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房地产 >简谈三农“三农”进展面对机遇和挑战

简谈三农“三农”进展面对机遇和挑战

收藏本文 2024-02-13 点赞:14066 浏览:5874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焦点在农业。“三农”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既是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要直面众多挑战。面对挑战,要知难而进,有所作为,抓住最关键、最突出的现实问题,寻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 机遇与挑战;途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宏伟目标催人奋进、令人鼓舞,反映了全国13亿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焦点在农业。 “三农”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既是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又要直面众多挑战。我们必须以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抢抓机遇、迎接挑战、知难而进、有所作为,以如期建成农村小康社会来保障全国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农场

改革开放后,我国已有2.5亿农民进城务工,减少80多万个自然村。农村人多地少的状况发生了改变,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离土又离乡”成为新市民,农村的人地比例不断得到改善。政府多年来一直倡导的适度规模经营,将会由制度设计变成农民的自主选择。然而,由于受我国现行的土地制度、经营体制、社会保障体系、农民思维观念等因素影响,虽然很多农民事实上已经“离土离乡”,但其名下的承包土地并没有发生合理流转,兼业化现象比较普遍。土地流转制度建设的滞后,严重制约了规模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这种状况既不利于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也成为在乡农民增收致富的瓶颈。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在坚持土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条件下,加快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鼓励种田大户发展家庭农场,就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必然选择。为此,要创新多种农村土地流转方式,有计划地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市场体系,开展“土地金融”创新试点,同时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怎么写作,促进农村家庭经营由兼业农户向专业农户、向职工家庭农场经营方式的转变;对已经在城市扎根落户、成为新市民、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村级组织要依法收回原承包土地,重新发包给需要扩大经营规模的农户。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家庭农场的规模不会像经济发达国家那样大,但只要达到适度的规模,农民依靠土地经营达到小康水平还是完全有可能的。在我国农村,应该大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规模适度、高产高效、低碳低耗、绿色可持续的家庭农场。
二、组建各种专业

摘自:学士论文www.udooo.com

协会或专业合作社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经济激发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家庭联产承包制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有效组织形式,为广大农民所欢迎和接受。但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数以亿计的农户难以应对,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无法实现与市场的对接,成为农民全面建成小康道路上的羁绊,需要寻求途径。根据我国江苏、山东等地的经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积极引导农民加入各种专业合作社。截止2011年底,江苏、山东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分别达到562万户、66633户,占总户数的比例分别为37.8%和16.1%。合作社以参社农户为主体,以共同利益为纽带,以怎么写作为依托,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有效解决农民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问题,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解决产销脱节、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各地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既可以发展区域性的综合合作社,也可以组建各种专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形式可以多样,管理模式可以各具特色。但是,在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一是农民自愿原则。通过典型示范、教育引导的方式,吸引农民加入合作社。切忌强迫命令、“归大堆”;二是管理原则。通过制定合作社章程和议事规则,加强合作社的管理、监督、科学决策,减少经营风险和决策失误;三是平等互利原则。社员之间地位平等、机会均等,议事决策时实行一人一票制,不允许任何社员享有特权;四是有偿怎么写作的原则。不论对合作社内部成员的怎么写作,还是面对社外农户的怎么写作,都应该坚持等价有偿原则,通过有偿怎么写作为进一步提高合作社自身怎么写作能力和水平奠定物质基础;五是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合作社需要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但它的性质应始终是“民办民营”,是农民兴办的属于自我怎么写作的组织,应依法开展经营活动,抵制来自各方面的行政干预和摊派行为,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求发展。

三、培养适应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的新型产业农民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的有序转移,越来越多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离开土地、离开农村,成为新市民和新型产业工人。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妇女、老人成为劳动力的重要来源,人们称之为“38”、“60”大军。这种“人口红利”,一方面支撑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30年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但另一方面却使得我国农村劳动力结构越来越不合理,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为国家粮食安全及农产品有效供给带来隐忧。我国粮食产量虽然连续实现“九连增”,但其基础是相当脆弱的。仅从物质投入和人力资源的角度看,继续增产的潜力已经相当有限。必须把农业的进一步可持续发展转移到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没有一流的农民,就不会有一流的农业。没有一流的农民,也很难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为此,培养一代懂科学、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产业农民,是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当务之急。国家要制定优惠的政策措施,诸如通过规划引导、技术怎么写作、金融支持、税收减免、用地优惠,以及设立青年农民回乡“创业发展基金”等政策措施,吸引优秀青壮年知识农民回乡创业发展。土地的稀缺性,以及实现小康后人们对农产品数量与品质的刚性需求,消费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决定了我国未来农业的“朝阳产业”地位。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有志青年应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扎根农村、怎么写作社会,为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我国耕地、林地、草场、淡水的人均占有量都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人口众多、资源短缺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面临的又一严峻挑战。我国农业继续沿用过去那种粗放型的发展方式,靠过渡的资源消耗、能源消耗,以及大量人力资源的投放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进行资源整合与重组,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不是简单地做加减法,而是必须学会做乘法,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通过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优势产业,开发新型产业,发展新型业态,完善现代农业功能,全面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要不断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适应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还必须建立在低碳的基础上,必须增强低碳发展意识,树立低碳发展理念,探索低碳技术路线,建立低碳能源结构,构建低碳产业结构,推行低碳消费模式。同时,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森林碳汇,保护和扩大湿地面积,培育和恢复草场生产能力,综合治理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根据国土功能区的功能定位进行农村产业布局。没有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也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五、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进程

富裕农民的办法就是减少农民,而城镇具有聚集人口、产业、资本、信息、文化等功能,现代化的过程就是农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这早已为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所佐证。因此,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必须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同步推进。
我国目前城镇化水平只有5

1.3%,按户籍人口计算只有35%。与人口状况、资源禀赋相

近的日本70%以上的城市化水平比较,检测如我国每年城市化水平提高0.8%,则达到日本的城市化水平至少还需要20—25年的时间。可见,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将是十分艰巨的,需要密切结合自己的国情做出艰苦的努力。
1.要明确功能定位。我国的城镇化有别于经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不能走经济发达国家片面发展大城市的弯路。大城市的过度膨胀所造成的资源承载过重,所引发的环境、交通、教育、医疗、用水、用电、社会保障等突出问题,应该成为前车之鉴。我国的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应该有计划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高端产业和现代怎么写作业,在完善主城区功能的同时,建设若干与主城区功能配套互补的“卫星城”,以缓解主城区的人口及交通压力。与此同时,大力发展

三、四线城市及小城镇,特别是广泛分布在农村的小城镇,应该成为我国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2.要搞好城镇规划。城镇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中心,城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序推进城镇化建设必须规划先行。要根据城镇的功能定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综合进行城市建筑、道路、交通、通讯、教育、医疗、绿化等基础设施用地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用地规划。规划要有科学性、前瞻性、预见性,并保证规划的执行力。
3.要有产业的强力支撑。城镇不光是一个消费人口的聚集地,必须结合城镇建设,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现代怎么写作业以及新型业态,形成星罗棋布、各有特色、主导产业突出、功能比较完备的现代城镇群。浙江的金华小商品批发城、永康五金城、海盐皮革城,辽宁海城的西柳服装批发城、南台箱包城、佟二堡皮草城等,无不是依托当地主导产业发展起来的。缺乏产业强有力支撑的城镇,就是消费城市、是“睡城”,不会有好的发展前景。
4.要坚持“五位一体”。城镇建设伊始,就应该坚持“五位一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营造良好环境大规模引进外资和民营资本,综合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把我国广大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富庶、幸福、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六、加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力度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要求,进行全面综合统筹。一是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即改变目前城乡规划分割、建设分治的状况,把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统一纳入政府宏观规划,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联动,实现共同繁荣。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统一编制城乡规划,促进城镇有序发展,农民梯度转移。二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

源于:大学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以工业化支撑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集聚,促进土地向规模农户集中,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促进城市社会怎么写作事业向农村覆盖,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三是统筹城乡管理制度。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教育制度、土地征用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四是统筹城乡收入分配。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建立城乡一体的财政支出体制,将农村交通、教育、环保、生态等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都列入政府财政支出范围。让全体农民都能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大地。

七、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和社会管理创新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各种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特别需要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不断进行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当前社会管理创新,应重点解决好以下关键问题:一是管理观念的创新。要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决改变那些片面地认为社会管理就是单纯“管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二是管理主体的创新。要从单纯重视政府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从传统的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三是管理方式的创新。要从偏重管制控制向更加重视怎么写作、重视协商协调转变,更多地运用群众路线的方式、的方式、怎么写作的方式,教育、协商、疏导的方式,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 四是管理环节的创新。要从偏重事后处置向更加重视源头治理转变,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救急转向源头治理,使社会管理关口前移。五是管理手段的创新。要从偏重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更多地运用法制规范、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舆论引导等手段。最后是管理制度的创新。要坚持加强源头治理体系建设、强化动态协调机制建设、推进应急管理制度建设,构建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规范、机制和制度体系。 八、强化村级基层组织建设
村级基层组织,包括村级政权组织、村级党组织和其它组织三个方面。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小康社会建设的根本保证,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关键。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加强和改善,成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推动力量。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农村普遍存在党员年龄老化,部分基层组织软弱涣散,战斗力不强,个别地方家庭宗族势力把持基层政权等现象。同时,个别基层组织工作人员的贪污腐败,严重损害了基层党组织和政府的社会形象,农村基层已经成为腐败的高发、易发、频发地区,“小工程大腐败”、“小人物大腐败”、“小金库大腐败”的案例也不断见诸报端和媒体。由于此类案件就发生在群众身边,因而对普通群众的伤害更大,其消极影响更直接。腐败不除,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难以完成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目标。为此,(1)要按照“坚持标准 保证质量 改善结构 慎重发展”的原则要求,积极吸纳优秀青年农民和其他社会阶层人士入党,以改善农村党员年龄结构,不断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输入新鲜血液。(2)加强农村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发挥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领头羊”。(3)选好班长、配好班子。按照“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把那些政治立场坚定、改革开放意识强、富有创新精神、掌握现代科学管理知识、廉洁务实高效、愿意为农民群众做事的人,选入领导班子,委以重任。(4)建设“学习型、怎么写作型、创新型”党支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战斗堡垒作用。(5)总结大学生“村官”选拔、使用、管理的有益经验,为农村基层组织培养后备人才和接班人。(6)完善制度建设、法制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坚持农村基层党的领导、管理与“依法治村”的有机统一,通过体制机制的建设和完善,清除贪污腐败现象,从根本上建设好农村基层组织,夺取全面建成农村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参考文献: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12.
王殿安 ,王凤羽.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考[J],.农业经济,2011(12).
[3]王甲午.辽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及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2011(12).
[4]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26337

4.htm.

[5]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28697

3.htm.

[6]农村基层组织建设[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865579.htm.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源于:论文封面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