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公司研究 >论雇用税式支出影响纳税人雇用劳动力效应

论雇用税式支出影响纳税人雇用劳动力效应

收藏本文 2024-04-07 点赞:29475 浏览:13357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当我国正处在国际经济危机冲击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外夹击之际,劳动力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沉重的就业压力已事关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如何能积极有效地发挥税收作为国家收入分配的重要经济手段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的积极效应,激励纳税人增加雇用劳动力需求,也就成为政府与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从动态角度进行了模型分析,对税式支出影响纳税人雇用劳动力的效应进行了结构性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旨在为未来政府的税式支出行为能更好地激励纳税人雇用劳动力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依据。
[关键词]税式支出;影响;雇用;劳动力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3)02-0069-06

一、引 言

目前,我国正处在国际经济危机冲击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外夹击之中,劳动力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沉重的就业压力已成为事关中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肿瘤”。如何能积极有效地增加劳动力需求,促进社会就业——防止“肿瘤”癌变,也就成了中国政府的一项战略任务。而税收作为国家收入分配的重要经济手段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自然也被赋予了促进社会就业,增加劳动力需求的使命。由于劳动力需求的主体——企业即纳税人的追逐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因此,纳税人非常关心由于雇用劳动力数量的变化对其总成本的影响。如果纳税人增加劳动力需求,能够使其获得更多的利润或额外的收益,纳税人就会增加劳动力的雇用。反之,如果增加劳动力雇用使纳税人的利润减少或无法产生额外的收益,纳税人就会维持现有劳动力需求水平,甚至减少劳动力需求,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一般而言,政府的减税政策能够通过刺激总供给与总需求,发挥激励纳税人雇用劳动力的效应;反之,政府的增税政策则会产生削弱纳税人雇用劳动力的效应。但是,我们进一步深入分析纳税人的结构因素,就会发现即使在政府实行减税的税式支出政策时,由于税式支出的对象不同,而会相应地产生不同的政策效应。

二、文献综述

关于税收政策对纳税人雇用劳动力的影响,国内外的学者都进行过大量的研究与分析。

(一)国外税式支出影响纳税人雇用劳动力的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于税式支出影响纳税人雇用劳动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探讨较高的税负水平是否会导致经济增长速度降低并削弱纳税人雇用劳动力的意愿;二是探讨对劳动征税的税收负担如果是由雇主承担,则税收“楔子”的大小是否会对雇主(纳税人)雇用劳动力的行为产生影响;三是探讨如何通过税制改革和完善税式支出政策来实现经济增长与激励纳税人雇用劳动力的目标。
Deri and Tabellini(2000)认为,在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失业增加,经济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动力成本上涨过快,而产生这一现象的“导火索”就是税收“楔子”过大,对纳税人雇用劳动力产生了消极影响。Koskela(2002)研究认为,提高资本税率并降低劳动税率,会促使雇主选择以劳动替代资本。他们指出,这种税式支出将降低生产的边际成本,增加生产的产出,增大雇用劳动力的需求量。Alex Easson(2003)[3]认为,政府可以向高失业地区的投资提供税式支出刺激纳税人雇用劳动力,也可以将税式支出直接与纳税人吸纳劳动力就业挂钩,把提供一定数额的新就业岗位作为享受税式支出的条件。Howell H.Zee(2005)[4]在《个人所得税改革:概念、问题及各国比较》中认为所得税不可避免地影响个人的行为,而且具有双重效应,即税收会减少纳税人雇用劳动力的愿望,使劳动力更多地消费休闲;税收也会使劳动力感觉到贫穷而更多地工作。这两种效应可能相互抵消,因此导致了劳动力的就业工资弹性很小,但这并不意味着计量税收效率成本的替代效应本身很小,税收替代效应还可能很大。Kosi Tanja(2006)[5]实证考察了欧盟国家劳动税收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关系,并着重研究新欧盟成员国就业的变化情况。他们运用OLS回归方法,分析了税收楔子对就业和失业率的影响。研究认为,在欧盟国家税收对失业产生的影响较弱,但进一步研究发现,税收楔子对整个欧盟国家的就业增长具有负面影响,而且欧盟转型国家的劳动税对就业增长的负面影响大于其他欧盟国家。

(二)国内税式支出影响纳税人雇用劳动力的研究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关注就业问题,并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加强政府在促进企业增加劳动力需求中的作用;二是激励纳税人雇用劳动力的税收政策取向;三是税式支出政策对纳税人雇用劳动力的影响。
贾康(2003)[6]在《采取得力措施,缓解就业压力》中认为,实施税式支出激励纳税人雇用劳动力,应倾向于那些有经济和技术方面适用性的劳动密集型的纳税人。孙胜利(2003)[7]在《我国就业问题对财政的影响与压力》中指出,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就业资金投入,加大保护就业弱势群体的力度,通过税式支出激励纳税人雇用劳动力,开辟新的就业岗位。罗宏斌、周红梅(2005)[8]的观点是税收可以从不同的层面对就业水平和就业结构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即“对有利于经济发展,并能吸纳较多劳动力的纳税人,给予税式支出,有利于确保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从源头上解决就业问题”。卢亮(2005)[9]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我国税式支出的就业效应,并针对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提出了扩大税式支出规模,提高边际消费倾向的财政政策建议。王根贤(2005)[10]认为,我国自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在GDP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就业却未能保持同步增长,GDP增长与就业增长表现出明显的非一致性。其研究结论是:积极财政政策所拉动的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排挤就业的。因此认为,要保持GDP与就业的均衡增长,关键是要启动经济(自主)内生增长机制。为此,要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规范政府行为,财政政策优惠要同技术溢出的外部性建立关联,构建和完善具有激励纳税人雇用劳动力机制的税式支出政策。李伟宁(2005)[11]认为,从技术层面看,现行的税式支出主要体现为优惠期限短、临时措施多、配套办法少、适用范围窄、过渡色彩浓等;从效率层面看,税式支出对促进整个社会就业增长的效果较差。因此,应从扩大税式支出收益纳税人的适用范围等方面入手,完善现行激励纳税人雇用劳动力的税收政策。王娜(2006)[12]则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税收政策可以促进就业的结论。王春雷(2007)[13]采用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就业弹性变化趋势,其结论是“在目前的工业化战略下,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2万元的增加值就能够创造1个就业岗位,资本密集型产业则需要6万元,而技术密集型产业达到了将近9万元才能创造1个就业岗位”,并且“边际宏观税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将使经济增长率降低0.027个百分点”,文中对此还提出相应税收政策。付伯颖(2007)[14]通过探讨政府的税式支出手段,在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统一劳动力市场中的功能作用,试图提出激励纳税人雇用劳动力长效机制的税收政策思路。方重、梅玉华(2008)[15]则提出了另外的观点“①税收优惠对促进就业具有局限性。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税收优惠,不应仅局限于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而应以政

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udooo.com

府的宏观调控为导向,在各个产业间均衡推进。②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税收优惠应将重心置于劳动力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上。③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不仅要倾斜于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学校,还应倾斜于为信息咨询、相似度检测机构,努力改善劳动力供给市场状况”。王春成(2009)[16]在《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研究》中通过对行为效应的分析提出,应加大对纳税人的税式支出力度,进一步贯彻落实激励纳税人雇用劳动力的税收政策。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字体www.udooo.com

源于:论文写作www.udooo.com

五、总结语

税式支出只能是在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对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劳动力资源配置方面失灵时的一种干预,其最终目标是优化资源配置,而不能扭曲市场的有效配置功能。因此,税式支出的取向应与市场化的方向保持一致,避免由于政策不当阻碍市场化的进程。同时,政府在制定旨在激励纳税人雇用劳动力的税式支出政策时,还应当理性地测算由此带来的成本和产生的收益。成本主要包括税收收入的减少和由此可能产生的市场扭曲;收益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前者是指纳税人雇用劳动力需求量的增加对社会稳定和谐所产生的益处,后者主要包括纳税人因为税式支出获益而扩大生产对增加税收收入的贡献。因此,税式支出的着力点应聚焦于雇用劳动力潜力大的纳税人激励上,而不应仅仅针对失业结果采取泛泛的“撒胡椒面”式的鼓励政策,从而使得税式支出不仅能够发挥激励纳税人雇用劳动力的积极效应,而且还能保持其长期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Deri,F.and Tabellini,G. Unemployment,Growth and Taxation in Industrial Countries[J].Economic Policy, 2000,15(47):104.
Koskela,Erkki,Schob,Ronnie. Why Governments Should Tax Mobile Capital in the Presence of Unemployment[J]. Economic Analysis and Policy,2002,1.
[3] Alex Easson. Tax Incentives[EB/OL]. http://e Tax Reform:Concepts, Issues, and Comparative Country Developments[EB/OL]. IMF Working Paper WP/05/8

7. 2009-10-02.

[5] Kosi,Tanja,Bojnec,Stefan. The Impact of Labor Taxation on Job Creation and Unemployment[J].Journal of Economics,2006,54(7):562-567.
[6] 贾康.采取得力措施,缓解就业压力[J].中国财政,2003(2).
[7] 孙胜利.我国就业问题对财政的影响与压力[J].经济学动态,2003(1).
[8] 罗宏斌,周红梅.税收的就业效应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2005(10).
[9] 卢亮.1998-2002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西北人口,2005(1).
[10] 王根贤.GDP与就业均衡增长的财政政策选择[J].地方财政研究,2005(4).
[11] 李伟宁.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与宏观就业政策的协调[J].税务研究,2005(2).
[12] 王娜.税收对城镇居民劳动供给影响的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6(9).
[13] 王春雷.促进扩大就业税收政策的路径选择:基于就业弹性方面的考察[J].财经问题研究,2007(1).
[14] 付伯颖.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199-211.
[15] 方重,梅玉华.论以税收优惠促进社会就业的政策误区[J].江淮论坛,2008(4).
[16] 王春成.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研究[J].税务研究,2009(5).
Effect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e of Tax Expenditure
on Taxpayers' Hiring Labor
Fang Zhong1, Mei Yuhua2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2.Hefei Local Taxation Bureau, Hefei 230061, China)
Abstract: China's labor supply and demand is increasingly conflicting under the dual attacks from both inte

摘自:学年论文范文www.udooo.com

rnational economic crisis and the domestic economic restructuring.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and the hey employment pressure he affected China's social stabili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become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concerned by both government and academic circle that how to effectively use taxation as an important economic instrument of national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as a major economic lever of macroeconomic control so as to exert positive effect and encourage taxpayers to he high demand on labor. This paper, from a dynamic point of view, makes a model analysis, hing structur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tax expenditures on taxpayers' demand on labor, offering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with the aim of providing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empirical cases for the future government's tax expenditure to better stimulate taxpayers' demand on labor.
Key words: tax expenditure; influence; employment; labor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