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大纲 >高职《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设计

高职《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4-16 点赞:6983 浏览:2289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传感器应用技术》是高职院校理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为了适应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笔者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讨。旨在通过改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传感器应用技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改革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电子、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其内容属于多门学科的交叉融合,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学生开始学习本课程时容易出现不适应、很抽象、枯燥的感觉。为了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很必要对该课程的教学各环节进行改革。本文就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1.理论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传感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单向注入式,在内容上侧重讲解各类传感器的原理和测量电路,而涉及到传感器的应用时多是简单地举几个例子。这样平铺直叙式的教学过程,常常会使学生感觉到枯燥、乏味,学生学习起来自然缺乏兴趣和动力。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在掌握一门技术的同时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培养和提高,笔者对该课程理论课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做了有益的研究和探索。

1.1采用实物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者积极学习和探究未知领域的内驱动力。学生只有对课程的知识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去学好知识。传感器课程的课堂教学以传感器的原理、特性、转换电路为重点,并且传感器种类繁多,因此以往的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如果见不到传感器的实物,学习的时候会有“空中楼阁”的感觉,长期如此,就会觉得学的东西没有什么意义,上课时有的学生干脆睡觉,有的学生即使上课不睡觉也是心不在焉,听课注意力不太集中。因此,我以为,在“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的理论讲授中,宜将实物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相结合,将传感器的讲授内容与实物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在介绍某一类传感器的时候,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多介绍一些他们可能经常见到或者用到过的一些电子电器产品中涉及的传感器。例如,电饭锅、冰箱、空调、水温自动调节的热水器等常用家用电器,都是利用各种温度传感器对温度进行检测和自动控制的;全自动洗衣机中衣物重量、水量、水温等信息的检测与控制,交通所用的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的酒精测试仪,车站、机场等大型公共场合用来检测旅客体温的无接触式体温计,医生用来检查人体内部疾病的超声波诊断仪,等等,都是由相应的传感器来实现的。通过实物教学法的应用,能使学生认识到传感器在自动控制领域的重要性,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抽象感和神秘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高素质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之一。这种能力只能培养而不能“教”,教师就是要去创造一种适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环境。显然,传统的“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不利的。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还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笔者认为应将启发式教学法与师生互动教学法相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启发式教学时,首先要给学生提出一个情景问题,通过设置悬念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比如,在热电式传感器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中的案例先提出问题“怎么样才能让人走近某些建筑物门前时实现门扇自动开启,同时又能保证人体不被夹伤”,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传感器知识,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和逻辑推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课堂讨论、提问、总结等教学环节使问题的解决方案得到优化。创新意识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它不受定势的束缚,不迷信权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1)允许怀疑,鼓励创新,鼓励学生挑战教师,挑战教材;(2)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因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只有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产生创造性思维;(3)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地驰骋于发散性思维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习惯于针对一个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并通过分析比较找出最佳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课堂活跃起来,这有利于提高课堂理论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3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各有优点与不足。传感器课程的教学中,会涉及到较多传感器的实物图、结构原理图、测量电路图,宜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从而增大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并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提高教学效果。在该课程中,还会较多地涉及传感器的误差分析、测量电路的原理分析等内容,这些教学内容适合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讲解,因为传统教学手段更能突出理论推导分析过程,更能通过启发式教学和互动教学培养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在本课程理论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应当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特点科学地选择教学手段,将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用,不应一味地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排斥传统教学手段,也不应一味地采用传统教学手段而排斥现代化教学手段。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能够熟练地使用黑板、图片、实物、挂图等常规教学工具,同时应学会使用投影等多媒体工具,能制作简单的教具和规范的教学课件,各取所长,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还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的资源积极地开展网络教学 ,不仅可以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意识,拓展创新思维,实现综合能力提高的最终目标。

2.实践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感器应用技术课程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以往传感器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是学完一类传感器理论之后就安排学生在传感器实验仪上做一些实验,这些实验绝大部分属于验证性或性能参数测试类实验。每一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及电路接线图等,实验指导书中都有了详细的说明,学生只要按实验指导书的说明去做即可完成。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消化理论知识,但是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几乎没有作用,长此做法,学生的实验兴趣也会下降,实验效果往往不理想。针对这一现象,结合职业院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我只安排几个基本的验证性实验(如电阻应变片性能测试),而大量增设了设计性实验项

摘自:毕业论文选题www.udooo.com

目,如利用热敏电阻和热电传感器制作温度自动报警器,利用光电传感器制作遥控小车等。在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挖掘其潜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李新德,毕万新,胡辉.传感器应用技术[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蒋全胜,吕家云.“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巢湖学院学报,2009,11(3):144-146.
[3]昊允平.单片机教学改革与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的培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111—113
作者简介:
韦兆山(1963—),男,广西大化县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电子技术应用。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