希望用金钱把问题解决,认为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
笔者认为,这更多是由于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所致,他们在创业道路上,看到了许多为办好事情而用钱解决的现象,遇到了许多要为节省开支成本而谋求盈利的状况,想到了许多为达到目的而不能自持甚至铤而走险的办法。然而,膨胀的确能催生不良动机,也取决于个人的主观因素,也就是跟人的需要层次、思想觉悟、价值取向、道德境界、意志水平、法律意识等有关。这种非正当途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带有明显的拜金主义色彩,也来源于其自身的各种腐化观念和荒谬想法,包括沾染的所谓“人情义气”、“等价交换”、“金钱开路”、“打通关”等江湖理论,一套一套在饭桌上流传,那是对权力功能和金钱作用的歪曲理解,是对物质条件和财富价值的另类解读,是对公平愿望和发展状况的否定。不仅容易滋生公共信用的危机,也是对当前高校就业观和德育教育的一项极大挑战。因此,引导学生树立主流的追求幸福劳动、维护社会公平和推动和谐发展的财富观也是教育的重要课题。
鉴于大学生创业在新时代下的蓬勃发展,就业教育工作者应该看到学生群体在创业上的正面作用,给予合适的尊重态度。国家在制定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上明显鼓励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行为,然而,一边是国家的鼓励政策,一边是高校禁止大学生经商,仍需要通过正确教育理念和良好就业创业观两者进行探讨而取得合理的平衡。
参考文献
黄坚,王晓红,容金凤.佛山市外来务工青年创业倾向调查[J].青年研究,2008(4):51.
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周兆晴.新粤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4]刘树谦.中国社会转型期的行政腐败及其治理[J].广州大学学报,2004(1):75.
[5]于阳.江湖中国[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