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育 >> 德育 >> 高中德育 >我国新建运用型院校进展

我国新建运用型院校进展

收藏本文 2024-02-25 点赞:3460 浏览:993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自1998年来,我国出现了一大批专科学校自主申办,教育部批准升格的本科院校。由于此类院校大都在办学定位上为“运用型”,由此,通常称之为“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是一种全新类型的高等教育,作为“新大学”,它的出现和进展也不过短短的12年历史。此类院校究竟如何进展,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进展,是截止2009年共240所“新大学”乃至高等教育界非常关心的不足。本探讨围绕“新大学”如何界定、“新大学”产生和崛起的理由、“运用型本科教育”概念内涵和特点、进展良好的“新大学”所具备的特点等不足,通过文献浅析、个案探讨、调查探讨等策略,探讨中国“新大学”持续进展的路径和对策框架。本探讨首先梳理了“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运用型本科院校”、“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双能型教师”等一系列指称模糊、内涵混乱的概念。并把“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或曰新大学)界定为:1998年至今,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设置的,以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以学科为依托,以运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高层次运用性人才的新型的院校。这些升格的本科院校主要由单科性或职业性高等专科学校升格、师范类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以及前两种合并升格等三种类型。如此定义“新大学”基于三点考虑:其一,1998年,我国在国家层面上开始推进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这是一场实实在在的教育运动,而不是试验;其二,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都是经过教育部正式批准,并获得“准入资格”的本科大学;其三,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面向区域,以全新的人才培养案例和区别于传统精英教育大学的教学方式来培养运用型人才。然后,以与英国新大学及美国赠地学院的比较,以及对合肥学院、行知联盟的个案浅析中得出:其一,“新大学”与英国新大学及美国赠地学院的共同特点是高等教育走出“塔”背景下生发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形式,其办学主体都是城市,怎么写作面向都是地方,人才培养规格都是运用型。但是,中国“新大学”也有其鲜明的个性特点:它是在政府政策导向下“自上而下”设置,是对原有较低层次教育资源的提升,因而,中国“新大学”在运用型高等教育的进展道路上,先天具有了在教育方式、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排异反映”。其二,建立运用型高校联盟是运用型高校走出暂时困境的有效战略,联盟的生命力取决于政府政策层面上的支持;“新大学”应走运用型、地方性、国际化之路;“新大学”区别于传统的精英教育方式的根本所在是转变学科导向型的课程设置为专业导向型,课程建设应以模块化为目标;“新大学”必须高度重视“双能型”的师资队伍建设。真正的“新大学”还要求办学定位地方化,培养目标运用型,课程设置职业化,课程组织模块化等等。本探讨还采取自编“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情况调查问卷”,选取120所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负责人实施问卷调查,统计浅析结果显示,进展良好的“新大学”具备的主要特点是:(1)办学定位:运用型本科院校;(2)怎么写作面向定位:地方经济社会进展;(3)办学规模、学科与专业进展适度;(4)人才培养定位和案例、课程结构和内容应充分体现“运用型”这一类型上的差别。探讨还显示,进展良好的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还需要更多的社会支持,‘这些支持既有宏观政策层面上的,也有具体人才培养对策上的。最后,本探讨提出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进展对策框架,并将此归纳为宏观战略、中观方略、微观对策三个层面。宏观对策以可持续进展为基本理念;中观对策层面包括内涵式进展方略和生态学进展方略;微观对策层面是由办学理念、人才培养、学科与专业、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机制与体制、社会支持等七个方面共同构成。“新大学”应坚持对外“联盟”,对内推进管理机构“扁平化”,藉以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加强专业的柔性机制,减少核心课程设置;增加课程教学的“职业元素”,采取模块化教学;扩大“双能型”教师队伍比例。关键词: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论文运用型本科教育论文进展论文

    摘要4-6

    Abstract6-11

    第一章 导论11-42

    第一节 探讨背景与探讨作用11-23

    一、不足的提出11-22

    二、探讨的论述与实践价值22-23

    第二节 核心概念界定23-27

    一、本科23-24

    二、新建本科院校24-25

    三、运用型本科院校25-26

    四、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26-27

    第三节 国内外相关探讨综述27-36

    一、国外运用型本科院校进展探讨情况27-31

    二、国内运用型本科院校探讨进展探讨综述31-36

    第四节 探讨设计及革新点36-42

    一、探讨思路与探讨策略36-38

    二、探讨的内容、结构和革新点38-42

    第二章 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进展的基础论述42-56

    第一节 可持续进展论述析解42-49

    一、"进展观"的历史演进脉络42-44

    二、可持续进展论述的思想渊薮44-46

    三、可持续进展观内涵诠释46-49

    第二节 高等教育大众化论述诠释49-56

    一、大众化论述框架50-51

    二、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论51-53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方式论53-56

    第三章 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的产生56-75

    第一节 新大学的崛起56-66

    一、革新开放初期的高等教育地方化革新58-62

    二、中国的"新大学"62-66

    第二节 我国运用型本科教育的理念演进66-70

    一、"运用型本科教育"理念的产生66-67

    二、"运用型本科教育"相关延伸概念的讨论67-70

    第三节 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的成长轨迹70-75

    一、中国"新大学"的初级阶段70-73

    二、中国"新大学"的困境73-75

    第四章 运用型本科院校进展的国际经验75-92

    第一节 英国的"新大学运动"75-83

    一、英国"新大学运动"的产生75-78

    二、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兴起78-80

    三、英国"新大学运动"的进展80-82

    四、英国"新大学运动"的启迪82-83

    第二节 美国的州立大学83-92

    一、美国州立大学的产生83-86

    二、美国州立大学的兴起86-88

    三、美国州立大学的进展88-89

    四、美国州立大学的启迪89-92

    第五章 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个案探讨92-109

    第一节 合肥学院:地方性、运用型、国际化92-102

    一、合肥学院概况92-93

    二、合肥学院的进展93-97

    三、合肥学院持续进展的教学对策97-99

    四、合肥学院持续进展的启迪99-102

    第二节 行知联盟102-109

    一、行知联盟——安徽省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联盟103-105

    二、行知联盟持续进展的理性深思105-107

    三、行知联盟的纵深推进107-109

    第六章 不同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进展的差别浅析109-130

    第一节 问卷的编制与检验109-115

    一、探讨目的109-110

    二、探讨策略110-111

    三、探讨步骤111-115

    第二节 问卷实测与结果浅析115-130

    一、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持续进展的总体特点浅析115-117

    二、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持续进展的相关因素浅析117-118

    三、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的差别情况浅析118-130

    第七章 进展良好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实证浅析130-144

    第一节 进展良好的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130-134

    一、进展良好的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130

    二、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进展情况分类130-131

    三、进展良好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的总体特点131-132

    四、进展良好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的相关因素132-134

    第二节 不同进展水平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的比较134-144

    一、进展水平比较134-136

    二、影响因素的差别比较136-144

    第八章 影响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进展的因素浅析144-153

    第一节 影响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进展的内部因素144-150

    一、办学状态145-148

    二、办学规模结构148-150

    第二节 影响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进展的外部因素150-153

    一、经济环境150-151

    二、区域联系151-153

    第九章 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进展对策153-181

    第一节 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进展的对策框架153-165

    一、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的进展环境153-157

    二、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进展的对策框架157-159

    三、"战略联盟"是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实现持续进展的有效途径159-160

    四、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进展的中观方略160-165

    第二节 微观对策之社会支持165-169

    一、高等教育系统的支持165-167

    二、学校环境系统的支持167-169

    第三节 微观对策之办学理念169-175

    一、办学理念——深入人心169-171

    二、人才培养——方式革新171-174

    三、学科与专业建设——怎么写作区域174-175

    第四节 微观对策之基础保障175-181

    一、办学条件——进展的瓶颈175-177

    二、师资队伍——进展的关键177-178

    三、管理体制与机制——进展的保障178-181

    第十章 结语181-185

    一、全文总结181-183

    二、探讨革新点183

    三、探讨前景展望183-185

    附件185-193

    1、行知章程185-187

    2、行知宣言187-189

    3、访谈提纲189-190

    4、新建运用型本科院校办学情况调查表190-19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