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初中教学 >> 初中政治教学 >反璞归真反璞归真,让课堂充满“语文味”

反璞归真反璞归真,让课堂充满“语文味”

收藏本文 2024-04-08 点赞:5961 浏览:1792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随着语文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语文老师的教学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转变,老师的教法不断创新,形成了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的局面。但热闹背后,欠缺语文味:老师只注意课件的大量运用,没有注意它的实效性,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思考、探究的实践时间;只注意问题的结论,没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老师讲的多,学生读、悟的少。这样,语文课堂变味,课堂效率下降,令人担忧。
那么,语文课如何体现“语文味呢”?我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积累了点滴经验。

一、净化语文课堂,回归“语文味”

要净化语文课堂教学,就要把不是语文的东西清除出语文课堂。究竟哪些东西不属于语文或不是它的“特性”或“特点”,比如,德育、审美教育、创造教育、思维培育等教育内容,以及思维训练、天文地理或其他自然知识的传授。如果把语文课上成上述单纯的那一种课,都与语文味背道而驰,或者说不是我们提倡的语文味。
有位老师在教《看云识天气》一文时,将教学重点放在对天气知识的认识上,这就把语文课上成了地理课。其实,这篇课文语言优美、形象,富有韵律美,极具画面感。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排比句等修辞手法,生动地说明了云的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如: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师,像奔马……”等。
如果执教老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对语言的感悟上。借助文本的语言材料,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感知美趣;引导他们去理解,化抽象为具象,并适时归纳这些语言的作用;让学生自由朗读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在朗读中体会出语文味;试着背诵、抄写积累这些语句;把收集到的有关天气的谚语,进行交流。那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已尽在其中了。

二、利用作品激发情感,营造浓浓的语文味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那些名篇佳作,之所以传诵不衰,就是饱蘸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作者的心血乃至生命。故而其间不乏朦胧素淡的清幽,幽雅的意境,美好的自然风光,气势磅礴的奇观,以及一个个悲壮,可爱,哀怨的人物形象等,这些都会激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如《蜡烛》一文的唯美细节:那位南斯拉夫母亲把牺牲的苏联青年遗体拖走时,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她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三次;还把她一直珍藏了四十五年的结婚喜烛点燃在苏联烈士的坟前等,学生通过品读这些精美的语言文字和感受作品的动人情节,使他们感悟、体验到:那位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烈士的爱是有多深!它已超越了国界,如同亲人,如同母子!学生已被作品的感人细节深深的打动了,他们和人物故事同喜同悲,一同呼吸一同律动,学生的情感就这样被激发了,“语文味”就这样营造出来了。

三、引导学生潜心品读,读出语文味

语文课堂应该还原为书声琅琅的课堂,让学生在吟诵涵咏中感悟文本。让学生用心地读,认真地思考,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内部已有的经验,通过联系上下文,真正做到读有所感知,有所理解,有所感悟,产生新的疑惑。如笔者执教《苏州园林》时,是这样引导学生感悟苏州园林的特点。第一步:开火车“轮流上岗”的方式朗读课文(读错了掌声送他下岗,下一个接着读),初步感知课文。第二步: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思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州园林?用词语或句子把它归纳出来。有的学生说:他读出了一个如诗如画的苏州园林;有的说读出一个古色古香的苏州园林;还有的读出一个环境优美,格调幽雅的园林……学生的答案各不一样,但都是自己潜心阅读后的感受、体验。第三步:要求学生默读课文, 想想从文中哪些词句体现以上的感受?作者是怎样写苏州园林的特点的?就这样不离文本,紧抓读,引导学生真真切切地口诵心思,读出“语文味”。

四、品词赏句,品出浓浓“语文味”

诗人余光中曾经说过:“中文乃一切中国人心灵之所托,只要中文常在,必然汉魂不朽,让我们常保中文的灵动与清纯。”丰富、精湛、耐人寻味的语言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田?品——品词赏句!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品词赏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鉴赏;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学生才能更好地读出味道来,才会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课堂中品词赏句应该要像竹石一样“咬定青山不放松”。
在教学中,教师对于课文的传神点,要指导学生通过讨论,咀嚼,激活思维,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言的无穷魅力与韵味!如教学《行道树》一文时,笔者就紧紧抓住“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这一哲理句来进行嚼词析句:读这句话,你觉得有没有矛盾?这“神圣”、“痛苦”如何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试举一些例子来说明这句话的意思。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有的说边防战士,他们为了守卫边关,长期忍受与家人分离的痛苦,甘愿寂寞,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有的说伟大的科学家,他们为了祖国的科学事业,牺牲了许多休息时间,不计较个人的得失,无私奉献。还有的说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叔叔等。通过反复咀嚼,浓浓的语文味自然就会荡漾在学生心中了。
再如

自考论文www.udooo.com

品味《春》一文中的春风图时,要求学生反复地读“‘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让学生体味“春风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学生通过细细品味说出:感觉就是温柔的、慈爱的、充满关爱、充满柔情的等。通过反复诵读、品味,学生们的思想感情的潮水、情绪的心律,也同这春风汇聚在一起,并同它一起运动,一起起落,一起变化,变成“温柔”、“慈爱”、“善解人意”的风,而那风也变成了有情感的有心律的风了。通过品词赏句,让学生品出了字、词、句的深层含义、象征意义和情景意义,这样语文味就散发出来了。
倘若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充满了“语文味”,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享受更加广阔而自由的精神空间,一定能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他们的审美意识和人文素养也一定会因此获得极大的提高。让广大语文教师通过自己的努力,携手并肩,共创洋溢着“语文味”的语文新课堂。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第四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