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班主任 >> 高中班主任 >情境情境教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多效性学术

情境情境教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多效性学术

收藏本文 2024-01-16 点赞:21897 浏览:9623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情境教育”是指:让师生处于一种情境中,在较长的时间内,或在某一短暂的时刻,这种情境都会作用于师生双方的心理。那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情境,能更好地开发学生思维,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吗?带着这一疑问,在近几年来的美术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利用各种媒体,运用语言、画面、游戏、音乐等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变“须学”为“乐学”、“想学”,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语言描绘,启发情境的再现

教师的语言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传导信息,学生从教师的语调、语义而引起思维,展开想象的活动。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谈话法教学时,我注意把握语速与语调,让学生随着描述与提问,一步步深入情境,积极参与。并且在教学中我常常结合教学内容自编故事、儿歌等,运用语言描绘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例在设计二年级下册《故事画》的教学中,我先用轻快而柔和的语调,给学生讲了一个名为《篓子里的青虫》的自编故事。学生完全把自己融入到了故事所描绘的情境中去,对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故事结尾时,我用疑问的语气问:“篓子里滚出好多豆粒儿那么大的空壳壳,别的什么也没有了,小青虫呢?”学生根据故事内容展开了想象,争着出点子,这个说:“被别的小动物吃了。”那个说:“变成蝴蝶飞走了。”……整堂课的教学就在故事所创设的情境中展开,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

二、展示画面,促进情境的迁移

在美术创作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解决形象表现这一难点,可以设计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画面资料,用板示、投影或多媒体等进行演示。例在科教版一年级上册《下雨了》这一课时,学生很容易就能用语言描述出雨的情境,而这些内容往往是平时在生活中或一些童话故事、卡通动画中接触到的。如何让他们用画笔表现雨中的情境无疑有一定难度。我从网络、素材库光盘等媒介中寻求所需内容,根据图像制作软件,还有学生描述设计制作如下环境:风来了、云密了、细雨如丝、扑嗒扑嗒……,使学生形象而清晰地看到了雨的形成环境,感受到了无以伦比的大自然的美,展现了教学内容所特定的情境,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创作出了不同风格、充满想象的画 。

三、游戏活动,激发情境的创设

爱玩与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而游戏往往能满足于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有许多的创造发明都来源于游戏,如直升机的发明就是受竹蜻蜓所启发。在课堂教学中用游戏活动来创设情境更能迎合学生的这种天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如课本中的《迷宫》,在进行本课教学时,我整堂课就是和学生做了一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所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创作,使学生想象力、动手能力方面都有不少的提高。首先给学生展示一只小蚂蚁,提问:“鱼儿的家在水中,小燕子的家在屋檐下,那小蚂蚁的家在哪里呢?”学生通过回忆、想象与讨论,最后确定小蚂蚁的家在地下。老师启发学生:“小朋友的家一定都很漂亮,我们住在里面不怕风吹雨打,日晒雨淋。那小蚂蚁是如何打扮它的家的呢?它又是怎样做到不怕风雨的呢?”请学生为小蚂蚁设计一个家吧。具体物形由学生任意发挥,鼓励想象,比一比谁能成为优秀设计师。学生在游戏所创设的情境中大胆想象,各尽其能,画出了许多童趣的作品,有趣的迷宫画。

四、音乐渲染,有助情境的把握

在课堂教学、讲故事、读儿歌、欣赏范画的同时,配以音乐伴奏,借助乐曲的力度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来渲染故事等所描绘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脑海中自觉地形成画面。然后在学生作业时,再配以相同的音乐,刺激学生的记忆,展开想象的翅膀,使情境再现,以提高作业质量。例在上《冷色和暖色》一课时,先后用多媒体出示一幅红底火焰跳动的画面,和一幅蓝底雪花飘舞的画面,并分别用经典民族音乐《金蛇狂舞》和《春江花月夜》进行渲染。学生在两种不同的情境中自然就感受到了色彩的冷暖,掌握了冷暖色概念。然后在学生作业时,教师播放一段有一定色彩冷暖倾向的音乐——《蓝色多瑙河》,请学生以此为主题创作一幅色彩装饰画。学生在轻松、舒缓的乐曲声中,脑海中自然形成了冷色调的画面,创作出一幅幅绚丽的图画。有一幅学生作品用蓝色系列组成,深蓝色的天空中一轮明月,倒映在淡蓝色的水面上,一叶带桅的小舟静静的在水中飘荡,泛起一圈一圈涟漪,静谧而又梦幻。
总之,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所创设情境本身

源于:论文大纲怎么写www.udooo.com

的丰富美感、鲜明的形象,伴以教师情感的抒发、渲染,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纯真的情感参与教学活动。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就统一在整个情境中。这种整体和谐的情境,必然带来学生认识能力及心理品质共同发展的令人愉快的效果,从而保证了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