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当代文学 >探究成才《三国志通俗演义》俊杰论小结

探究成才《三国志通俗演义》俊杰论小结

收藏本文 2024-02-25 点赞:12008 浏览:4813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东汉后期自黄巾起义、董卓之乱两次巨荡后,群雄并起,割据一方,尔虞我诈,彼此厮杀,最后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在此历程中,集团之间为了利益,抵巇捭阖,反复无常,斗争激烈。《三国志通俗演义》描述的汉末三国的情形与小说形成的元末明初的社会背景,其多元的社会形态与纵横思想盛行的战国颇多相似之处。由此到了汉末三国,纵横思潮便再次沉渣泛起,再次焕发蓬勃的生命力,甚而形成蔚为大观的态势。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都蒙上浓重的纵横色彩,这也必定在小说里留下显著的印记。纵横之士在演义里就化身为识时务的俊杰之士,这些俊杰身上具备了纵横家自为进取、争利求名、顺时乘势、藉权贵因、朝秦暮楚、崇计尚诈等一切特质。乱世尚纵横,俊杰能以一个积极的姿态投身现实,锐意进取,辩者驰说,智者应机,谋夫演略,武士奋威,量时揆宜,用取世资。本论文运用纵横学论述,以演义中的“俊杰”为视角,以一个新的角度来探究俊杰的纵横情怀及其文化底蕴。以环境角度关照俊杰的成才之路。钟会、诸葛恪尽管天资聪颖、家世优越,但缺乏成长的压力,最终功败垂成。即便处于同一环境,谨小慎微的曹丕在夺储之争得以战胜肆志纵情的曹植。然而,身处逆境下的曹操、司马懿却能百折不挠、意志坚韧,成就谋图霸国的事业。相较而言,早年的孙权受命危难之际,性格隐忍,能屈能伸;晚年却变得自以为而是,猜忌昏庸,亦是环境使然。以遇合角度俊杰择主之道、用人之术。袁术、袁绍失在有才而不能用,可见识人之难。陈宫、田丰以及沮授败在固守传统儒家价值观,抱残守缺,不识时务,可见一旦相以,中途改弦易辙便困难重重。曹操知人善任,以权术相驭,对荀彧是信任之则用,疑之则弃;对贾诩则因时不同该用则用,能用则用,能贤其才却未尽其才;唯有对郭嘉是不仅贤其才亦能尽其才。孙权任人唯才,意气相投,引得张纮至死不渝,推心置腹,纯情待之。刘备唯才是举,性情相契,庞统几经坎坷,终究得以有志长鸣。法正长期郁郁不得志,终于思得明主。以处理吴蜀联系反映出战术型、战略型俊杰之异。周瑜气量狭窄、目光短浅,囚刘备,取南郡,“赔了夫人又折兵”。吕蒙和陆逊力主夺荆州,不惜代价暗袭关羽,破坏吴蜀的统一战线,身为一世猛将的他们只知为主建功而缺乏长远的政略眼光。关羽刚而自矜,倨傲不逊,破坏“联吴抗曹”的战略方针,遭到吴魏两面夹击而惨败。可知他们是能谋一时谋一域的战术家。鲁肃则不然,用心良苦,深谋远虑,他一贯坚持孙刘联盟的政治路线并身体力行维护和进展孙刘联系,可见他是一个谋万世谋全局的战略家。刘晔明智巧诈,洞察吴蜀联系,计谋狠辣独到,亦不愧为善使阴谋的战略家。而作为演义第一男主角的诸葛亮无疑是全书的灵魂,也是被神化的人物。他是贤相的典范,是智慧的化身,是卓越的战略家,一生功业彪炳,为后人敬仰。关键词:《三国志通俗演义》论文俊杰论文纵横论文成才论文遇合论文战略论文

    摘要5-7

    ABSTRACT7-10

    引言10-15

    第一章 成才篇15-42

    第一节 顺境成才17-25

    1、 钟会17-21

    2、 诸葛恪21-23

    3、 曹丕与曹植23-25

    第二节 逆境成才25-42

    1、 司马懿26-32

    2、 曹操32-38

    3、 早年之孙权与晚年之孙权38-42

    第二章 遇合篇42-71

    第一节 识之难43-48

    1、 袁术46

    2、 袁绍46-48

    第二节 悔之难48-56

    1、 陈宫52-53

    2、 田丰53-55

    3、 沮授55-56

    第三节 君臣遇合56-71

    1、 荀彧57-58

    2、 贾诩58-60

    3、 郭嘉60-62

    4、 张纮62-65

    5、 庞统65-67

    6、 法正67-71

    第三章 战略篇71-101

    第一节 战术型俊杰71-84

    1、 周瑜73-80

    2、 吕蒙、陆逊80-83

    3、 关羽83-84

    第二节 战略型俊杰84-101

    1、 鲁肃85-87

    2、 刘晔87-91

    3、 诸葛亮91-101

    结语101-103

    注释103-10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