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法制教育 >简明建设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简明建设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收藏本文 2024-04-21 点赞:18633 浏览:8312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从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入手,分析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十八大 生态文明建设 对策
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建设生态文明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本文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建设生态文明的建议。

1 生态文明的内涵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人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为内涵,以引导

摘自:学士论文www.udooo.com

人们走上持续、和谐的发展道路为着眼点。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形态。它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自然资料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人类必须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无疑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可以说,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后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一种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迄今为止最高的文明形态。
2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在当前既具有迫切性,又具有战略重要性。人类已经逐步认识到自身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发展到了严重对立的地步,并在实践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改善以求挽救自身生存环境,同时在理论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人与自然相互协调共同发展,还自然一个与人平等的地位。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条件,如果过度地消耗自然资源,严重恶化生态环境,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势必引起人与社会关系的紧张,造成社会的不和谐,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同时要求坚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最后,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我国是一个发展相对落后、人均资源短缺、环境承载力弱的国家。过去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同时我们也付出了很沉重的代价。城市空气污染、乡村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外来物种入侵、生态系统全面退化,都对我们发展思路提出了挑战。中国在扮演“世界工厂”角色的同时,环境污染也由境外转移到了境内,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均资源不足,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 32%、27.4%和12.8%,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拥有储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当前严峻的环境和资源现状也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3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生态文明在中国已经成为政府的执政理念,公民的环保理念也逐步形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但是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政府及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还不够高,许多地方政府为了获得经济效益或局部利益,忽视环境保护,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相当一部分企业为自身经济利益而任意违规排污、抵制环保执法;人们还没有形成绿色消费的良好习惯等;二是生态环境管理滞后。如城市环境治理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环境保护政策执行不力,有法不依、违法难究、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的现象比较普遍。

4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4.1 节能减排

资料显示:1994—2004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平均增长率为4%。中国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总排放量却居世界第二位,且有可能在今后超过美国,成为第一位。另一组数据:以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标准油吨/万美元)为例:1990年中国是24.43,而世界平均数是3.95,高收入国家是2.43。2004年中国是8.33,世界平均数是2.65,高收入国家是1.66。也就是说,在中国,创造等量的产值要用高出世界平均水平数倍的能源,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4.2培育绿色环境

一是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于1956年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迄今为止,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已遍布全国各地,总共638处,面积达5505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5.7%,其中最大的是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二是退耕还林、改善西部生态环境。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坡耕地退耕还林和宜林荒山荒地造林。三是停止围湖造田,积极保护湿地。1992年中国成为5国际湿地公约6缔约国,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中国制定了5中国21世纪议程6,并将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列为议程的优先项目计划。各有关部门相继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有关湿地环境保护法规,先后在全国建立各类湿地自然保护区130余处。四是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城市、生态省的建设。

4.3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周芳. 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0,(2).
党敏.生态文明在中国的发展和实践[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