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和防护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和防护

收藏本文 2024-03-10 点赞:25705 浏览:11895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网络信息的安全性变得日益重要起来,已被信息社会的各个领域所重视。本文从网络信息安全的含义、常见网络攻击特点策略、威胁及防护等方面剖析了当前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主要理由,并对常见网络攻击从技术层面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防火墙;加密;访问制约;入侵检测

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含义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具体含义会随着使用者的变化而变化。从普通使用者的角度来说,可能仅仅希望个人隐私或机密信息在网络上传输时受到保护,避开被窃听、篡改和伪造;而网络提供商除了关心这些网络信息安全外,还要考虑如何应付突发的自然灾害、军事打击等对网络硬件的破坏,以及在网络出现异常时如何恢复网络通信,保持网络通信的连续性。当前人为的网络入侵和攻击行为使得网络安全面对新的挑战。

2 计算机网络攻击的特点

⑴损失巨大。⑵威胁社会和国家安全。⑶手段多样,手法隐蔽。⑷以软件攻击为主。

3 计算机网络信息面对的威胁

计算机信息系统之所以存在着脆弱性,主要是由于技术本身存在着安全弱点、系统的安全性差、缺乏安全性实践等;主要来自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病毒、攻击、信息战争和计算机系统故障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⑴自然灾害。日常工作中因断电而设备损坏、数据丢失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噪音和电磁辐射,导致网络信噪比下降,误码率增加,信息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受到威胁。
⑵的威胁和攻击。计算机信息网络上的攻击事件越演越烈。他们通常采用非法侵人重要信息系统,窃听、获取、攻击侵人网的有关敏感性重要信息,修改和破坏信息网络的正常使用状态,造成数据丢失或系统瘫痪。
⑶计算机病毒。计算机感染上病毒后,轻则使系统上作效率下降,重则造成系统死机或毁坏,甚至造成计算机主板等部件的损坏。
⑷。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对系统造成破坏,而是窃取系统或是用户信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是指那些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非法安装发装后很难找到其踪影,并悄悄把截获的一些机密信息提供给第三者的软件。
⑸信息战的严重威胁。信息技术从根本上转变了进行战争的策略,其攻击的首要目标主要是连接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和整个社会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可以说,未来国与国之间的对抗首先将是信息技术的较量。网络信息安全应该成为国家安全的前提。
⑹计算机犯罪。计算机犯罪,通常是利用窃取口令等手段非法侵人计算机信息系统,传播有害信息,恶意破坏计算机系统,实施贪污、盗窃、诈骗和金融犯罪等活动。

4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目前广泛运用和比较成熟的网络安全技术主要有: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入侵检测技术、防病毒技术等,以下就此几项技术分别进行分析。
⑴防火墙技术。目前防止的措施主要是靠防火墙技术完成。通过以防火墙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能将所有安全软件(如口令、加密、身份认证)配置在防火墙上。其次对网络存取和访问进行监控审计。如果所有的访问都经过防火墙,那么,防火墙就能记录下这些访问并做出日志记录,同时也能提供网络是否受到监测和攻击的详细信息。可实现内部网重点网段的隔离。
⑵数据加密与用户授权访问制约技术。数据加密主要用于对动态信息的保护。对动态数据的攻击分为主动攻击和被动攻击。对于主动攻击,虽无法避开,但却可以有效地检测;而对于被动攻击,虽无法检测,但却可以避开,实现这一切的基础就是数据加密。
⑶入侵检测技术。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简称IDS)。IDS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它能使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是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与防护相关论文由www.udooo.com收集,如需论文查抄袭率.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
⑷防病毒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变得越来越复杂和高级,对计算机信息系统构成极大的威胁。在病毒防范中普遍使用的防病毒软件,从功能上可以分为网络防病毒软件和单机防病毒软件两大类。
⑸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保证,只有通过网络管理人员与使用人员的共同努力,运用一切可以使用的工具和技术,尽一切可能去制约、减小一切非法的行为。同时,要不断地加强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安全规范化管理力度,强化使用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本文简要的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存在的几种安全隐患,并探讨了计算机网络的几种安全防范措施。总的来说,网络安全不仅仅是技术理由,同时也是一个安全管理理由。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网络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也必定随着网络应用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作者简介:张明波(1978.4-),男,汉族,河北滦县人,工程师,中国联通黑河市分公司网管中心;刘本海,中国联通黑河市分公司设备维护中心;王大威,中国联通黑河市分公司运转维护部;陈康健,中国联通黑河市分公司设备维护中心。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