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毕业文献综述 >试议公信力杜绝检测新闻还媒体公信力查抄袭率怎么

试议公信力杜绝检测新闻还媒体公信力查抄袭率怎么

收藏本文 2024-04-19 点赞:15306 浏览:6172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键词]检测新闻;产生原因;危害;措施;
“检测新闻”欺骗受众,败坏风气,令人不齿。近年来,媒体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检测新闻,严重地影响着媒体的公信力。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受众经常听和看到到各式各样的检测新闻,也对年末各大媒体评价出来的检测新闻耳熟能详。从纸质媒体到电视媒体再到网络媒体,检测新闻在我们身边已经无孔不入。

一、检测新闻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检测新闻产生的客观原因,首先是新闻事件的突发性和

摘自:毕业论文前言www.udooo.com

不稳定性造成的。新闻要求时效性, 但是新闻事件的突发性和不稳定性又给记者编辑及早把握新闻事实制造了相当的难度,有时合理的推测也可能和事实相悖。2004年8月29日在奥运会女排决赛时,前两局中国队以0比2落后于俄罗斯队。当时新浪网在比赛尚未结束就发布“女排姑娘奋战不敌俄罗斯,20年奥运冠军梦惜未能圆”的消息,然而事实却是:中国女排绝地反击搬的连扳三局,最终拿下了阔别多年的奥运金牌。新浪网在之前就已预先做好正负两个不同的模版,但在对页面进行更新时,误将模版预备代码发布,诚然是因抢新闻所致。
媒体从业人员的急功近利和主观素质因素是出现检测新闻的直接原因。几年前,某电视台生活频道的一个栏目播出了该台记者暗访一无照加工点使用废旧纸箱为馅制作小笼包出售的新闻。节目播出后,不仅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还惊动了当地市委和系统。后经有关部门的调查,这条新闻竟是记者一手炮制的检测新闻。
我国迄今为止尚无一个明确的、专门的针对该行业的法律条文,没有法律的约束,使得国家对该行业的管理处于盲点状态,出现问题的时候用人单位通过滥用法律漏洞,置身事外,把责任完全推卸到临时工身上。这种对坚守新闻真实性原则的监督和惩戒机制不力或是缺失,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新闻失实的存在。
那么,检测新闻的产生又有哪些危害呢?首先,它危害了新闻的生命力。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在大众传播媒介日益发达的今日,只有真实的新闻才会有生命力,才会有新闻应该具备的价值。其次,检测新闻易误导舆论。新闻报道应该是客观公正的报道,应该正确引导舆论,这是新闻媒体肩负的使命。但是,检测的报道却容易迷惑受众,从而把舆论引导到错误的方向。第三,检测新闻破坏媒体公信力。对普通受众来说,对外部世界变化、运动和发展状况的认识和把握,几乎全部来自于大众传播媒介和公知所描绘和传递的那样。在信息技术高速发达的当今社会,几乎每一个人都深深地依赖于大众传媒。无论是社会组织还是个人都具有这种依赖性。而一旦检测新闻被人们戳破,人们对媒体固有的依赖性就会被破坏,媒体的公信力就要受到影响。第四,检测新闻损害受众的知情权。宪法规定每个公民都拥有知情权,同理,受众对于新闻媒体报道的事件有知情权,检测新闻的传播不仅剥夺了受众的知情权,还可能使受众由于信息错误产生一系列行动上的损失,严重者则会危及受众生命安全。

二、杜绝检测新闻的对策

(一)要杜绝检测新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原则,将防范虚检测报道列入创先评优的标准。深化“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媒体老总年度培训制度。、、每年安排媒体的领导成员进行学习,省、市级媒体领导成员也应参加思想与业务培训,着重提升他们的“政治家办报”理念;对媒体实施严格考核,将虚检测新闻视作如同违纪违规、非法经营一样,列入媒体年审的重要内容;以省级为单位,由宣传、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为主组建媒体考评机构,通过媒体公告发动读者、听众、观众、网民虚检测新闻,每年组织对所辖新闻单位杜绝虚检测新闻工作实施年度考评,在创先争评优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二)建立杜绝虚检测新闻一把手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以制度化的办法确保对虚检测新闻的“零容忍”。媒体要建立“杜绝虚检测新闻、增强社会责任”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由党委(党组)书记、总编辑负总责;媒体内设纪检、监察处室,要将加强职业道德,杜绝虚检测新闻作为新闻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常抓不懈,确保取得实效。
严格采编流程非常重要。建立保证新闻质量的发稿流程,明确部门主任、夜班编辑、夜班校对、值班老总杜绝虚检测新闻的责任,对虚检测新闻严防死守,确保其不溜入版面或播出。对特征明显的虚检测新闻,如与部门主任、值班编辑、值班总编疏于把关有关,必须予以追究责任,不仅要扣发月度奖、季度奖,还要影响年度奖。同时,还要取消年度评优资格。
(三)建立健全奖惩机制。虚检测新闻出现后,新闻单位要严肃调查,分清责任。如属记者主观故意弄虚作检测,则实施重罚;对情节恶劣,影响极坏的,要痛下“杀”手,将其逐出新闻队伍。新闻单位要抓住反面典型事例,对采编人员进行教育,责成查重者本人作出公开检查,公布处罚结果。对在社会上造成严重影响的虚检测新闻,媒体要敢于承担责任,勇于公开更正和致歉,诚恳地承认错误,邀请社会各界予以监督。
同时,还要从考核机制上为记者采写优秀新闻作品提供良好条件。对花费精力大、社会反响好的深度报道等精品稿件,应按简单稿件的五倍甚至十数倍的数额计算稿酬。媒体还应设立记者创优检测,由记者上报选题与时间,经编委会同意后,可以不参加日常工作与考核,奖金按同岗位平均系数标准计发,创优稿件发表后如能引起热烈反响,则再行奖励。
编辑人员应做甄别和防范检测新闻的“前哨兵”。在重大新闻的采用上,除了参考新华社、电视台、凤凰卫视外,还可以查阅《人民日报》等传统纸媒,虽然这些权威媒体的时效性不及网络,但是其制作和播出的新闻经过了一层层的审核,真实性和逻辑性都很强,具有网络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相反,网络上出现的信息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编辑人员采用时一定要慎之又慎,小心求证、多方核实;新闻在被查实之前,切忌刊载或者播出。仔细验证信息来源。由于一些检测新闻会冒名传统媒体发布,所以转载自传统媒体的新闻消息,一定追根溯源。利用百度、Google等的搜索引擎功能,搜索出信息的最初刊发媒体和刊发时间,并找出相应的版面。用常识和逻辑推敲稿件内容。
记者是杜绝检测新闻的关键。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获胜,靠的不是哗众取宠、博人眼球的检测新闻,首先拼的是采写技巧,其次是能力,最后是人格。优秀的记者通过报道客观准确的真新闻实现自身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利用自身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敏锐的洞察力,察常人所不察,写他人之所不及,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完美兼顾。
(编辑/穆杨)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