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古代文学 >论母本网络“‘微’文体”

论母本网络“‘微’文体”

收藏本文 2024-04-05 点赞:4424 浏览:1412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网络“‘微’文体”是“微时代”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产物,是近几年风靡网络的一种网络语言现象。网络“‘微’文体”与其他网络语言有相似之处,但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成为近几年新兴网络语言文化的主力军。“‘微’文体”来源多元,进展迅速,形式多样,内容开放,功能多面,涉及语用学、修辞学、社会心理学等各个方面,具有程式性的结构或独特的话语风格、开放性表意、再创造的传播等三个特点。网络“‘微’文体”虽然在网络上有着的时间不是很长,但是已经对网络生活和线下生活的语言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对其进行探讨、浅析和系统的梳理是十分必要的。本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绪论。主要对选题背景做了介绍,概括了探讨近况及探讨价值,并叙述了探讨内容和探讨策略。第二章对网络“‘微’文体”的界定。详细地解释了网络“‘微’文体”与文体学的传统文体的同与不同,还介绍了“‘微’文体”的产生与进展,以及“‘微’文体”利用群体与流行范围。第三章网络“‘微’文体”的描写是本论文的重点章节。主要浅析了“‘微’文体”的“母本”和“复本”。通过对几种网络“‘微’文体”的命名和母本的探讨,可以对网络“‘微’文体”进行分类。根据“‘微’文体”的命名方式,可以把“‘微’文体”分为五类;根据“‘微’文体”的母本类型的分类,可以把“‘微’文体”分为两种类型:纯文字类和图文结合类。其中纯文字类是本论文重点探讨的对象。根据纯文字类母本与复本的联系,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五种:框填式、语录式、风格式、标志复现式、叙事结构式及其它。这章内容还明确指出了网络“‘微’文体”与其他网络语言不同的三个特点。第四章是对网络“‘微’文体”原因的多角度解释探讨。分为三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以社会心理学方面介绍了“‘微’文体”中的“恶搞文化”。第二部分以语用学角度解释了“‘微’文体”的扩散与“模因论”。第三部分以修辞学角度解释了“‘微’文体”的复本与仿拟辞格。第五章是一个总结性的内容。包括网络“‘微’文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微’文体”对人们利用语言的启发,以及对网络“‘微’文体”前景的预测。第六章是结语,内容包括本篇论文的革新之处和一些深思。关键词:网络“‘微’文体”论文网络语言论文母本论文复本论文“恶搞”文化论文模因论文仿拟论文

    致谢4-5

    中文摘要5-7

    Abstract7-12

    1. 绪论12-20

    1.1 选题背景介绍12-13

    1.1.1 “微时代”背景12

    1.1.2 “微时代”对规范语言的影响12-13

    1.2 探讨近况和探讨价值13-18

    1.2.1 探讨近况13-17

    1.2.2 探讨价值17-18

    1.3 探讨内容18-19

    1.4 探讨策略19-20

    2. 网络“‘微’文体”的界定20-29

    2.1 网络“‘微’文体”与传统文体的比较20-22

    2.1.1 什么是文体20

    2.1.2 什么是网络“‘微’文体”20-21

    2.1.3 网络“‘微’文体”与传统文体的不同21-22

    2.2 网络“‘微’文体”的产生与进展脉络22-27

    2.2.1 多元化的产生来源22-24

    2.2.2 衍发增量的进展脉络24-27

    2.3 网络“‘微’文体”利用群体与流行范围27-29

    3. 网络“‘微’文体”的描写29-66

    3.1 几种流行“‘微’文体”的“母本”及“‘微’文体”标志29-40

    3.1.1 “‘微’文体”的“母本”及其代表性29-30

    3.1.2 几种流行“‘微’文体”的母本及标志30-40

    3.2 网络“‘微’文体”的分类浅析40-57

    3.2.1 根据“‘微’文体”的命名方式分类41-42

    3.2.2 根据“‘微’文体”母本类型的分类42-46

    3.2.3 根据“‘微’文体”母本与复本的联系分类46-57

    3.3 网络“‘微’文体”的特点57-66

    3.3.1 程式性的结构或独特的话语风格57-60

    3.3.2 开放性的表意60-65

    3.3.3 再创造的传播65-66

    4. 网络“‘微’文体”的多角度解释探讨66-79

    4.1 社会心理学角度:网络“‘微’文体”中的“恶搞文化”66-68

    4.1.1 “恶搞文化”产生的理由66-67

    4.1.2 “‘微’文体”中“恶搞文化”的利弊67-68

    4.2 语用学角度:网络“‘微’文体”的扩散与“模因论”68-73

    4.2.1 什么是“模因论”68-69

    4.2.2 “‘微’文体”模因的复制和传播方式69-73

    4.3 修辞学角度:网络“‘微’文体”与仿拟辞格73-79

    4.3.1 什么是仿拟73-74

    4.3.2 网络“‘微’文体”也是一种仿拟74-79

    5. 网络“‘微’文体”的影响及前景预测79-82

    5.1 网络“‘微’文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79-80

    5.2 网络“‘微’文体”对人们利用语言的启发80-81

    5.3 对网络“‘微’文体”前景的预测81-82

    6. 结语82-84

    6.1 本论新与不足82

    6.2 对本论文的一些深思82-84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