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大纲 >猪瘟综合诊断与防制措施中国

猪瘟综合诊断与防制措施中国

收藏本文 2024-03-03 点赞:20861 浏览:9466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007-273X(2012)08-0021-02
近几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生了猪高热病,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发生高热病的猪群中,经大量临床实践证实猪瘟是造成高死淘率的主要因素。在发病的疫区有的规模猪场由于猪瘟的免疫和综合防控措施做得好,猪群并没有发生高热病,即使有的猪场发生了疫情,其发病率与病死率也都很低,未造成太大的损失。这些事实提示我们,猪瘟控制好了,高热病等“混感综合征”就能很好地控制,所以,防控猪瘟仍是头等大事,它是养猪行业内位于第一位的传染病。
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高度致死性、接触性传染病,是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临床特征为稽留热、死亡率高,由于毛细血管变性引起出血、坏死、梗死性病理变化,在后期常受细菌侵害引起并发症。我国猪瘟的分布面广,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猪瘟病毒是瘟病毒属的一个成员,与同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黏膜病病毒)有密切的抗原关系,存在交叉反应。猪瘟病毒不同毒株间存在显著的抗原差异,病毒株有强有弱,强毒力株引起典型猪瘟,死亡率高;中等毒力株引起持续感染,引发部分死亡;低毒力株引发非典型、温和型和慢性型猪瘟,一般不引发死亡。
1流行病学

源于:论文 范文www.udooo.com


(1)猪、野猪为自然宿主,病猪和带毒猪为主要传染源。
(2)感染猪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和整个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排毒,康复猪在抗体产生之前排毒。
(3)可水平、垂直传播,猪肉及其制品可将该病毒传到很远的地方。
(4)目前的流行转为周期性,散发、缓慢且发病有非典型性、无明显高热、病势缓和等特点。
2临床症状
(1)典型猪瘟的症状:在没有做过免疫的或者漏免猪瘟疫苗的猪场以及新的疫区多见。发病猪往往不表现任何症状就突然死亡。病程稍长的病猪厌食,高热稽留,体温可达41~42℃,嗜睡,出现结膜炎,眼部分泌物增多、流泪,皮肤发绀,在病猪腹部、四肢内侧及会阴处经常出现如米粒或针尖大小的紫红色出血点。公猪排尿困难,可见包皮肿胀,内存有黄白色、恶臭的尿液。病猪常便秘,排出羊粪样、覆盖有血液及黏液的粪便。部分猪出现便秘和腹泻交替现象,排油状黏性稀便。个别仔猪会出现神经症状,痉挛、抽搐死亡。母猪急性感染发病后会出现流产、死产,耐过后的母猪常成为带毒猪。
(2)非典型猪瘟的症状:病猪的病程超过一个月或者更长,精神不振,厌食;体温时高时低;皮肤发绀,尤其以耳部、腹股沟处最为严重。病猪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的现象,四肢无力、后肢麻痹现象常见;部分病猪耐过后成为僵猪,长期带毒、排毒,成为猪场自家感染的主要传染源。迟发型猪瘟的发生呈上升趋势,此类病猪以胚胎期的感染为多,病猪出生后在一段时间内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只有轻微的精神不振、厌食和反复的无名高热,有的病猪有跛行、先天性的皮炎、结膜炎以及伤口破溃不易愈合等现象。已经证实猪瘟病毒可以透过胎盘感染,所以此类病猪属于先天性的免疫缺陷及免疫耐受,发病后使用抗生素治疗只能缓解症状,停药后出现反弹。另外在母猪的妊娠前期注射大剂量的猪瘟疫苗也可透过胎盘感染仔猪,造成持续性的隐性感染。
3剖检变化
猪瘟剖检的病理变化主要以器官的出血性梗死、坏死为主。猪瘟病猪死亡后剖检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急性败血性病变,全身的淋巴结、肾脏、脾脏、膀胱、肠黏膜以及会厌软骨等器官出血。淋巴结可见肿大、出血、呈暗红色,中心呈灰白色,切面呈红白相间的结构;肾肿大,呈土,皮质部有针尖大小的红色出血点,大小不一,髓质少见出血。脾少见肿大,呈暗红色,边缘有紫红色、大小不一的结节状病灶,病灶出现梗死、坏死现象。会厌软骨、膀胱有针尖状、紫红色的出血点。肠道有点状的出血,胃底有出血性的溃疡病变,极个别病猪出现回盲口扣状溃疡病变,此病变和脾脏的梗死、坏死对猪瘟最具诊断意义。病猪剖检还可见胸腔、肺脏的病变明显,可见纤维素性肺炎或坏死性化脓性肺炎,胸腔出现纤维素性积液及胸腔大量积水。温和型猪瘟仅见关节肿大,剖检可见扁桃体肿大、充血、化脓而其他的病理变化不明显。
4猪瘟的综合防治技术
4.1猪瘟的预防
该病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因此搞好预防工作尤为重要。①加强以净化种公、母猪及后备种猪为主的净化措施,及时淘汰带毒种猪,铲除持续感染的根源,建立健康种猪群,繁育健康后代。②做好免疫,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以提高群体的免疫力,并做好免疫抗体的跟踪检测。③加强猪场的科学化管理,实行定期消毒。④采用全进全出计划生产,防止交叉感染。⑤有选择性地使用对免疫有促进作用的药物或添加剂,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⑥加强对其他疫病的协同防制,如确诊有其他疫病存在,则还需同时采取针对其他疫病的综合防制措施。
4.2猪瘟的免疫程序
(1)目前国内对猪瘟的免疫程序没有统一的标准,种类繁多,免疫次数、免疫时间、免疫剂量均不相同。因此要根据本地区、本猪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免疫程序,现推荐以下猪瘟的免程序供参考:种公猪:春秋两防,即每年2次。种母猪:产后25~30d免疫1次。后备种猪:配种前30d免疫1次。仔猪的免疫程序:①20—60程序:即20日龄一免,60日龄二免;②0—45程序:即乳前一免,45日龄二免;③0—35—70程序:即乳前一免,35日龄二免,70日龄三免。
(2)超前免疫的机理:在仔猪没有吸吮初乳以前注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可以使其产生主动免疫力。这是因为,猪胚胎发育到70d时其免疫系统已经对抗原刺激产生应答,形成抗体,故在仔猪出生时其免疫系统已经相当成熟;初生仔猪在初乳后获得的抗体在吸乳3h后就可由其血清中检出,至6~12h,血清中的抗体含量已达最高峰。如在仔猪血清抗体达最高峰以前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可使弱毒株在其体内有足够的增殖时间,不被血清中的抗体所中和;猪瘟兔化弱毒株对仔猪无残余毒力,十分安全,可以放心使用。
4.3猪瘟的治疗
(1)进行猪瘟疫苗的主动免疫。确诊为猪瘟后,对全群猪迅速紧急接种猪瘟疫苗。免疫剂量为10头份/头。在使用疫苗的同时,应使用猪用基因工程白细胞干扰素进行注射。实践证明,猪用基因工程白细胞干扰素与猪瘟疫苗同时使用可以加快病猪猪瘟特异性抗体的产生,并且可以全面提高其体液抗体的水平。
(2)使用抗生素、退热药进行猪瘟并发和继发感染的对症治疗。猪群发生猪瘟后,往往并发其他细菌病、原虫病,所以在紧急免疫的同时应使用抗生素进行猪瘟并发症的对症治疗。如氟苯尼考、丁胺卡那霉素、头孢类药物等。出现高热现象的病猪应该使用氨基比林、安乃近、柴胡注射液等做退热治疗。
(3)使用猪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猪用免疫球蛋白作为一种被动抗体的补充用于猪瘟病猪的治疗其效果较好。猪用免疫球蛋白和猪用基因工程白细胞干扰素不仅可用来治疗猪瘟,同时也可用来控制和治疗其他的病毒性传染病。应注意的是,采用此类药物治疗病猪时一定要选用同种同源的基因工程产品。
(4)使用中草药制剂、维生素制剂进行辅助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正确使用增强免疫的中草药制剂及维生素制剂进行治疗可以增强病猪的体质,促进病猪的康复,对病猪尽快恢复健康有很大的帮助。可以选用的药物如黄芪多糖、甘草合剂、维生素B1、维生素C、维生素B12等。
(5)猪瘟的净化。猪瘟的净化是当前养猪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控制猪瘟甚至消灭猪瘟的重要手段。目前的猪瘟多以非典型、慢性甚至是隐性的形式出现,同一猪场中各类猪群均可感染。控制和根除猪瘟采用全部扑杀的办法显然是不现实的,而种猪特别是种母猪一旦感染猪瘟后又造成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是导致一个猪场猪瘟持续感染的根源,而且要对全场所有猪群实施净化又有一定的难度。现总结出一套在猪瘟严重污染的猪场中以净化种公、母猪和后备种猪的净化措施。具体做法是一旦确认猪场存在猪瘟时,立即实施净化,对全场所有种公、母猪逐头活体采扁桃体进行猪瘟荧光抗体检查。只要检查出HCFA阳性(带毒)猪,一律淘汰,结合做好其他综合防制措施以建立新的健康种群,繁育健康后代。一般3个月便可初见成效,每6个月净化1次。大约经过4次净化后,猪瘟便可得到完全控制,效果明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