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优秀范文 >试析人才培养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途径

试析人才培养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途径

收藏本文 2024-02-11 点赞:22570 浏览:9808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内发展历程虽短,但是为行业企业培养了大批的高技能型人才。目前,我国社会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行业企业的技术升级急需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本文通过对人才培养过程的分析,为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些参考思路。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教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格式www.udooo.com

育质量;途径
: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030-02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内发展的时间相对比较短。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普通民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普及化趋势,社会对高等院校评价也越来越理性化。当前,我国社会处于工业化转型过程中,各行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极度渴求。随之而来的便是在人才选拔过程中,人才选拔的观念已发生深刻的变革,不再唯名校论而是转向对人才本身的素质和技能进行评判。在这一过程中,各行业理性的人才选拔观念,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高职院校在近几年发展很快,同时产生的便是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对人才需求的期望值有较大差距。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已经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紧迫课题。

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环节

当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深入人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各高职院校探索和研究的课题。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发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几个基本环节已趋于定式。
从图1可以看出,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各个环节的实施者。因此,要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有一流的师资队伍作保障。在学生培养、教学实施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是贯穿全过程的因素。制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由教师完成、构建课程体系、开发课程、以及实施新课程都由一线教师来完成,因此教师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迫在眉睫,高职院校以人为本不仅要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本,更要坚持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树立以教师为学院生存发展的根本观念和思想。

三、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路

(一)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对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启示

1、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严谨、细致、不急不躁的教学态度,即教风是我们必须继承的。当前,社会环境的浮躁对学校教师及学生的影响很严重,尤其是处在发展过程中的高职教育,大家都在探索,所以保持严谨细致的教风是应该继承的;2、传统本科教育目前基本都是四年制,在建国初期有五年制,而高职教育基本都是三年制,且其中一年是企业顶岗实习,也就是说在校学习时间总共两年。本科教育的时间长,允许学生系统地学习理论,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习实训,但高职教学时间太短,这就迫使我们不可能按部就班、系统地教授理论知识,必须开积极推进课程建设,开发新课程形成新的专业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3、实验、实习、实训教学方面对我们的启示,提出实训目的和任务之后,必须坚持学生为工作主体、教师指导为辅的方针,坚持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方式。实训教学是对理论教学成果的检验和反馈,既有利于教师、学生理实一体化教学学习,又能对教师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实践检验。因此,必须积极研究本科教育教学模式与高职教育教育模式异同,取长补短,为高职教育发展走出新路子。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探讨

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本途径,目前在国内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常用方式有引企入校、政府和学校投入资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模式;高职教育起步晚,受各种因素制约,在校企合作方面经过探索和创新,发展了引企入校的先进模式。这种模式由企业投入资金建设,融生产和实训为一体,但随着生产实习教学的进行,实训教学中问题、矛盾逐渐凸显出来;政府和学校投入资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模式在本科型院校居多,校内实习实训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但这种模式是完全消耗性质的,所以也不是较为理想的模式;校企合作、引企入校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实训教学模式,是因其把实训的消耗性质建立在生产的盈利性质上,所以它独具生命力。至于引起入校导致实训过程中的矛盾,其涉及的是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方式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又对人才质量的培养至关重要。作为企业,盈利是其生存的第一要素,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企业需要的都是有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在有学生实训参与的企业生产过程中,对生产必然是有影响的,因此目前国内的企业参观等都需要学校为企业拿钱。学生在企业实训学习与企业追逐生产盈利相矛盾的情况,必然导致企业对学生实训学习的消极抵抗,从而影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德国高职教育模式之所以能有效进行是因为在国家层面用法律规定企业有义务培训学生,学校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仅是对一个企业有益,它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是不可用金钱衡量的。因此,校企合作模式,必需使学校和企业站在相同的地位,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出一部分学生培养经费来进行强化实训或者坚持岗位对口的情况下无偿接受学生到企业相应专业岗位进行学习和技能培训提高。任何一个负责任的企业都有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义务,国企目前在这方面就承担着这样一个社会责任,只不过随着国企改革,这种责任正在淡化。

(三)校外实训基地完善下的顶岗实习

高职教育教学目前大多采用“2+1”教学模式,它沿用了传统本科教育的一年行业企业实习方式。学生在校两学年以校内教学为主,完成绝大部分理论课程和基础性实践教学,第三学年集中进行顶岗实习。以工学结合为平台,使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怎么写作紧密结合。在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经过两年校内理论及实训教学后,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在企业对应工作岗位上进行进一步的强化,同时向生产第一线的师傅进行学习,实现由学生角色向生产一线技术人员的过度;二是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生活环境由学校环境转变为社会环境,使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迅速成才,人格上更加成熟,完成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提高。

(四)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障教学质量提高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实施者,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条件。在国内,目前高职示范性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较强一些,非高职示范性院校的师资则相对要差一些,但整体的师资素质是低于本科院校的。既然教育部文件已经明确把高职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那么便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师在选择高校时思想上的“层次说”。要想改变高职教育师资素质,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人才选拔机制,要用完善的高层次人才管理制度和人才成长机制来吸引优秀人才从事高等职业教育。近年来高职教育发展较快,国内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教师基本上是以新进的应届本科、研究生等青年教师居多,实践技能相对欠缺,在专业的建设、学生的培养方面都有一个阶段的学习过程,对培养企业要求的高技能型人才极为不利。所以,必须尽快建立良好的青年教师成长机制,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好基础。
四、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有十多年了,历程虽短,但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探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企业发展转型,一方面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存在一定差距。再者,逐年锐减的高考生员对高等院校也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种种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刻,如何能在新一轮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后起勃发是所有高校都在思索的问题。毫无疑问,那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一流技术人才,让社会各行业企业选择学校、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赢得机遇。
参考文献:
田光大.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启示[J].北京:职业教育与研究,2010,(3).
徐美银.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与启示[J].江苏: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