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工程 >> 工业设计 >简述天然抑菌剂定向筛选与其在鱼糜制品防腐保鲜中功效评价

简述天然抑菌剂定向筛选与其在鱼糜制品防腐保鲜中功效评价

收藏本文 2024-03-09 点赞:6701 浏览:1714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鱼糜制品因营养丰富、适宜、食用方便受到国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已经成为我国进展最快、出口创汇最多的水产制品之一。然而,由于鱼糜制品水分含量高、营养丰富,极易滋长微生物而腐败变质。由此,寻求天然、安全、高效的抑菌剂运用于鱼糜制品的防腐保鲜,已经成为食品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探讨课题。本论文针对当前鱼糜制品易腐变质、缺乏高效安全的保鲜剂这一困扰鱼糜制品加工成产的重要不足,以天然植物材料为探讨对象,通过构建抗菌定向筛选模型,发现杨梅渣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进一步以微生物理化指标、鱼糜感官特性等方面评价了杨梅渣提取物对鱼糜制品的防腐保鲜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扫描与透射电镜技术,通过探讨细菌的亚细胞显微结构探讨了杨梅渣提取物的抑菌机制。主要探讨结果如下:1.以沙雷氏菌,检测单胞菌,大肠杆菌,微球菌等鱼糜类水产品腐败变质相关菌株作为筛选模型,以桑叶、荷叶、杨梅渣等17种常见植物材料的提取物为探讨对象,发现杨梅渣、黄莲、桑叶提取物对检测单胞菌的抑菌活性较高,杨梅渣、魔芋、桑叶的提取物对沙雷氏菌的抑菌活性较高。综合抑菌效果、生产成本等多方面因素,确定杨梅渣提取物为候选的天然抑菌剂。进一步探讨发现,杨梅渣提取物的不同极性组分对沙雷氏菌和检测单胞菌的抗菌活性,依次为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石油醚相水相;在此基础上,同时考察了其乙酸乙酯相提取物与茶多酚(抗菌剂)的联用效果,结果发现,在37℃下培养24h后,乙酸乙酯相提取物与茶多酚联用,对异常汉森酵母体现出显著的协同作用,而对藤黄微球菌、金葡萄球菌、检测单胞菌和大肠杆菌体现出微小的叠加效应。2.将上面陈述的筛选得到的杨梅渣乙酸乙酯提取物作为候选保鲜剂,开展鱼糜制品的保鲜功效探讨。结果表明,在鱼糜制品中添加杨梅渣乙酸乙酯提取物()后,20℃条件下鱼糜保质期可延长至5天,而空白对照组的保质期为3天;色差探讨显示,经杨梅渣乙酸乙酯提取物处理过的鱼糜制品储存6天后与对照组相比,其色泽无显著变化;抑菌活性持续性试验表明该乙酸乙酯提取物与茶多酚联用后,初期的抗菌活性显著高于茶多酚,其后期的抗菌活性则高于乙酸乙酯提取物,表明杨梅渣乙酸乙酯提取物与茶多酚联用具有较好的运用潜力。3.运用生化浅析结合电镜显微技术,通过观察细菌的亚细胞显微结构探讨了杨梅渣提取物的抑菌机制。结果显示,杨梅渣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提取物可增加沙雷氏菌、藤黄微球菌胞内的碱性磷酸酶释放及菌体培养液电导率的升高;电镜显微结构进一步证明该提取物对细菌的破坏作用,透射电镜显示处理后的细胞内容物出现亏空。综合生化浅析与电镜技术,表明该提取物对供试菌株细胞壁和细胞膜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作用,通过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导致细菌生长受到抑制,同时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增加细胞膜与细胞壁的通透性,导致大量菌体胞内内含物释放,造成菌体的死亡综上所述,本论文的探讨结果将为开发天然来源的抑菌剂、解决鱼糜制品的生物保鲜及延长鱼糜制品的货价期提供了一种思路和策略;同时也为杨梅渣的综合利用、实现杨梅加工产业的技术升级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关键词:杨梅渣论文抗菌活性论文筛选论文鱼糜论文生物保鲜剂论文

    摘要3-6

    ABSTRACT6-12

    第1章 引言12-22

    1.1 植物源提取物的抑菌探讨近况12-17

    1.1.1 抑菌活性探讨进展12-13

    1.1.2 抑菌活性物质13-15

    1.1.3 抑菌活性的测定策略15-17

    1.2 杨梅介绍17-18

    1.2.1 杨梅介绍17-18

    1.2.2 杨梅的探讨近况18

    1.3 鱼糜制品概况18-20

    1.3.1 鱼糜制品产业近况18-19

    1.3.2 鱼糜保鲜策略19-20

    1.4 本课题的探讨目的与作用20-22

    第2章 抗菌抗氧化活性筛选22-33

    2.1 前言22-23

    2.2 材料与设备23-25

    2.2.1 植物原料23-24

    2.2.2 标准菌株24

    2.2.3 实验试剂24

    2.2.4 实验设备24-25

    2.3 实验策略25-27

    2.3.1 有效成分提取25

    2.3.2 细菌菌株处理25

    2.3.3 抑菌活性测定25

    2.3.4 总酚含量的测定(TPC)25-26

    2.3.5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TFC)26

    2.3.6 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26

    2.3.7 总抗氧化活性(ABTS测试)26-27

    2.4 结果与讨论27-32

    2.4.1 抑菌活性实验27-28

    2.4.2 总酚含量的测定28-29

    2.4.3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29-30

    2.4.4 总抗氧化活性30-31

    2.4.5 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31-32

    2.5 本章小结32-33

    第3章 不同组分杨梅渣提取物抑菌活性探讨33-43

    3.1 前言33

    3.2 材料与设备33-34

    3.2.1 实验材料33

    3.2.2 实验试剂33-34

    3.2.3 实验菌株34

    3.2.4 实验设备34

    3.3 实验策略34-35

    3.3.1 四相溶液萃取34

    3.3.2 供试菌株培养34-35

    3.3.3 四相溶液提取物抑制活性比较35

    3.3.4 杨梅与茶多酚联用的抑制活性35

    3.4 结果与讨论35-42

    3.4.1 四相的萃取率35-36

    3.4.2 四相溶液提取物的抑菌活性36-37

    3.4.3 杨梅渣提取物最低抑菌浓度(MIC)及与茶多酚联用后的抑菌活性37-42

    3.5 本章小结42-43

    第4章 运用于鱼糜产品的保鲜效果探讨43-51

    4.1 前言43-44

    4.2 材料与设备44

    4.2.1 原料鱼糜44

    4.2.2 实验试剂44

    4.2.3 实验设备44

    4.3 实验策略44-46

    4.3.1 鱼糜制品样品的准备44

    4.3.2 微生物学评价44-45

    4.3.3 色度测定45

    4.3.4 鱼糜制品中腐败菌的分离纯化45

    4.3.5 抑菌活性持续时间45

    4.3.6 统计浅析45-46

    4.4 结果与讨论46-49

    4.4.1 鱼糜制品总生菌数(TVC)46-47

    4.4.2 色度测定47-49

    4.4.3 活性持续时间49

    4.5 本章小结49-51

    第5章 抑菌机理探讨51-62

    5.1 前言51

    5.2 材料与设备51-52

    5.2.1 实验材料51

    5.2.2 实验试剂51

    5.2.3 实验菌株51

    5.2.4 实验设备51-52

    5.3 试验策略52-54

    5.3.1 杨梅渣醇提物对细菌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52

    5.3.2 杨梅渣醇提物对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52-53

    5.3.3 提取液对细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53

    5.3.4 用透射电镜观察杨梅渣提取物对指示菌超微结构的影响53

    5.3.5 扫描电镜观察指示菌超微结构的影响53-54

    5.4 结果与讨论54-61

    5.4.1 对细菌细胞壁通透性的影响54-55

    5.4.2 对细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55-56

    5.4.3 对细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56-59

    5.4.4 扫描电镜观察59-60

    5.4.5 透射电镜观察60-61

    5.5 本章小结61-62

    第6章 结论、革新点及展望62-65

    6.1 本论文主要探讨结论62-63

    6.2 革新点63

    6.3 展望63-6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