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德国文学 >高校图书馆和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方式与评价体系

高校图书馆和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方式与评价体系

收藏本文 2024-03-13 点赞:32609 浏览:14750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新课程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开展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并对图书馆与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方式及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师范生;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导读;评价体系;信息共享空间
1008-0139(2012)01-0162-4
教育部在2007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加强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开展师范生免费教育的试点,引导各地建立鼓励优秀人才当教师的新机制。”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现在,我国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师范教育体系,支撑最庞大的基础教育事业,师范院校培养的师资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已基本适应中小学发展的需求。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素养教育已成为师范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方式、评价体系并不健全,还有待于不断完善。信息素养作为教师的一个重要素养,在其职业生涯中发挥主导作用,这对高等师范院校特别是以培养中学师资为主要任务的师范教育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本文将立足

源于:论文网站www.udooo.com

于高校图书馆在对师范生实施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其培养方式以及评价体系进行探索和分析,并提出一定的设想与策略。

一、师范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目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轰轰烈烈地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工具”。这就明确了在职教师应该具备的信息能力,由于师范院校承担着中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工作,师范院校学生的信息素养直接影响到未来教师适应新角色和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第一轮课程改革的成败。同时,新课程对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才有自我意识和自我超越的需求和动力,接受新知识,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创新,超越自我,使自己成为一个学习型教师。

二、图书馆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基本方式——导读怎么写作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开展以现代化技术为依托,以传统导读形式为基础并加以拓展和延伸的导读怎么写作尤为重要。随着CERNET网的不断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学校园计算机网络建设工程的实施,我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建立了校园网,网络已成为学生最重要的学习工具之一。但是校园网上最受欢迎的却并非是学习资源,而是BBS、影视资料和网络游戏等。由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最新发布的《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应用网络的能力越来越强,但一半以上时间被花费在与学习无关的网络活动上。怎样让学生把兴趣转移到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上,单纯依靠教育、灌输很难改变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其强调利用图书馆的重要性,不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立体化的导读怎么写作。学生通过导读怎么写作开展的各种活动,积极检索利用图书馆提供的文献资源,充实学习生活,减少参与网上其它活动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读者信息素养。
一个人的信息素养不是与生俱来,而是通过后天教育培养的。日本已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教育体制,从小学和中学就开始加强信息技能、独立学习及社会责任的全面培养。信息素养的本质就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简单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ALA),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每个人都面临着对大量无序的没有过审核过的信息进行选择、评价,这就意味着人们既要掌握信息技术,也要具备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当然,国内信息素养的培育除了图书馆参与外,还需要院系教师配合,通过与专业课程结合来实现,让学生在解决专业课问题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信息素养,推进图书馆学习资源的利用使其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一)书目导读使读者的信息素养得到提升

书目导读是传统导读怎么写作的主要形式。推荐书目亦称导读书目,是引导某一特定读者群,为了特定目的,围绕某一专门问题,对文献进行选择性的推荐,以指导自学或普及知识而编制的书目,像优秀文学作品必读书目,古典名著阅读欣赏书目,曾经引导并影响了几代莘莘学子用科学的方法阅读文献。随着高校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导读书目是一种新的导读方式。福州大学导读中心制作的网上导读书目是互联网上很有特色推荐书目,包括了青年必读书目、世界文学首选书、中国文学首选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首选书。

(二)图书馆藏书分布与利用的导读

这是针对新生入校开展的一种导读怎么写作。新生具有强烈的求知,但对图书馆的基本结构不了解,尤其对图书馆藏书分布以及开架书库找书的方法不清楚,需要图书馆员具体介绍《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熟悉图书的排列规律,讲解书目数据库系统的使用方法,有针对性查找文献,促进信息意识的增强。

(三)网上报告厅的导读

网上报告厅是图书馆向读者提供的一种新型公益性怎么写作。它是一套大型视频专家报告资源,整合了党校、电视台、清华大学、中华医学会、中国经济50人论坛、等权威学术机构的专家报告资源,开发了“学术报告”和“学术鉴赏”两大视频报告群,以及一个“精品课件群”,形成7大系列的专家报告。是广大师生开拓视野、了解学科前沿、提升综合素质的知识平台,读者只要在校园网上就能听到包括周光召、白春礼、戴汝为等一大批两院院士的精彩报告。

(四)文献检索课形式的导读

以文献检索课的形式对工具书进行导读,是课程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以工具书中有代表性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为例介绍其使用方法。它有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三种形式,这是一些工具书所不具备的特点。纸型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共74卷,涉及66个学科,根据学科性质分成不同的分卷。除全书的总索引卷外,各学科还有自己的分类、内容主题分析等索引,此种排列体系与世界著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美国百科全书》有明显的不同。光盘版以及网络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是在74卷印刷版的基础上经过数字化处理制作而成的图文数据库,利用计算机超文本链接技术实现了快捷的条目检索和条目间的参见跳转。前者只能在单机上使用,后者可通过网络不受时空的限制阅读,从而拥有更广大的读者。经过现场演示和读者亲自操作,激发了大家对传统工具书和网络工具书的兴趣和信息检索能力。

(五)用户培训形式的导读

对于图书馆提供的数字资源,读者一般情况下,要通过用户培训才能了解它的存在和检索方法。虽然,学生有比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但由于缺少获取信息的意识和方法,往往到了大二年级还不知道图书馆数字资源的存在。而北大图书馆的“一小时座”就是针对电子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开设的用户培训,内容包括电子资源、机读目录、工具书、检索期刊、图书、应用软件,形式多样。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95%以上的读者都认为“一小时讲座”对他们很有用,有必要继续办下去。现在,它以成为北大图书馆的怎么写作品牌。
对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仅靠图书馆的力量是不够的,信息素养教

中国论文中心www.udooo.com

育应该融入高校整个教育体系中。它应当是以图书馆为核心与学校其他专业学科相结合的有机体,除文献检索课外包含一组信息素养教育配套课程。比如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

三、图书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培养师范生信息素养

传统图书馆的怎么写作理念和运行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时代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笔者在讲授“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课堂上,发现学生利用信息的渠道,主要是网络,其次是图书馆。学生对图书馆具体的怎么写作方式、信息资源分布及特征相当不熟悉。对怎样利用图书馆和文献检索与利用课没有兴趣。尤其艺术专业,音、体、美三个学院的学生几乎每个月每人只去一次图书馆,究其原因多数人认为艺术、体育专业不用做学术研究,图书馆信息资源和怎么写作方式对他们没有吸引力,自身信息素质影响信息行为的产生。因此,针对读者的个体特征图书馆应该重点配置文献资源,因为这些特征决定了读者对信息的特殊需求,影响着用户接收信息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改变着用户的知识结构和信息行为。传统图书馆必须在管理和怎么写作模式基础上加以变革,构建具有特色的信息共享空间(以下简称IC),提供多样化怎么写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共享空间实现了图书馆怎么写作理念上质的飞跃,学者们公认,IC是一个经过特别设计的一站式怎么写作中心和协同学习环境,综合使用方便的互联网、功能完善的计算机软硬件设施和内容丰富的知识库(包括印刷型、数字化和多媒体等各种信息资源),在技能熟练的图书馆参考咨询馆员、计算机专家、多媒体工作者和指导教师的共同支持下,为读者(包括个人、小组或学术团队)的学习、讨论和研究等活动提供一站式怎么写作,培育读者的信息素养,促进读者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IC的形式虽然是多种多样的,但都以用户为中心,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比如,香港大学图书馆在IC的不同区域,根据师生需要安装不同性能的计算机和满足各种用途的应用软件,提高用户计算机技能的培养。
同样我校图书馆的IC可以在计算机中安装艺术专业需要的软件和介绍美术作品的画册,不仅为读者互相学习和研究,提供良好自由的交流空间,也促进学生信息素养、实践技能、信息检索能力的提高,争强了图书馆自身的吸引力。

四、师范生的信息素养评价体系研究

国内学者强调师范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具有双重性,它不仅要使师范生自身能适应信息化社会,更重要的是还要使他们能胜任下一代信息素养教育的重任。因此,对师范生信息素养的评价体系标准亟待完成。2001年1月美国大学和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批准并颁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成为美国所有高校图书馆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和评价的指导标准体系。该标准体系由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执行指标构成。
在我国,北京高校图书馆学会在2005年完成了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示范性框架研究,该框架提出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核1个指标。该研究对促进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国外的信息素养标准的制定过程有政府部门的参与有一定的法规地位,容易被教育机构采用,便于推广和普及,而中国的信息素养标准只是作为研究成果在同行之间探索、交流,不具备权威性,不能提供给高等院校学生作为评价信息素养的标准,所以中国信息素养标准的制定急需由政府或权威机构进行组织协调,形成一个公认的评价标准,指导信息素养教育的有效开展。在新课程与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师范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应该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达标指标,就像要求师范生“三笔字”合格,普通话过级一样,通过量化指标衡量师范生的信息意识、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以及信息道德。这些是信息素养综合水平评价的基本要素,而作为信息素养标准的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才能便于信息素养教育的开展和效果的评估,比如,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制作符合课程内容的课件能力指标,检索各种信息资源的能力指标等……这样既方便了师范院校通过信息素养评价体系发现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水平的现状和问题,又可以提出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和培训的相应策略。
(责任编辑 翟琨)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