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军事 >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2-18 点赞:10381 浏览:3691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继承爱国主义传统,做忠诚的爱国者是高等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目标之一。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应主要从教学方法改革,真正了解、掌握学生在爱国主义问题上存在的认识误区以及在教学内容上给学生以针对性、指导性的讲授等几方面入手,结合学生特点,采取理论与实际结合、个人与群体结合、师生互动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A [文章编号]1009-2528(2011)12-0079-005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动力。继承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要求。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复杂的现实生活中,不少大学生对爱国主义存在着一些片面、模糊的看法,甚至出现了一些认识误区。因此,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帮助他们做坚定的爱国者,不仅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责。结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主要从教学方法改革、大学生对爱国主义问题的认识误区以及重点教学内容的讲授等方面加以探讨,以就教于同仁。

一、对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实效,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那么,在“基础”课教学中如何调动

源于:论文例文www.udooo.com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呢?笔者认为,必须了解受教育者选择和接受教育的需求和问题,精心选择和实施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问题式教学法”——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愿望。现代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证明,德育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过程,它包括教师的主体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主体性原则下,成长为能进行自我教育和独立进行道德活动的自觉的道德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大学生的判断能力、理解能力和选择能力,使之形成符合社会发展水平的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塑造大学生主体性的道德人格。
问题式教学法,就是要摸清、掌握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和实际需要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由此,我们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课堂讨论,各小组派出同学发言,并阐述本小组讨论的主题内容和热点问题。如在2010级国际政治、行政管理、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哲学、国际会计、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的学生中,有50多名同学作为主讲走上了讲台,代表小组同学阐述他们对于爱国主义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同学们的发言涉及爱国主义的许多方面,如“爱家乡与爱国”、“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经济全球化与爱国主义”、“理国”、“个人理想与爱国”、“民族团结与爱国主义”等。这些发言代表了大学生对于爱国主义问题的所思、所想,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学生的参与热情极高,教学效果非常好。最后,主讲学生还要提出本小组的疑难问题,供大家讨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达几十个,其中包括一些较深刻、较尖锐的问题。如“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还需要弘扬爱国主义吗”,“如何看待抵制洋货现象”,“如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如何看待大学生中的出国现象”,“爱国一定要爱社会主义吗”,“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历史、现在及未来”,“爱国主义是表现在外在的行为中还是保留在自己的内心里”,“大学生应如何在行动中体现爱国”,“如何看待影视艺人等加入外国籍”,“如何正确理解‘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如何看待国家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与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的问题”等。在课堂上,对这些学生敏感、关心的问题再进行讨论,进一步引导学生开阔思路、积极思考。
2.“设计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造成了学生的被动学习,导致了“教”与“学”的脱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压抑;现代教育理念,学生是主动学习者和参与者,这一教育理念对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设计式教学法,就是围绕“新时期的爱国主义”这一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讲授,时间20分钟。讲课的具体内容、形式都由学生自己设计和策划,课堂的场景布置和主持均由学生担任。同学们都非常珍惜参与课堂教学、展示自己的机会。小组成员们分工协作:有策划、导演、音响电脑操作员、幻灯片编辑者、资料收集者以及主持人、演员等,全部学生都参与到课前的准备工作中。同学们设计的讲课方式多种多样,有短剧、小品、AB剧、辩论赛、名师访谈DV片、Flash动漫、PPT幻灯片等:在讲课内容上,结合理论知识,增加了大量可读性、可视性的资料和同学们自己的思考。如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围绕“热爱祖国与热爱社会主义的关系”这个论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目的是让大家认识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应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社会主义在中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2010级哲学专业的学生则通过AB剧的形式把大学生对待“钓鱼岛事件”的不同态度演示了出来,一种是在民族情感支配下的排外情绪,一种是理智支配下的自信和奋发图强。通过和其他同学的互动,让学生选择,最后揭示出理国是时代、社会的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爱国的体现。同学们精彩的发言和表演博得了阵阵掌声和笑声。事实证明这种设计式教学法事先在教师的引导下,然后由学生自己策划、自己评说,教师只做最后总结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
3.“案例式教学法”——在真实中得到启发。把案例分析引入教学过程,形成一种与单纯理论讲授完全不同的教学方法。它以案例为媒体,把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通过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达到了学习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
在爱国主义教育案例教学实施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案例学习所应达到的能力水平及对学生进行测验的手段和标准。其次,要依据方向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真实性原则、教育性原则,选择好教学案例。由此,我们选取了爱国教育家、南开之父——张伯苓怎么写作国家、奉献社会,为教育奋斗一生的故事作为典型案例展开教学。课堂上,教师要依据阅读案例,个人分析;小组讨论,形成共识;课堂发言,全班交流;总结归纳,消化提升这四个环节,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最后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对老校长张伯苓一生创业南开、热爱国家、怎么写作社会的案例解读,学生对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所蕴含的爱国精神和实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对大学生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真正把爱国主义践行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提供了情感的依托。因为有尊敬在、有崇拜在、有情感在、有热爱在,同学们都积极、踊跃地投入到案例讨论分析中,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爱国气氛高涨。同学们纷纷表示:爱国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结合在一起,要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做新时代的南开人、做新时期的爱国者。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对爱国主义传统和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以及如何做忠诚的爱国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学的实效性非常明显。
总之,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教师和学生真正达到了互动,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二、对大学生爱国主义认识误区的分析

在“基础”课教学中,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不仅加强了和学生的沟通,而且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想法和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如一些学生对爱国主义问题存在着片面、模糊的看法,甚至出现了一些认识的误区和迷惘,这在学生的讨论发言和热点问题中都有突出体现。总体看来,这些片面认识和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认识上相错位,存在困惑。有的大学生认为“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从而将爱国与爱社会主义割裂开来。他们认为:新时期大学生热爱祖国,不必强求要热爱社会主义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甚至用身边的人和事来加以佐证。事实上,在现实中,爱中国与爱社会主义是必然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当代中国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它来说,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是外在的虚无,而是渗透和存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也作过深刻的阐述。他指出:“有人说不爱社会主义不等于不爱国。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也指出:“我们今天讲爱国主义,就是要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党的领导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的统一,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证明了的真理性结论。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不言而喻,对于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广大中国人民来说,爱祖国,也就必然要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已成为当今时代衡量

源于:论文提纲范文www.udooo.com

人们是否真正爱国的标准。如果把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对立、割裂开来,不仅违背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同时也伤害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对大学生来说,只有把爱国主义提高到社会主义的高度,才能使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行动与社会发展规律相一致,从而成为一个自觉的而不是盲目的爱国者。
第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已经过时了”。有的学生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得以共享,各国经济交往中需要遵循共同规则,跨国公司本土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不仅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而且还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各国的公民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一个国家的公民可能工作和生活在另一个国家,并对另一个国家产生感情。这种情况使有的人对自己的归宿感产生了困惑,甚至认为爱国主义在今天已经过时了。这种认识误区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其背后隐含的原因就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影响,教师在授课中要帮助学生从理论上分析清楚,走出误区。新自由主义是在亚当·斯密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_个新理论体系。在经济理论方面,主张“自由化”、全面私有化和市场化;在政治理论方面,全面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国家干预;在战略和政策方面,它极力鼓吹以超级大国为主导的全球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即资本主义全球化。与此相伴,在西方国家,一些主导西方舆论和学术思想的权威学者纷纷放言“民族国家的时代已经过去”、“民族国家的传统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已经过时”等。而拉美五国(巴西、阿根廷、秘鲁、墨西哥、玻利维亚)就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盲目接受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忽视国家的独立性和作用,给这些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甚至造成政治动乱。教师要通过这些鲜明的事实和深刻的教训,引导大学生明白经济全球化时代仍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与民族国家并存的时代。只要国家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坚实的基础。只有继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才能使每个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获得共同发展。只有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国家的主体性,抓住机会,迎接挑战,才能掌握民族国家的命运,创造美好的前途。
第三,将继承传统文化与借鉴西方文化相对立。当前,大学生爱国主义具有两种明显倾向:一方面大多数人肯定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肯定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少数人又把当前较为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简单比较,怀疑中国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能否真正彻底解决,从而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文化及生活方式采取崇尚认同的态度,甚至缺乏应有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这种认识误区背后所反映的就是西方所鼓吹的“全球政治一体化和文化一体化”的影响,对这一问题进行透彻分析和全面讲授是“基础”课中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帮助学生走出认识误区的必然要求。西方推行的政治文化一体化,是指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单一化、同一化和无差别化。其实质就是西方大国利用其经济和军事优势,采用经济、政治、文化,甚至军事的手段,阻挠世界各国政治和文化的多样性选择和发展,推行全球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的全盘西化。人类文明是多样性的存在,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念是多样的,并在多样性中发展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妄图用一种政治制度和文化价值观去统一世界,不仅是对别国的侵害,也是根本行不通的,只能危害别国的利益,阻碍世界文明的正常发展。因此,在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就必须坚决维护自己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国情来选择和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既要批判地继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要批判地吸收别国的先进文化,同时还要弘扬和发展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把现象背后的实质分析透彻,使学生真正在思想上接受和认同,才能帮助他们走出认识误区。

三、对爱国主义教育教学内容的把握

针对学生在爱国主义问题上存在的一些片面认识和误区,教师应进行全面的讲解和指导,使大学生对爱国主义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能有清晰的了解和掌握,并通过自身的思考,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指导自己的实践,以起到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首先,要准确、清晰地掌握有关爱国主义的基本理论知识。关于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新课程教材对爱国主义重新下了定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情感,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重要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这一概念与以往概念相比,更科学、更全面、更准确。它不仅全面、准确地概括了爱国主义的实质,而且对爱国主义所包含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表达的也更为具体和透彻。明确了这一点,学生们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就更深入、更

源于:论文库www.udooo.com

全面,为进一步认识爱国主义的其他理论和现实问题打下了基础。关于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的总和。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丰富,爱国主义是核心。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爱国主义在观念上和实践中,都发挥了民族精神核心的作用。关于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而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掌握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及两者的关系,有助于学生对于新时期爱国主义有关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对于上述有关爱国主义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是教师在爱国主义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做好的第一步。
其次,要正确把握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这个问题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难点,也是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学生们容易陷入的认识误区。因此,教学中,必须讲解清楚,引导学生认识清楚: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爱国主义不仅没有过时,而且还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国家不仅能凝聚民族的意志、代表社会成员的利益、动员全民族的力量、规划全社会的未来,而且是本民族整体利益的最高代表者;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最强大的独立主体。今天的国际社会架构仍然是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以民族国家为国际社会的互动主体;国家是促使经济全球化正常发展的最具实力的制约力量。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但它的进程和事件却不可避免地受大国的影响和控制。经济全球化在为各民族国家提供发展机会的同时,也为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借机控制世界、控制他国,窃取别国的利益创造了机会和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仍然是维护民族利益,抗衡大国控制和掠夺的最具实力的权威力量。不仅如此,还要看到,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外敌对势力妄图西化和分化我国的战略并未改变。因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要弘扬爱国主义,努力使中国强大起来。在认清两者关系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怎么写作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同时,还要树立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等观念。
第三,要学会依法理性表达爱国情感。大学生有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当国家主权受到侵犯,民族情感受到伤害时,他们会表现出空前强烈的爱国热情。在充分肯定当代大学生爱国热情的同时,引导他们依法理性表达爱国情感,也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学中,以近年来大学生比较关注的“家乐福事件”、“分子阻挠奥运火炬传递事件”、“钓鱼岛事件”等为例,引导学生认清依法理性表达爱国情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爱国主义的内在规定性来看,爱国主义作为人们的一种主观精神和行为状态,表现为从爱国情感到爱国思想再到爱国行为三种层次不同却相互联系的发展阶段。这一升华过程就是使爱国从情感为主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付诸行动的过程。爱国热情、爱国情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但仅有热情是不够的,只有将情感与理智有机结合,才能实现爱国情感向爱国思想的升华。只有建立在民族自信、自尊、自豪基础上的、更加理性务实、更加强调以国家根本利益和核心利益为重的爱国情感,才能在理智的引导下升华为符合当代精神的爱国思想,并最终落实到建设祖国的爱国行动中。从我们当前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势看,在我们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面对复杂环境和各种矛盾,如果不能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就无法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就不能保证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也不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坚持依法理性表达爱国情感,特别是把我们的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积极性,维护好我们国家来之不易的和谐稳定的局面,才能抓住发展的机遇,赢得发展的契机,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这是真正的爱国,也是形形色色想把我们中国搞乱、搞垮的境内外敌对势力所最害怕的。
第四,要做到“知”“行”合一,国主义的践行者。爱国行为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爱国行为就是人们身体力行,以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实践爱国思想和完成爱国志向,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多做贡献,这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标。只有将爱国之情、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化作效国之行,言行一致,才能成为一个完全的爱国主义者。爱国情感和爱国思想只有外化为爱国行动,才具有实际意义,最终实现升华,找到归宿。爱国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一种潜藏于内心的持久的情感和品质;爱国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而是实际的行动和效果;爱国不是个人需求和个人利益受到阻碍、未能满足时产生的悲观、怨恨,而是以大局为重、把个人利益融于社会集体利益的责任意识。当前,我国正处于战略发展机遇期,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外友好交往有序展开。爱国的直接表现就是要倍加珍惜难得的大好局面,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排除干扰,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搞建设。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要从大局着眼,把个人利益融入社会集体利益中,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做到立报国之志;要在学识智慧、情感理智、意志素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要脚踏实地,在实践中践行爱国主义。
总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内容的强化,学生们的基础知识更加扎实,走出了原有的认识误区,对现实问题的认识更加客观,对爱国主义的认识也更加理性,这正是“基础”课爱国主义教育希望达到的目标。大学生只有努力学习,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把自己的真才实学同报效国家的志向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地身体力行,才能为国家和民族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的人生追求。
责任编辑:郑端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