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计算机 >> 计算机毕业题目 >试议分块网络多媒体教室纯软件模型和实现小结

试议分块网络多媒体教室纯软件模型和实现小结

收藏本文 2024-01-20 点赞:19881 浏览:8533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得到长足进展,已经被广泛运用到人类生产生活之中。多媒体技术以其多样性和趣味性得到推崇。将多媒体技术结合网络通信用于教学工作,将是个不错的选择和尝试。本论文将致力于设计一套适合多媒体教学的纯软件平台。探讨历程中,主要以事如下几个不足的探讨。浅析多媒体教室运转的环境和网络拓扑联系,阐明了所需要的软、硬件条件,并进行了功能需求浅析。探讨了当前主流的算法如MPEG-X系列、H.26X标准和JPEG算法。总结了各种算法在信息压缩处理时的特点。在借鉴混合编码思想的基础之上,利用了固定分块比较混合编码算法传输实时图像信息。实验中由于固定分块算法的不灵活,且容易传输多余信息,又提出了自适应分块混合编码策略,进一步减少了信息的传输量,保证实时图像的传输速度。在音频传输方面利用PCM编码方式,将音频的模拟信号变为数字信号,便于网络中编码传输。多媒体教室是基于局域网实现的,且每个功能模块通信特点不同。探讨中,借鉴当前流行的实时信息通信协议RTP和RTCP的通信标准,设计了适合各功能模块特点的高层通信方式。文章最后在数据压缩和通信协议的探讨基础上,结合编程语言和相应技术,实现了一套纯软件多媒体教室模型。实验展示了功能的界面图,且对不同算法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统计了网络传输中的数据量,并对这些效果和数据进行了客观的浅析。关键词:多媒体教室论文固定分块论文自适应分块论文RTP论文RTCP论文

    摘要3-4

    Abstract4-7

    1 绪论7-11

    1.1 课题背景和作用7-8

    1.2 当前国内外探讨近况8-9

    1.3 探讨内容9

    1.4 论文结构9-10

    1.5 本章小结10-11

    2 网络多媒体教室模型的概述和设计11-18

    2.1 网络多媒体教室网络环境与拓扑联系11-12

    2.1.1 运转环境11

    2.1.2 网络拓扑概貌11-12

    2.2 多媒体教室基本功能要求12-13

    2.2.1 教学模块12-13

    2.2.2 管理模块13

    2.3 多媒体教室基本设计13-17

    2.3.1 功能模块浅析14-15

    2.3.2 实现的关键技术15-17

    2.4 本章小结17-18

    3 数据信息处理算法18-33

    3.1 信息优化的论述基础18

    3.2 图像信息的优化对策18-30

    3.2.1 图像信息的统计特性和信息相关性19-20

    3.2.2 当前主流的实时图像传输算法20-22

    3.2.3 固定分块比较混合压缩编码策略22-25

    3.2.4 自适应分块混合编码对策25-30

    3.3 音频信息的采集处理30-31

    3.4 其他信息处理对策31-32

    3.5 本章小结32-33

    4 模块高层通信方式的设计33-49

    4.1 制约流RTCP通路设计33-34

    4.1.1 传输协议特点33-34

    4.1.2 制约流RTCP数据通路的设计案例34

    4.2 数据流RTP通路设计34-38

    4.2.1 基于UDP的数据流通路的设计思路34-35

    4.2.2 UDP数据报传输对策35-37

    4.2.3 基于TCP数据流通路设计37-38

    4.3 功能模块高层通信方式的设计38-48

    4.3.1 在线学生功能和制约流连接的建立39-40

    4.3.2 教师屏幕教学功能40-42

    4.3.3 语音教学功能42

    4.3.4 远程监控功能42

    4.3.5 远程协助功能42-44

    4.3.6 学生演示功能44-45

    4.3.7 视频会议功能45-46

    4.3.8 文件的传输优化46-48

    4.3.9 联机讨论功能48

    4.4 本章小结48-49

    5 系统模块实现和数据的统计49-61

    5.1 程序入口界面49-50

    5.2 老师教学功能实现和实验结果比较50-53

    5.3 屏幕监视功能实现53-55

    5.4 语音广播功能实现55

    5.5 远程协助功能的实现55-57

    5.6 视频会议功能57-58

    5.7 文件传输功能及其他功能58-60

    5.8 本章小结60-61

    6 总结和展望61-62

    致谢62-6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