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排版的要求 >对于途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革新途径如何

对于途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革新途径如何

收藏本文 2024-02-13 点赞:32733 浏览:14783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具有政策性、科学性和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为进一步有效推进当前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有必要对其改革途径进行科学的选择和设计。本文通过明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构成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及所处的地位,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途径提出了若干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改革 途径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学校为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它主要包括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学业评价、实践教学等诸要素,各要素在教育教学体系结构中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调整与改变都会引起相关要素及其关系的变化,有可能导致模式本身的改变。当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我国的研究和实践已有多年,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仍存在诸如培养模式结构紊乱、关键要素缺损、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等诸多不足。因此,清晰高等职业教育各个要素之间的逻辑联系及所处的地位,科学地选择和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途径,是保证改革工作顺利推进的基本前提。

一、以专业建设为龙头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各类专门人才是通过专业培养来实现的,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首先取决于专业设置是否符合和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学科专业的设置和调整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学业评价等是整体与局部,宏观与微观之间的关系,学科专业居于首要地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不同的产业、行业和岗位不断涌现,高职教育的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要不断适应这个变化。目前,高职教育部分专业课程结构不合理、内容滞后,部分专业适应性、针对性不强,课程设置不利于培养当今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着力提高高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把专业建设好,加强专业设置的动态适应性。在专业设置时,既可按专业目录设置专业,也可将若干个比较相近的专业设置为宽口径专业,有的可在目录名称后附加专业方向设置为窄口径专业或交叉型专业。

二、以人才培养目标为逻辑起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学科专业设置或调整以后,确立不同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是人才模式改革首要考虑的问题,它是改革的逻辑起点。培养目标是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的定位,高等职业教育的各项改革必须围绕培养目标而展开,有了培养目标,改革就有了方向;培养目标是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质量的定位,使高等职业教育能为社会培养各类急需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阶段逐步进入大众化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怎么写作,其培养目标应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以及生产、建设、管理和怎么写作等第一线职业岗位群的要求,突出“职业性、应用性、高技能性”。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属于高等专门人才,一方面具有高等教育的特征,但又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强调是必须具备与行业或职业岗位(群)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素养,且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以较宽广的知识面和较扎实的理论素养、较高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而有别于中等职业教育。

三、以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为基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方案中最主要的部分,课程体系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反映在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课,必修课与选修课之间的比例关系上。高等职业教育学科专业课程体系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对基础课、专业课、自选课的课程门数和学分进行科学设计,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体现基础性和应用性,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技术性和实用性,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同时,要注意人文教育与技术教育的渗透与迁移,在技术教育中渗透人文思想,提升综合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以革新教材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教材是实现考试和学习任务的重要条件,是沟通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重要知识载体,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高职教材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的问题:一是教材受普通高校教材影响较大,理论性强,应用性不足;二是教材建设工作周期长,内容容易陈旧,没有及时修订和更新;三是教材形式以纸质为主,很多教材缺乏网络媒体的支持,缺少交互式的沟通,教材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因此,按照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现行的学科型的教材内容体系进行调整,构建理论适度、够用,基础知识与后续课程对口,专业知识与生产应用对口,实践技能与专业岗位对口,重在能力培养的教材体系是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五、以“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为中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教学包括教学实验、实习、实训,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等,是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和途径。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整个链条中,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到编造教材,都需要实践教学这个环节来实现。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理所当然是改革的中心环节,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中必须把实践教学这一核心环节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要在基于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校企双方共同进行岗位分析、能力分析,就实践教学内容、课程设计等问题进行探讨,科学制定基于工作过程的、贴近企业生产实际需要的实践教学内容、课程设计及教学过程设计,在建设中实施,在实施中建设,不断提高其有效性。
六、以多元化的学业评价方式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摘自:毕业论文评语www.udooo.com


学生学业评价是指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质量或学业水平的测试、价值检测和确认。学生学业评价关系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关系到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进程,也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更关系到人才的素质和潜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整了课程体系,改革了教学内容和方法,但学业评价(包括考试)方式方法不改革,最终影响改革的方向和效果,也难以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仍然以纸笔理论为主,以分数量化为评价的标准,重终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许多教师为分数而教,学生为分数而学。这种考试形式的长处是比较公平,但最大的缺陷是容易诱使学生考前突击学习,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学业评价不仅仅是改革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改革的重要导向,学生学业评价的改革一定要与专业和课程改革同步,注重形成性评价,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以保证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
综上所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包括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学生学业评价、实践教学等内容,它们之间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虽所处地位不同、功能不一,但是一个逻辑严密的完整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无论是开展单项改革还是多项改革,都必须全盘考虑,统筹规划,运用系统管理的思想选择和设计改革的路径、方案,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标---应用型、职业型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李桂霞. 构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5,12.
杨建中等.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4.
[3]刘松林.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第一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的分析[J] .教育发展研究,2009,1.
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XJG-09-19-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