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研究方向 >大众化西部地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要性和途径科研方法和

大众化西部地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要性和途径科研方法和

收藏本文 2024-01-16 点赞:34354 浏览:15034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根据不同地域、群体而采取不同的形式和途径,在西部地区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要的意义。西部地区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普及,而且要紧密联系西部生活实际,坚持党的民族政策,致力于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宗教信仰相适应,促进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大众化。
[关键词]西部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5 — 0009 — 02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它包括12个省市自治区,5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6%,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3%,少数民族人口众多,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与否事关全局。从理论普及的角度讲,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根据不同地域、群体而采取不同的形式和途径,所以,根据西部实际普及马克思主义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

一、西部地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要性

根据西部实际宣传普及中国马克思主义,不仅有利于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而且有利于西部大众掌握政策,提高思想觉悟和认知水平,增强西部地区人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一,西部地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真正本质运用到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传播到大众中,使科学理论更好地发挥指南的作用、教育引导人民大众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和命题就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就是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科学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是的指导思想,是劳动大众的行动指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正是中国几代领导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结果。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但东西部的差距较大,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我们应认真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转化为西部人民的自觉价值追求,增强理论说服力和感召力,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进一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推动西部地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第二、西部地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是它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在推进理论创新的过程中,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源于: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www.udooo.com

,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鲜明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根本原则和方法指导,同时,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西部人民也迫切需要不断创新的与时代特征相适应的科学理论。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来指导西部人民解决各种发展中的新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只有用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传播到西部人民大众中去,让科学理论更好地发挥教育引导群众的作用,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推动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第三、西部地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西部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无论从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相对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有其显著的特点。其一是贫穷落后。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处于一种封闭半封闭状态,以农耕经济为主,传统农业文明顺从自然、安于现状,小农思想根深蒂固。其二是民族宗教问题复杂。西部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集中的地区,多民族、多信仰,有不少民族全民族信仰宗教,这就使得民族与宗教有着特殊的密切关系。如果处理不当,就会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已有宗教信仰的人群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特殊的意义。其三是对巩固国防有特殊意义。我国约2.2万公里陆地边界线,1.9万公里在西部,因此,特殊的地理因素,决定了在西部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而且也关系到国防的巩固、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实现和振兴中华民族宏图伟业的成败。

二、西部地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方法与途径

首先,要把马克思主义于西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而努力奋斗。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各方面都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东西部的差距很大,西部地区发展滞后,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没有西部的现代化,不可能在有全国的现代化,这是基本常识。西部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物质富裕,更重要的是科学理论的指导,精神力量鼓舞和智力支撑。然而,马克思主义要从高深的学问变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必须紧密联系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使人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正如所说,“我们说的马克思主义,是要在群众生活群众斗争里实际发生作用的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口头上的马克思主义。”〔1〕中国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新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就是从老百姓生的根本问题——土地问题入手,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土地所有权问题,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的大力支持,走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建立了新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也是从老百姓最关心的土地问题入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赢得了占中国人口最多的广大农民的衷心拥护。上个世纪末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大大地鼓舞了西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自己家园的信心和决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中国比以往更加重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特别是免除农业税、粮食直补、农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制度的设立等政策措施,使广大农民深受其惠,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马克思主义在群众中的威信,也随之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同时更加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鲜活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变成人民群众容易而且乐于接受的、实实在在的内容,向全面小康迈进,才能让人民群众真正认同马克思主义。

摘自:学年论文范文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