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开题报告 >简谈职业指导论职业指导对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推动作用工作

简谈职业指导论职业指导对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推动作用工作

收藏本文 2024-01-30 点赞:8251 浏览:2535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本文阐述了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和职业指导的概念,分析了就业困难群体形成的原因,并论述了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关键词】高校

摘自:学术论文格式模板www.udooo.com

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职业指导;作用;重要性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是社会中最有朝气、活力和创造性的群体。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过渡的发展趋势。高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递增,据人社部的数据显示,2012年的毕业生人数达到680万,比2011年增加了20万,在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的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1.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现状

人社部在2012发布会上指出:201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0.7% ,即2011年有将近121万大学生仍然没有找到工作,在今年高校毕业生的规模持续扩大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将日益激烈。加之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特别是今年以来,受国内宏观经济调控的影响,中小企业发展遇到了种种困难,社会新增就业岗位增速缓慢,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尤其是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成为当前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2.就业困难群体的概念

就业困难群体的概念根据《就业促进法》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现状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面临着强大的就业压力,有的学者认为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是指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及自我认识不足或者自身竞争力不强等原因造成就业困难的学生群体,包括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理存在缺陷学生、学业困难学生、不善交际学生、心理障碍学生等在就业时相对困难,造成了短期或长期的失业(1)。

3.就业困难群体的形成原因

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从大学生自身主观原因和外在客观原因两方面阐述:

3.1 大学生自身主观原因

3.1.1综合素质较弱。部分高校毕业生,因专业知识技能欠缺,实践动手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不足,职业意识淡薄,职业目标模糊,沟通能力不强,心理素质欠佳等原因,不能满足招聘单位的要求,往往造成就业困难。大学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较弱是造成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

3.1.2家庭经济贫困。由于近年来我国物价的不断上涨,学生学习生活成本不断增加,使得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量逐年增加。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在就业中存在自卑心理、缺乏社会资源、缺少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机会、就业成本受到限制的就业劣势,使得他们在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3.1.3身体存在缺陷。如因心理和生理等原因,部分大学生身体存在缺陷。当前,用人单位在选聘人才时越来越挑剔,他们在招聘人才时经常从自身角度出发,在设置门槛时对身高、形象等给予一定附加限制,使那些身体上有缺陷的同学望岗兴叹,因此导致了部分毕业生错失了就业机会。

3.1.4就业期望值脱离实际。许多毕业生在择业时往往不结合自身条件,盲目追求高工资、大单位,拥挤在大城市、大企业,求职的思想观念滞后,这就容易造成在就业时自我定位不准确,择业期望值过高,无形中抬高了自身的就业门槛,成为就业困难群体中的一员。

3.2外在客观原因

3.2.1 就业市场因素。一是人才市场供求失衡。随着高校的扩招,市场尚需一定时间才能消化快速增多的高校毕业生,势必造成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 二是就业市场机制不健全,完全自主择业的社会环境还不成熟,缺乏及时准确的人才供求信息收集、发布、检索和交流的权威机构和通道。 三是人才市场管理机制不规范,缺乏对用人单位的激励、保障和限制机制。

3.2.2 高校教育因素。目前,高校教育模式对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形成产生很大影响。 一是高校教学规模扩大,教学质量明显下滑。 二是专业设置、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错位。 三是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和怎么写作缺乏针对性。

3.2.3 用人单位因素。一是单位的用人标准盲目提高,造成了人才的浪费,给毕业生就业带来难度。二是用人单位缺乏人才培养机制,不愿意接受应届毕业生,不想把时间花在对毕业生的培训上。三是用人单位存在性别歧视,不愿意招聘女性,导致女性就业困难。

4.职业指导的概念

职业指导是指社会职业指导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运用职业评价分析、调查访谈、心理测试等方法和手段, 按照社会求职者和学生的个人条件、求职意愿以及单位用人要求等提供咨询与指导, 帮助社会求职者和学生了解社会人才需求状况、职业结构和有关人事、劳动政策法规, 了解自己的职业志趣、职业能力倾向与个性心理特征, 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良好的职业道德、综合的职业能力, 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最终获得职业的成功并实现人职科学匹配的过程(2)。学校职业指导的主要内容有:就业观指导、就业政策指导、就业信息指导、求职技巧指导、就业心理指导、择业指导、创业指导、适应社会指导等。目前,全国各地在实践中探索出职业指导工作的技术与方法多种多样,经常运用的技术与方法有:咨询与指导、信息采集与处理、职业素质测评、职业设计、帮助实施等(3)。

5.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5.1有利于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社会化。职业指导帮助就业困难群体了解社会对不同职业角色的具体要求,并从这种需要出发帮助就业困难群体培养职业角色意识,了解企业文化、价值、经验和规范,从而确定其职业理想,领悟社会对职业角色期待,增强个人适应能力。职业指导通过协助毕业生解决职业问题,促进个体的职业社会化,使个体获得一定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生涯管理能力。

5.2有利于高校就业困难群体科学规划人生和发展成才。职业指导通过运用专业测评工具对毕业生个人兴趣、能力、个性特点等进行测评,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素质、专长和潜在资质,对个人职业倾向做出客观评估,做出恰当的职业选择,帮助就业困难大学生实现人职匹配,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真正做到无业者有业、有业者敬业、敬业者爱业,

5.3有利于高校就业困难群体走出误区。通过心理测评、能力测评、咨询怎么写作、职业信息等方式,帮助求职者客观分析自己,根据自身条件和未来职业岗位要求,获取职业信息、学习求职方法、增强就业能力、确定求职方向。使得其在态度上更加实际,在方法上更加科学,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择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5.4有利于高校就业困难群体身心健康的发展。职业指导正是通过帮助就业困难群体正确选择职业、获得职业、适应职业,使他们不再自卑,不再被歧视和排斥,不再是失业中的一员,从而获得满足与幸福。

6.职业指导在促进高校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工作中的重要性

6.1有利于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重理论、轻实践”在许多高校屡见不鲜,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各高等学校要坚持以怎么写作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对专业结构的调整,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职业指导为高等教育反馈了人才市场需求信息,为确定人才培养规格、目标和规模、调整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从而使教育更加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6.2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和谐社会的提出实际上是我们的价值理念的一个新的发展,也是中国执政兴国方面的新意,它又是有针对性的一剂良药,淡化和逐步地消除长久以来中国社会的剧烈的冲突、纷争、动乱的后遗症,妥善地处理社会的不容忽视的各种新的不和谐的因素,努力达到安定、达到团结、达到沟通、达到有序地改革开放和可持续发展(4)。就业是民生之本,在高校就业困难群体身上,寄托着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希望,特别对于广大农村和城镇贫困家庭来说,解决了一个高校就业困难学生的就业,就能使一家人脱贫。因而接受高等教育培养的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也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形象和地位,关系到家庭的和睦和社会的和谐。

6.3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目前,我国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现代知识和技能的高校毕业生,尤其是基层、边远地区和一些艰苦行业,迫切需要大批高素质、高觉悟人才。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很多人找工作的观念存在一定的误区,形成

摘自:毕业论文如何写www.udooo.com

了人才的结构性过剩和令人痛惜的人才浪费现象。他们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下劳动力配置规律,要通过开展职业指导,给他们灌输新的择业观念,帮助他们树立到艰苦、偏远地区去建功立业的思想,以达到人力资源的再次配置。

7.结语

职业指导工作是一项全面的、系统的社会化工程,随着职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职业指导已成为就业怎么写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需要不断深化职业指导的内涵,充分认识职业指导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作用和重要性。大家都来关注、思考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指导问题,力争形成政策到位、措施得当、机制健全、指导优良的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怎么写作与指导新局面,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顺利就业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作用。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