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金融 >> 金融市场 >关于适应性高职经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和岗位适应性调查

关于适应性高职经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和岗位适应性调查

收藏本文 2024-01-31 点赞:12926 浏览:4893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 摘要 为实现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零对接,针对武汉市某高职经管专业毕业生就业及专业素质状况和企业人才需求进行了调研,对调研数据进行了汇总,并分析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岗位适应性之间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建议。
    关键词 经管专业 职业素养 岗位适应性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坚持怎么写作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方针,通过开放职教资源,深化校企合作等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社会怎么写作的广度和深度,高职教育的办学越来越合规律,特色和优势也逐渐显现出来。数据显示,2010年和2011年,我国绝大多数省份的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已高于本省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

    一、调研目的及方法

    (一)调研目的

    为深化高职经管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怎么写作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地实现学生职业素质与企业岗位需求零对接,必须对目前人才培养中职业素质培养的现状与岗位需求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据统计,近两年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率高于平均就业率,但是协议就业率和对口率并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调研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针对经管专业的毕业生调研,了解他们对自身职业素质的评价,其目的是为切实了解学校人才培养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调研的另一个层面是针对企业调研,了解企业当中经管类岗位群,以及岗位的要求,并将学生的职业素质评价与企业的岗位任职要求进行对比,看二者之间是否存在差距,以便逐步提高高职经管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岗位适应性。

    (二)调研对象

    此次调研立足于武汉市两所高职院校财经学院近两年毕业的学生中进行了回访,同时在与学院合作密切的企业和部分毕业生的就业单位进行了调研。

    (三)调研方法

    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针对毕业生和企业分别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问卷都分为两大模块,学生问卷包含学生就业现状、专业技能和学生职业素质自我评价三个模块,企业问卷包含企业对经管类人才需求现状和岗位任职要求两个模块。
    毕业生的回访中,我们向200名学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实际收回183份,回收率为9

    1.5%,企业调研中,发放问卷80份,实际回收68份,回收率为85%。

    二、调查结果评析

    (一)学生就业与企业人才需求情况

    为了解高职经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与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看人才供给与需求之间是否供需平衡,我们首先对学生的就业岗位群及就业满意度调研,同时针对企业的岗位设置及企业的人才需求做了调研。
    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岗位以财务、金融和营销岗位比例最高,同时还涉及到策划、人力资源、仓管、文秘以及行政、生产等岗位,具体分布如表1所示。

    摘自:毕业论文标准格式www.udooo.com


    在对企业的调查中了解到,企业所设置的经管类岗位包括有金融、财务、人力资源、营销、策划、行政、仓管及文秘岗位,由此可以初步判断,毕业生就业的岗位与企业的经管类岗位设置是一致的。在毕业生的就业单位类型中,民营企业居多,经分析,高职的学生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且又是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凭借自身实力找到的就业单位多为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而这一点在企业调查部分也得到了证实,被调查企业的员工规模80%以上都在100人以下,也说明毕业生的就业单位为中小规模企业。

    (二)学生能力培养与企业岗位要求情况

    将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了分类,分别为职业技能、社会能力和学习能力三类。职业技能是指从业人员在完成某项具体工作任务时所要用到的方法和手段;社会能力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以及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学习能力是指在工作中更新知识体系,适应环境变化和满足职业发展的能力。

    1、职业技能适应性

    职业技能细分为专业技能和一般技能,专业技能是指在工作过程与本岗位直接相关的专门处理方法和职业判断等技能,每一个岗位的专业技能都不相同,比如会计的账务处理能力,销售人员的营销技巧等。由于企业在招聘过程中不易短时间直接了解应聘者的专业技能水平,因此往往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以及工作经验等指标来考察。调查结果显示,几乎所有企业在选择应届生时都会对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优先考虑,其中85%的企业要求必需有从业资格,有35%的企业要求必需有初级职称资格,还有8%的企业要求必需具有中级职称以上。而对学生的调查统计显示,学生的从业证取得率为81%,初级职称取得率为32%,中级及以上职称的取得率为0。由此可见,双证培养基本满足了学生就业需求,但要想学生在就业市场上扭转被动局面,必须加强学生考证培养力度,取得更高层次的资格证。技能竞赛方面,企业对参加过职业技能竞赛的毕业生也表现出更多的关注,有85%的企业看中学生在职业技能竞赛中取得的成绩,比赛的级别越高认可度也越高,而学生在国家级技能竞赛中获奖率为3%,省级技能竞赛获奖率为10%,校级技能竞赛中获奖率为30%。在工作经验的调查中,仅有10%的单位无要求,22%的单位要求一年工作经验,28%的单位要求两年工作经验,高达40%的单位要求有三年及以上的工作经验,而我们的毕业生最多有几个月的和顶岗实习的经验,从表面上看学生离用人单位的要求差距还较大,不过1-3年的工作经验也可理解为变相对应聘者快速上岗能力的要求,作为应届生虽很难有长时间的工作经验,但这种快速上岗的适应能力是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的。

    2、社会能力适应性

    调查问卷将社会能力细分为沟通能力、团队精神、决策分析能力、执行力、社会认知能力、抗压能力、时间安排能力、职业价值观八项指标,要求企业选择最看中的能力,学生选择自己已具备的能力,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所有的能力项目中都与企业的要求有差距,其中以抗压能力、决策分析能力、社会认知能力和职业价值观的差距更加明显。

    3、学习能力适应性

    学习能力细分为求知、信息获取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企业在学习能力方面主要看中求职者的学习态度,即求知,其次才是后面几项能力,而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自信,毕业后为适应社会需要,普遍抱有虚心学习的态度和对知识的渴望,并且经过学校训练,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所以学生的学习能力与企业的需求表现出较好的适应性。

    三、存在问题与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变化,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广泛运用,社会对经济管理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实现武汉城市圈更好更快的发展,必须要建设好武汉区域金融中心,这就需要高职院校经管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挂钩,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人”。
    首先,学生培养与企业需求整体上存在差距,应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在针对中小企业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的定位下,在细节上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能够促进学生一系列能力的发展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要让学生明确自身的职业定位,鼓励学生从基层工作岗位做起,脚踏实地取得职业发展。
    其次,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与岗位要求存在差距,应通过双证培养、技能竞赛和实训及实习多方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强化学生考证要求,引导学生早做职业规划,便于学生在校期间取得含金量较高的职业证书,并为工作后取得更高级别证书打好基础;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技能竞赛的平台,以锻炼学生为参赛目的,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加强仿真实训和顶岗实习的内容,让学生具有快速适应岗位的能力;注重学生一般能力的培养,将计算机应用、语言文字表达等内容融入到专业教学当中。
    第三,学生在社会能力方面与岗位要求存在差距,应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综合能力不能依赖于几节专门的课程来培养,而应该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比如在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分析能力,在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工作时效性,在技能竞赛和职业考证中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等,总之,应将学生需要的社会能力层层分解,融入课程体系当中。
    第四, 构建合理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年-2020年)》中指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职业道德和职业知识水平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逐步建立”,这意味着德、智、能、绩四个方面成为高技能人才评价的核心内容。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可以从高技能人才的素质、知识、技能、业绩四个维度,构建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绩效评价的四要素结构模型。
    (作者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李友俊,邵强,刘洪颖.行业院校经管类大学生就业能力缺失的表现及对策[J].教育探索,2010(4).
    孙中胜,孟浩.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J].计算机教育,2011(10):25-29.
    [3]孙贞贤.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社会适应性培养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学位论文,2008.
    [4]王晓洁.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

    摘自:学年论文www.udooo.com

    培养的思考[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33.
  •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