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当代文学 >咏叹调女高音咏叹调《孤独、堕落、被人抛弃》音乐和演唱

咏叹调女高音咏叹调《孤独、堕落、被人抛弃》音乐和演唱

收藏本文 2024-01-28 点赞:5645 浏览:1247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玛侬·莱斯科》是普契尼歌剧创作发展阶段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使他在歌剧舞台上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其中《孤独、堕落、被人抛弃》是这部歌剧中最为精彩的一首女高音咏叹调。本文在对整部歌剧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在事件中的发展以及玛侬这一角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再对《孤独、堕落、被人抛弃》这首咏叹调进行演唱与音乐分析,以期更准确、更深刻、更生动地把握这首女高音咏叹调。
关键词:咏叹调;《孤独、堕落、被人抛弃 》;音乐与演唱分析
1005-5312(2012)26-0085-02
歌剧《玛侬·莱斯科》讲述了一段玛侬和格里欧危机四起、来之不易、发人深省、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其中《孤独、堕落、被人抛弃》是歌剧第四幕中玛侬的咏叹调,这首咏叹调无论从旋律、和声还是乐队配置上都营造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笔者为了更准确地把握这首凄美的咏叹调,在对咏叹调进行演唱与音乐分析之前,对整部歌剧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在事件中的发展以及玛侬这一角色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一、关于《玛侬·莱斯科》

(一)剧情介绍

歌剧《玛侬·莱斯科》根据阿贝·普雷沃的小说改写而成,全剧讲述了十八世纪法国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女主角玛侬和格里欧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却因为玛侬的爱慕虚荣、贪图富贵将格里欧抛弃,拥有荣华富贵后的玛侬,反而厌倦了这种没有爱情、空虚享乐的生活,想跟格里欧重归于好,就在两人准备逃跑的时候,玛侬贪恋钱财和珠宝,错过了逃跑的最佳时期,被杰隆特发现并流放到美洲,格里欧愿和玛侬一起被流放,二人逃到荒原,由于那里的条件恶劣,玛侬已经筋疲力尽,晕倒在地上,格里欧走开为他寻找水源的时候,玛侬醒来了,以为自己被爱人抛弃,非常的痛苦和绝望,加上对过去自己的所作所为追悔莫及的心情下,唱起了这首凄美的咏叹调《孤独、堕落、被人抛弃》。

(二)角色分析

剧中普契尼将玛侬这个主要角色塑造成一位美丽的柔弱女子,从歌剧第一幕中,格里欧与玛侬相遇后的二重唱,格里欧就被玛侬的美貌深深吸引,而后两人深夜约见,格里欧又赞颂玛侬唱到:“从未见过的美丽姑娘,我爱你!”不仅在格里欧眼里玛侬是那样的美丽,就连玛侬自己对自己的美貌也会百看不厌的。美丽的玛侬虽然爱慕虚荣,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爱情,玛侬依旧是一位美丽、善良而又可爱的姑娘。

二、音乐与演唱分析

把握好歌曲的情感是演唱任何一首歌曲共同的要求,《孤独、堕落、被人抛弃》也不例外。结合自己的演唱,将这首咏叹调按照情感段落分为三部分来进行音乐与演唱分析,这三部分的感情发展层层递进,是一首非常动人的女高音咏叹调。
第一部分(1-45小节)此段描写了玛侬刚醒来,发现格里欧不见了,以为他将自己抛弃,独自离开了。咏叹调一开始普契尼就用主和旋以及下属和旋的和声进行,来渲染一种低沉的音乐色调,表现主人公当时内心的恐惧、孤独、焦虑的心情。接下来一直用对位式的伴奏织体,旋律与伴奏叠加交替,演唱时要用类似宣叙调的哭诉的语气,突出主人公对周围环境的恐惧和看不见格里欧的焦急。演唱时声音一定要饱满,气息要深,每一句都要把时值唱满,气息要完全吐尽,表现出主人公不甘心被抛弃,痛苦难当。
其中乐曲第32小节到36小节表现了主人公在哭诉自己是个孤独、被人遗忘在荒野中的姑娘后,突然情绪高涨,使出全身的力气发出与命运抗争的呐喊,“我不,不愿死去!”这句的力度为“ff”,要求声音要非常饱满、具有爆发力,要表现出主人公不甘心死去、垂死挣扎的激动情绪。第38小节到45小节展现了主人公垂死挣扎的呐喊过后,马上回到悲凉的气氛中,用微弱的声音和连贯的气息告诉自己:“一切都将过去,这里好像是安宁的地方。”
在第一部分结束时,普契尼只在最后一个音符上加上延长号,让气息收住,声音慢慢减弱,而且结束时也只用了一个具有下属功能的和旋,目的就是为了引出与此段有强烈对比的第二段。
第二部分(46-75小节)这一部分从一开始就通过速度、和声模进、织体的变化一系列的变化,使整段的情绪与第一部分独自哀叹的情绪形成对比。这一段是整首咏叹调中情绪表现最为激烈的部分,主人公回忆过去,悔恨年轻貌美的自己给爱人带来的伤害,万般难过,往事不断浮现在脑海,而现在,又要与爱人分离,怒火不禁燃气!演唱时要注意,此时主人公的情绪非常激动,速度比上一部分快了一倍,这就要求演唱者要快速、准确的吸入气息,每一句都要张大嘴做快速的深呼吸,要避免由于旋律过快,上句气息未吐尽,下句又吸进来,导致气息越来越浅,上气不接下气的现象。由于伴奏织体为柱式和旋,旋律性不强,因此要注意把握节奏,特别是空拍,一定不要慌乱,不要因为快而往前赶。
其中70小节到71小节为这一段的部分,前面用半音级进上行,预示着情绪不断地积攒,愈加激动,最后以一个五拍的“A”把主人公的情感全部释放。这时声音要饱满充实,气息一定要深沉,这就要求前面的气息运用必须合理,不然这个音很难保证有饱满的声音。而后马上由饱满的声音变为说话时的叹息“一切都过去了”,这句最好是说着唱,表现了主人公的万般无奈的绝望心情。普契尼在这一段用了F大调,目的就是为了引出第三部分的同主音关系小调f小调。
第三部分(75小节—全曲结束)这一部分同样在f小调上陈述,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再次强调了主人公我不想死的强烈愿望,就像歌词里说道:“不,我不想死,不,我还想活”。为了突出这一情感,普契尼巧妙的运用宣叙调的方式,使旋律在不加任何伴奏的情况下做同音反复。经过前面歇斯底里般的呐喊后,主人公此时的呼吸应该是急促的、强烈的、“上气不接下气的”,表现出他想与死亡抗争却又无力反抗,在死亡的边缘痛苦挣扎的绝望心态。
从第76小节到81小节,这是全曲的结束句。主人公再一次用更为强烈的方式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我还想活,我还想活啊”,演唱时要注意气沉丹田,在“ff”的力度上阐述,声音要极具爆发力,要用尽最后一丝的力气与命运进行抗争,再次表现了主人公对生命的渴望。最后一句“我还想活啊”,声音虽然比前一句暗淡,但更为深刻的表达了主人公的不甘心却无能为力的绝望心情。
三、结语
女高音咏叹调《孤独、堕落、被人抛弃》这一唱段,普契尼在创作中用长笛和双簧管在歌唱的间隙作出优美的装饰,后半拍子的变化、精彩的转调与丰富的和声,以及木管的巧妙处理,使其成为一首凄美的咏叹调,深受人们喜爱。本文首先对整部歌剧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在事件中的发展以及玛侬这一角色进行概括和阐述,为全面而准确的把握咏叹调的情感打下基础;随后结合自己演唱时的心得体会,对这首女高音咏叹调音乐及演唱方面做了细致的分析,使自己更准确地把握这首咏叹调,更深刻、更生动的诠释玛侬这一音乐形象
参考文献:
[意]贾科萨·伊利卡编剧.曼侬·列斯科:四幕歌剧[M].群众音乐出版社,2003年3月1日.
周枫,朱小强译编.周小燕审订.女

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udooo.com

高音歌剧咏叹调上、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
[3]孟雁翎.扣人心弦 起伏跌宕的旋律大师—论普契尼的旋律创作特点.黄河之声,1998年4月.
[4]肖云涛.美丽的并蒂莲——《玛侬》与《玛侬·莱斯科》[J].歌剧,2007年第3期.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