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交通工程 >> 高速公路 >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区域外部空间形态

轨道交通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区域外部空间形态

收藏本文 2024-04-15 点赞:24786 浏览:10989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自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的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持续至今,并在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以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得到强化。目前,我国大城市已经进入轨道交通建设的高速进展时期,同时城市的繁荣也折射出轨道交通与城市之间在空间环境、利用、交通、可持续进展等方面的诸多不足。城市轨道交通介入已有城市空间后,提升了站点周边城市空间可达性,导致区域内原有城市功能的重新布局,其结果诱发站点周边城市空间的演变,这一历程体现为轨道交通与原有城市空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论文选取了以轨道交通站点为圆心,500米作为半径的一个理想的圆形区域作为探讨对象,并将其定义为站点区域;按照轨道交通站点区域内主要用地功能来对轨道交通站点进行类型的划分,即中心型站点、城市型站点、居住社区型站点和景点型站点四类。本论文主要以站点区域外部空间为探讨对象,将其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总结为广场公园、建筑界面、步行系统和道路交通系统,通过国内外的案例探讨,整理浅析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的土地利用情况和外部空间环境,并对中心型站点区域和居住社区型站点区域进行差别化的比较浅析,探究轨道交通与原有城市空间的融合。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区域外部空间形态的探讨,其目的不仅限于了解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的相互影响联系,更在于对城市外部空间构成要素的本质特点进行把握,由此,笔者在全文的最后以步行为导向的角度,提出轨道交通站点区域外部空间的设计引导,以期对长沙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和城市更新发挥建设性作用。关键词:轨道交通论文站点区域论文外部空间形态论文构成要素论文设计引导论文

    摘要5-6

    Abstract6-11

    插图索引11-13

    附表索引13-14

    第1章 绪论14-26

    1.1 课题探讨的背景14-16

    1.1.1 城镇化建设及城市结构进展的契机14-15

    1.1.2 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15

    1.1.3 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区域外部空间的互动联系15-16

    1.2 探讨的目的与作用16-17

    1.2.1 探讨的目的16

    1.2.2 论述作用16-17

    1.2.3 现实作用17

    1.3 有关探讨的综述17-24

    1.3.1 城市用地制约与轨道交通19

    1.3.2 公交导向的进展方式(TOD)19-21

    1.3.3 联合开发21-22

    1.3.4 点——轴线空间结构系统论述22-23

    1.3.5 城市触媒论述23-24

    1.4 探讨策略与论文框架24-26

    1.4.1 探讨策略24

    1.4.2 论文框架24-26

    第2章 城市轨道交通的站点区域26-46

    2.1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概述26-27

    2.1.1 轨道交通的概念26

    2.1.2 国内外轨道交通的进展近况26-27

    2.1.3 轨道交通站点的性质27

    2.2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的界定27-30

    2.2.1 根据步行合理影响区半径划分27-28

    2.2.2 根据土地利用特点划分28-29

    2.2.3 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的区划29

    2.2.4 轨道交通站点区域成为城市进展的焦点29-30

    2.3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的空间方式30-32

    2.3.1 圈层式梯度递减30-31

    2.3.2 街坊与路网31-32

    2.4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的类型32-35

    2.4.1 分类策略32-33

    2.4.2 各种类型站点区域的功能特点描述33-35

    2.5 各种类型站点区域的案例调查浅析35-45

    2.5.1 调查说明35

    2.5.2 中心型站点区域土地利用特点调查浅析35-40

    2.5.3 中心型案例的比较浅析40-41

    2.5.4 居住社区型站点区域土地利用特点调查浅析41-44

    2.5.5 城市型站点区域土地利用特点调查浅析44-45

    小结45-46

    第3章 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的外部空间表征46-62

    3.1 外部空间形态46-47

    3.1.1 外部空间的概述46

    3.1.2 城市形态46-47

    3.2 站点区域对外部空间的影响47-48

    3.2.1 站点区域的城市用地功能47

    3.2.2 站点区域原有的外部空间的抵抗力47-48

    3.2.3 站点区域已有的公共交通48

    3.3 外部空间的特点48-49

    3.3.1 外部空间的物质要素特点48-49

    3.3.2 外部空间的结构特点49

    3.4 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49-51

    3.5 站点区域外部空间的评价要点51-54

    3.5.1 功能性51

    3.5.2 可达性51-52

    3.5.3 联系性52-54

    3.6 典型站点区域外部空间的调查浅析54-61

    3.6.1 调查内容浅析54

    3.6.2 中心型站点区域外部空间浅析54-58

    3.6.3 居住社区型站点区域外部空间浅析58-61

    小结61-62

    第4章 轨道交通站点区域外部空间的设计导则62-74

    4.1 场所塑造的论述62

    4.2 外部空间的塑造62-63

    4.3 外部空间塑造的异同63-64

    4.3.1 相似性63

    4.3.2 差别性63-64

    4.4 站点区域外部空间塑造的对策64-66

    4.4.1 加强站点区域的土地开发与轨道交通的结合64

    4.4.2 发挥站点区域街坊与路网的作用64-65

    4.4.3 改善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的步行环境65

    4.4.4 优化交通接驳设施布局65-66

    4.5 站点区域外部空间的设计策略与原则66-73

    4.5.1 广场、公园——感知的节点66-69

    4.5.2 建筑界面——感知的媒介69-70

    4.5.3 步行系统——感知的路径70-71

    4.5.4 道路交通——感知的形构71-73

    小结73-74

    第5章 案例探讨74-79

    5.1 五一广场站点区域改善的需要74-75

    5.1.1 背景74-75

    5.1.2 探讨的历程75

    5.2 近况主要不足75-76

    5.2.1 狭窄的人车混行道路/街道景观不吸引75

    5.2.2 步行系统较为单一75-76

    5.2.3 节点联系不显著76

    5.3 区域改善倡议76-78

    5.3.1 改善计划的简述76-77

    5.3.2 行人优先的道路改善77

    5.3.3 景观改善77-78

    5.3.4 进展立体步行系统78

    小结78-79

    结论79-8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