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学 >> 临床医学 >阐述放射源钢铁企业辐射风险评估和制约对策

阐述放射源钢铁企业辐射风险评估和制约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3-04 点赞:29555 浏览:13330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了解钢铁企业放射性物质及放射防护管理基本近况及历史放射性意外事故资料,掌握辐射环境剂量水平和个人吸收剂量水平,识别和掌握钢铁企业放射风险因素,定量评估放射风险水平,确定合理、可行的辐射风险预防制约对策措施和倡议,以消除或减轻辐射危害,为企业做好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策略1.辐射源调查及检测:以武汉钢铁公司为代表性企业,制定钢铁企业辐射基本情况调查检测表,对涉源单位名称、辐射源类型、放射性物质、放射活度或件数、用途、利用或闲置情况、职业环境水平、辐射管理制度等进行调查;2.放射职业危害评定:制定辐射装置职业危害调查表,监测放射源工作现场放射剂量强度,对职业辐射暴露人员个人累积辐射剂量进行监测,调查暴露人员人口学资料、可能暴露机会、辐射事故可能情形、放射防护知识技能等信息;3.辐射事故模型预测:采取放射事故调查表,收集武钢近10年辐射事故基本资料,通过GM(1,1)灰色模型对辐射事故进行预测,进而确定辐射风险主要类型和风险水平;4.辐射风险评估:采取AS/NZS4360:2004风险评价指数矩阵法数学模型,在建立武钢辐射源数据库基础上,对辐射风险建立风险矩阵表,根据矩阵表中相对应的情况确定不同辐射风险的风险指数;5.辐射风险管理措施:在辐射风险评估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污染防治法》、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T17982-2000《核事故应急情况下公众受照剂量估算的方式和参数》等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制定钢铁企业辐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钢铁企业辐射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结果1.截至2009年12月31日,武钢本部及鄂钢公司共有放射源332枚,青山本部企事业单位共利用X射线装置及医用加速器119台。企业所有放射源中,放射性活度范围0.0925GBq~1.85TGBq,总活度12.289TBq。核素类别主要为60Co、241Am、241Am-Be、85Kr、137Cs、3H-Ti;其中在用放射源185枚,总活度10.394TBq最大源为1.85TBq,最小源0.0925GBq,;库存放射源147枚,总活度1.895TBq,最大源0.185TBq,最小源0.185GBq。所有以Ⅳ类和Ⅴ类源为主,占全部放射源的91.27%。2.环境剂量水平监测,源表面5cm处X-γ空气吸收率剂量为0.06-11.81μSv/h;100cm处总空气吸收剂量率范围为0.03-66.78μSv/h,源库周围空气剂量吸收率范围:0.11-0.14μSv/h,平均值:0.124μSv/h,均低于国家剂量限值标准。3.对80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有效辐射个人剂量监测,年剂量范围在0.568mSv-6.130mSv之间,人平均年有效剂量为1.893mSv。87.5%的人员年均剂量都在2mSv以下,其中80%的人员年均剂量在1mSv以下。1.25%的人员年均剂量高于5mSv。集体剂量为151.410man·mSv,硅钢厂、冷轧厂、金结公司、质检中心、探讨院年均剂量分别为3.032mSv、1.460mSv、2.438mSv、1.285mSv、1.757mSv (平均值为1.893mSv)。4.自1980年代以来,武钢本部及鄂钢曾先后发生过4起放射源被盗、失控事件,7起废钢来料辐射剂量超标现象。近10年共发生7起放射性意外事故,事故级别全部为一般辐射事故。运用GM(1,1)得出预测模型对事故数据进行拟合,经检验Ck=0.2059,Pk=1.1000,模型精度较高。对2011年度进行事故预测,结果为0.94。即根据预测,如果不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措施,2011年该车间内事故将为0.94起。5.利用风险评估矩阵法对武钢放射风险事件进行识别,其大致可分为三类:放射源及放射性物质相关事故,由生产实践活动所造成的放射风险事件,放射工作人员及公众人群意外照射事故。其中放射源丢失/被盗、放射性物质运输超标、废钢放射性污染三种风险因素风险水平为E-76(极大风险),放射工作人员职业照射为H-56(高风险)。结论1.武钢放射源环境辐射剂量水平低于国家剂量限值,但种类繁杂,利用频率高,有着安全隐患,放射防护工作须进一步改善;2.各涉源单位环境辐射剂量水平和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年均剂量低于国家剂量限值(20mSv/年),其中硅钢厂人均年有效剂量水平和集体剂量水平最高;3. GM(1,1)模型预测,如果不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措施,2011年武钢事故仍可能有0.94起发生;4.钢铁企业放射风险因素复杂、风险制约的难度大。制定针对性强的放射风险防控措施,具体包括健全管理组织机构,改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辐射源防护,强化作业管理,普及放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及健康管理,定期检查监督系统和科学的事故应急处理机制,以保证企业安全生产是非常必要的。关键词:钢铁企业论文放射源论文放射性活度论文放射防护论文个人剂量论文风险评估论文

    摘要4-6

    Abstract6-12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12-13

    第一章 绪论13-21

    1 前言13-18

    1.1 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在工业上的运用13-14

    1.2 辐射对人体的危害14-15

    1.3 放射性事故及其理由15-17

    1.4 放射防护安全管理17

    1.5 风险评估概况17-18

    2 探讨内容及策略18-21

    2.1 探讨主要内容18-19

    2.2 探讨策略19-20

    2.3 关键技术20-21

    第二章 钢铁企业放射源运用及放射防护管理近况调查21-30

    1 对象与策略21

    1.1 调查对象21

    1.2 调查内容与策略21

    1.3 评价依据及标准21

    2 结果21-29

    2.1 工程浅析21-23

    2.2 放射源基本情况23-25

    2.3 放射源活度及分类25-27

    2.4 放射性意外事故27-28

    2.5 放射防护管理近况28-29

    2.6 放射工作人员情况29

    3 小结29-30

    第三章 环境辐射剂量监测结果浅析30-37

    1 内容与策略30

    1.1 内容30

    1.2 监测仪器30

    1.3 探讨策略30

    1.4 评价标准30

    2 结果30-35

    2.1 放射源基本信息介绍30-31

    2.2 源容器周围剂量检测31-33

    2.3 放射源库周围剂量水平33-34

    2.4 辐射危害指数34

    2.5 工作场所区域划分34-35

    3 小结35-37

    第四章 辐射个人剂量监测浅析37-42

    1 对象、仪器与策略37

    1.1 监测对象37

    1.2 监测仪器37

    1.3 监测策略37

    2 监测质量制约37-38

    3 评价策略38

    4 监测结果38-41

    4.1 监测浅析背景信息38-39

    4.2 个人剂量元件回收信息39

    4.3 监测放射工作人员基本信息39

    4.4 个人辐射吸收剂量率39-40

    4.5 实测个人年剂量相对频数分布40

    4.6 集体及年均剂量情况40-41

    5 小结41-42

    第五章 放射性事故 GM(1,1)预测模型浅析42-48

    1 前言42

    2 GM(1,1)预测模型介绍42

    3 GM(1,1)模型的原理42-43

    4 模型检验43-45

    4.1 残差检验43

    4.2 关联度检验43-44

    4.3 后验差检验44

    4.4 残差修正44-45

    5 武钢放射性意外事故 GM(1,1)模型预测45-46

    5.1 武钢放射性意外事故资料45

    5.2 GM(1,1)模型建立45

    5.3 残差检验45-46

    5.4 关联度检验及后验差检验46

    5.5 事故预测结果46

    6 讨论46-48

    第六章 钢铁行业辐射风险评估浅析48-55

    1 概况48

    2 材料与策略48-49

    2.1 资料收集与放射风险识别48

    2.2 风险浅析48

    2.3 风险评价48-49

    2.4 风险处置49

    3 结果49-53

    3.1 武钢有着放射污染因子49-50

    3.2 放射风险因素来源及分布50-51

    3.3 放射剂量水平51

    3.4 放射性事故概况51-52

    3.5 放射风险类别52-53

    3.6 放射风险水平53

    4 讨论53-55

    第七章 辐射防护管理和制约对策探讨55-58

    1 健全管理组织机构55

    2 改善各项规章制度55-56

    3 加强辐射源防护56

    4 强化辐射作业管理56

    5 普及辐射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及健康管理56-57

    6 定期检查监督系统57

    7 科学的事故应急处理机制57-5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