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国际关系 >对于传播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探析中心

对于传播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践路径探析中心

收藏本文 2024-03-22 点赞:23237 浏览:9970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社会转型和文化全球化的双重境遇的复杂环境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对许多新的不足和挑战。运用传播学探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转状态,探讨中国社会信息传播活动中的各种论述和实践课题,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许多相关探讨运用传播学论述浅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特别是运用传播学的传播历程模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传播浅析,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许多有益的成果。本论文正是基于上面陈述的的重要作用,以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个阶段(早期、革新开放前和革新开放后)为时间段,运用传播学相关论述浅析前两个阶段的实践环境和实践经验以及革新开放后(即当代)实践环境的变化,提出需要探讨一条符合时代特点的实践途径。并且运用传播学传播历程修正模型,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系统的立体式的传播系统。本探讨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部分,首先是提出不足,接着介绍本探讨的探讨思路及主要探讨内容。然后,以论述层面和现实方面浅析本探讨的作用。第二部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此部分主要围绕早期和革新开放前这两个时间段,总结前期传播环境和实践经验,给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以启迪。第三部分是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近况进行浅析,以大众化的成就、实践环境、现实困境和困境浅析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得以全方面了解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处的环境。第四部分是利用传播学历程修正模型,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系统的立体式的传播方式。本探讨运用传播学传播历程修正模型,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系统的立体式的传播系统,其目的是为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和引领舆论导向的要求,推动新时期先进文化有效快速建设和传播,最终实现集中思想、集中精力,为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的目标而奋斗。关键词:当代中国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大众化论文实践路径论文传播学论文

    摘要5-7

    ABSTRACT7-9

    目录9-11

    第1章 导论11-16

    1.1 不足的提出11

    1.2 探讨近况11-13

    1.2.1 基于历史浅析11-12

    1.2.2 基于传播学传播历程模型12-13

    1.3 探讨思路13-14

    1.4 探讨价值14-16

    1.4.1 论述价值14

    1.4.2 现实价值14-16

    第2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16-23

    2.1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途径及对当代的启迪16-20

    2.1.1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环境16

    2.1.2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途径16-18

    2.1.2.1 传播者:—大批先进知识分子为早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奉献青春和生命16-17

    2.1.2.2 传播内容:重视早期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的吸引力17

    2.1.2.3 传播途径: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作用17-18

    2.1.3 早期历史经验的启迪18-20

    2.1.3.1 传播者:建立一支多层次的马克思主义宣传普及工作队伍18

    2.1.3.2 传播内容:转变论述宣传方式18-19

    2.1.3.3 传播途径:高度重视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19-20

    2.2 革新开放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途径及对当代的启迪20-23

    2.2.1 革新开放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环境20

    2.2.2 革新开放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途径20-21

    2.2.2.1 传播途径:加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论述探讨和出版20-21

    2.2.2.2 传播对象:对工农、干部和知识分子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21

    2.2.2.3 传播机制:构建社会主义舆论宣传机制21

    2.2.3 革新开放前历史经验的启迪21-23

    第3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近况浅析23-32

    3.1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成就23-24

    3.1.1 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23

    3.1.2 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3-24

    3.1.3 凝聚了社会主义的建设力量24

    3.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环境24-26

    3.2.1 价值观念的多元化24-25

    3.2.2 传播方式的多样化25

    3.2.3 网络传播的大众化25-26

    3.2.4 高等教育的普及化26

    3.3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困境26-29

    3.3.1 主导意识受到冲击26-27

    3.3.2 传播方式缺乏革新27-28

    3.3.3 管理体制僵硬滞后28

    3.3.4 传播主体与受众认识错位28-29

    3.4 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困境理由浅析29-32

    3.4.1 多元文化冲击诱发公民产生29-30

    3.4.2 传统灌输策略制约传播主体革新意识30-31

    3.4.3 计划经济方式影响导致管理过于僵硬31

    3.4.4 传播主体意愿与受体需要不能达成共识31-32

    第4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途径32-50

    4.1 明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主客体32-34

    4.1.1 传播主客体联系的间接性转化32

    4.1.2 传播客体的主体化32-33

    4.1.3 传播主体的客体化33-34

    4.2 丰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内容34-36

    4.2.1 实现和谐思维的时代构建34-35

    4.2.2 强化科学进展的论述成果35-36

    4.3 优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渠道36-41

    4.3.1 实现传统大众传播的人本化36-37

    4.3.2 坚持新兴网络传播的大众化37-38

    4.3.3 加强论述教育教学的实践化38-39

    4.3.4 推进学术探讨进展的纵深化39-41

    4.4 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反馈41-44

    4.4.1 提升传播反馈科学性41-42

    4.4.2 提升传播反馈代表性42-43

    4.4.3 提升传播反馈时效性43-44

    4.5 改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机制44-50

    4.5.1 建立长期的马克思主义论述探讨机制44-45

    4.5.2 形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责任工作机制45-47

    4.5.3 建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舆论宣传机制47-48

    4.5.4 建立比较健全、科学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评估机制48-50

    结语50-5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