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安全生产管理 >生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选择

生态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选择

收藏本文 2024-04-01 点赞:5198 浏览:1150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黄河三角洲开发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先行先试、引领示范的历史重任。本论文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根据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美丽三角洲的目标,以资源与环境、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怎么写作等理论为基础,从资源节约、生态系统恢复、环境保护、国土空间优化和生态文明制度五个方面,设计了黄河三角洲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最后,提出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措施,为黄河三角洲经济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生态文明建设;路径选择;措施
:A DOI: 10.3969/j.issn1003-8256.201

3.0

4.007

1 引言 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出的“两个文明”一起抓,到党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在建设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再到党十六大到提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在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推进“四大文明”建设的同时,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标志着“五位一体”格局的形成。在以上认识不断深化的基础上,十八大报告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系统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一个新的高度。报告明确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时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要求把生态文明放在突出的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函〔2009〕138号)。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是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第一个以“高效生态经济”为功能定位的区域发展战略。高效生态经济区,特色是高效生态,核心是经济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为加强黄河三角洲特别是环渤海和黄河下游区域生态建设与保护,进一步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在今后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如何找到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2 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从黄河三角洲来看,土地后备资源优势比较突出,人均土地面积约4亩,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6倍;未利用土地达811万亩,约占全省的33%,多为国家鼓励开发的盐碱地、荒草地,适宜大规模集中开发建设,这是黄河三角洲大力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条件。但是,黄河三角洲面临着诸多严峻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黄河三角洲淡水资源贫乏,污染严重。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29.5亿立方米,人均303立方米,比全省人均水平低41立方米,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八分之一。二是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脆弱,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怎么写作系统功能退化。土壤盐碱化严重,区内盐碱化土地面积达276万亩,占规划区总面积的7%。森林覆盖率仅为16.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且功能低下。栖息地破碎化、岛屿化严重。因此,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的产业也不符合黄河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黄河三角洲开发必须走高效生态经济之路,也是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3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与设计

3.1 路径选择的目标

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两句话系统表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换言之,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是建设美丽中国,增进人民福祉和实现民族的永续发展。那么,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来看,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就是建设美丽的黄河三角洲。为了实现黄河三角洲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要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从而确定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

3.2 路径选择的理论依据

(1)资源与环境理论
资源环境既是人类及其文明诞生的基础,也是人类及其文明成长的平台。资源是人类提供日常生产和生活所需的基础资料,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而资源的利用会对影响环境质量,进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从人类文明的长期实践看,无论是自然因素还是人为因素,无论是宏观的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还是微观的,一旦资源环境基础的稳定型遭到破坏,都会动摇乃至破坏人类社会的正常生活秩序[3]。认识资源环境的这种基础作用,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的持续发展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2)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森林和草原等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3)循环经济理论
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应当说是生态经济理论。生态经济学是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经济学原理为主导,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从最广泛的范围研究生态和经济的结合,从整体上去研究生态系统和生产力系统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揭示自然和社会之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高效合理利用一切可用资源。简言之,生态经济就是一种尊重生态原理和经济规律的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模式,它是把绿色制造、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运行模式,本质就是一种生态经济,它结合生态平衡和经济学理论,要求用生态学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4]生态经济所强调的就是要把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多种组成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察与实施,要求经济社会与生态发展全面协调,达到生态经济的最优目标。循环经济在发展理念上就是要改变重开发、轻节约,片面追求GDP增长;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扩张、轻内涵提高的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既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也是一种新的污染治理模式,同时又是经济发展、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的一体化战略。 (4)生态系统怎么写作理论
居民的生活质量与生态系统怎么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生态系统怎么写作的变化影响到居民生活质量,生态系统怎么写作是居民生存和发展的所依赖的基础。国内外有关的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证明:生态系统怎么写作的价值主要表现在其作为生命支持系统的外部价值上。作为外部经济的生命支持系统功能关系到国家资源的最佳分配。在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上,我们不得不经常在维护自然资本和增加人造资本之间进行取舍,在各种生态系统怎么写作和自然资本的数量和质量组合之间进行选择,在不同的维护和激励政策措施之间进行比较 1。

3.3 路径设计思路

图1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路径

3.4 基本路径选择

(1)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换言之,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减少对资源的消耗。黄河三角洲属于冲击形成的华北大平原的一部分,土壤类型以潮土和盐碱土为主,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但是质量相对比较差,受到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的危害也比较严重。黄河三角洲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每年只有288m3,不足全国水平的七分之一,水资源比较紧缺。因此,黄河三角洲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

源于:论文的写法{#GetFullDomain}

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等资源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加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
(2)加大自然系统修复。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黄河三角洲因成陆时间比较晚,新生陆地多,其土壤盐碱含量相对较高,其该地区大部分区域的生态系统呈现出脆弱性和不稳地性的特征,生态环境综合承载力较低,自然系统自我修复能力较差。由于大规模的石油开发和农业发展,改变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湿地原始自然面貌,加之黄河尾闾不稳地,出现周期性的摆动,含沙量大,河口淤泥较重,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湿地功能出现严重退化。因此,要大力实施黄河三角洲重大生态修复工程,让区域内的江河湖泊能够得到休养生息,加强该地区的盐碱地综合治理,扩大森林、湿地面积,保护黄河三角洲生物多样性。
(3)加强环境保护。黄河三角洲属于资源型严重缺水区域,加之有限的水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譬如供水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不合理利用现象普遍。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有11条过境河流携带上游污水,水质不达标,导致区域内河流水质不断受到污染,使得有限的水资源“雪上加霜”,地表和地下水资源被大量拦截利用,地下水过度开采,入海生态用水很难保证,导致黄河三角洲生态承载力不断下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整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到2015年,黄河三角洲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9300亿元,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4%,这意味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不断加剧,因此,只有加强环境保护,才能真正符合国家对黄河三角洲地区的高效生态经济定位和要求。
(4)优化国土空间。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必须珍惜每一寸国土。按照功能分区,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推动黄河三角洲集约化利用、规模化经营,优化国土空间。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在黄河三角洲资源与环境承载力允许的情况下,有序推进盐碱滩涂等未利用地集中开发和利用,开展农田整理、中低产改造、撂荒地复垦、盐碱洼地综合治理,提高农业用地综合效益。保证黄河三角洲地区的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5)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生态建设与保护,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系统工程,需要建立利益共享的区域生态文明制度与保护机制。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绿色GDP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绿色经济核算体系,将执行生态环境治理变化、污染排放强度和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纳入生态环境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把考核结果作为各级政府及成员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完善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节水、节能的机制,合理确定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各类用户的计划量和定额,制定鼓励中水回用的经济政策,并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完善黄河三角洲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4 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措施

4.1 大力依靠科技,实现黄河三角洲经济区的可持续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发展方式着力点,依靠科技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5]。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搭建技术创新公共平台,建立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配置科技资源,集成和集中攻克一批核心技术,建立一批技术创新或科技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探索出符合经济区生态要求且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效生态经济模式并付诸广泛推广应用;在生态环境方面实现退化湿地、盐碱地和油区的基本恢复,在区域内实现“转方式、调结构”,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怎么写作业成为经济区经济发展支柱;建立起高效型、生态型、创新型、循环型、低碳型的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实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
4.2 推广与研究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为维持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怎么写作功能并提升其生态经济价值,积极开展湿地环境特征、生境变化、能量和养分水分循环、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湿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观测及相关研究。莱州湾湿地是我国北方滨海滩涂湿地的典型代表,是东北亚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及越冬、栖息和繁殖地,是我国候鸟东迁路线上重要的停歇地、栖息地和繁殖地。重点研究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类型、机制以及生态系统自适应、自调节、生态演化规律;利用生物和生态工程等技术措施重点开展功能性退化生态系统的重建与恢复技术研究,探讨不同水源修复退化湿地的关键技术,以及退化湿地生态系统恢复模式;研究滨岸多功能生态防护林体系构建和持续管护技术集成,盐渍区域综合调控技术集成;积极开展退化湿地生态系统重建后的管理研究,以及重要生态风险的综合预警和减防技术系统开发;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4.3 加大对水资源开发与保护。开源和节流是解决区域水资源不足的两大根本途径,但是在黄河三角洲,“开源”潜力比较有限,而农业用水的“节流”潜力却较具优势。在广大乡村地区大力推广喷灌、微灌等先进的灌溉技术,既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又有强烈的客观需求,特别是在蔬菜、果树经济作物区以及特色农产品区,时机和条件更为成熟;在经济能力更高一些的城市郊区,还可以推广污水灌溉技术。通过建立以喷灌、微灌和污水灌溉等先进灌溉技术为主的农业示范工程,不仅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农业耗水,促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程度,而且还能够有效降低和缓解海侵区及盐碱地区域土壤盐渍化的危害程度。因此,在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开展莱州湾沿岸海侵区微咸水灌溉农业示范工程,喷灌、微灌与污灌等先进灌溉技术农业示范工程,绿色环保型农用保水剂推广示范工程,海水淡化示范工程等,实现水资源有效利用。
4.4 加强黄河三角洲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改善城乡生态环境。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严格控制机动车排气污染和扬尘污染, 防治城市空气污染、危险废物污染, 大力改善农村环境, 严禁露天焚烧秸秆。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与监测制度, 严格控制主要粮食生产和菜篮子基地的污水灌溉;防治农用薄膜污染耕地, 严禁危险废物占用耕地;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减少对粮食、蔬菜的污染。以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为基础,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加快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和农田林网建设,因地制宜推进连片成片造林,推行林经间作和枣粮间作。维护农村饮用水安全,合理控制水库、湖泊水面网箱规模。推进农村改厨、改水、改厕、改圈工作,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加快推进农用废弃物等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村生活垃圾定点收集和农村集中片区污水防治。
参考文献:
是丽娜,王国聘,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述评[J],社会主义研究,2008,1(177):11-15.
郭训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产业发展研究[

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J],山东社会科学,2012,(9):117-120.
[3] 谷树忠,胡咏君,周洪,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资源科学,2013,35(1):2-13.
[4] 姚丽娟,麻艳香,以循环经济推动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10):128-130.
[5] 吴瑾菁,祝黄河,“五位一体”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1):156-159.
Yellow River Delta Efficient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of Ecological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path Selection
JIA Yongfei KONG Fanping SHI Feng SHAO Bo JI Xiaomei
(1.Shandong Institute for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cience&Technology Shandong Jinan 250014;
2.Soft Science Research Base of Shandong Provi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Jinan 250014)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Efficient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ccording to Eighteen of the report, the goal of building a beautiful delta,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recycling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cosystem services based on the theory, resource conservation, ecosystem restoration, five aspects of the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nd and space optimiza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esigned in the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the Yellow River Delta efficient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specific measures,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Delta economic zone.
Keywords:Yellow River Delta;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Path Selection; measures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