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排版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走向和科学发展观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走向和科学发展观时代价值

收藏本文 2024-04-18 点赞:12384 浏览:47859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探索全球化大趋势中如何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生长点;在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中国这一重大问题上,科学发展观的突出贡献在于明确提出“和谐世界”论与“和平发展”论,进一步加强和拓展了中国与世界的全面合作和制度交流。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现实指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出发,反复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不能变、坚持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能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这一方向不能变,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价值。探索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和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重大课题;运用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适应科学发展需要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科学发展观在指导党的建设上所凸显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发展观,时代价值,全球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建设
〔〕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2)04-0005-0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人的伟大创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薪火相传、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实际需求,研究不同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经验和特殊规律,形成既一脉相承又具有不同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形成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这既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本质与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宝贵品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不具有这样的本质特征和宝贵品质。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尤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和当代视野上,深刻体现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宝贵品质。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和当代视野,即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深入回答: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着重关注哪些重大现实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沿着什么样的方向实现新的理论飞跃和理论突破?显然,这是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最重要视角,也是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的最重要视角。
和平、发展、合作时代主潮流下和全球化大趋势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与科学发展观的时代价值
九十多年的中国发展史,凝练出一条根本经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一是中国实际,这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要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和坚持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二是时代特征,这是强调马克思主义必须具有时代性和当代性,要一切从当前的时代要求出发,创造和坚持符合时代要求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和时代性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国情是一定时代条件下的国情,要透彻地了解中国国情,创造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必须对时代的特点和时代的主题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深刻的把握;而科学地认识时代和把握时代,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准确地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国情的本质,高屋建瓴地认识和驾驭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规律。
今天的中国是全方位开放的中国,中国的改革与发展是当代人类文明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尤其离不开对时代主潮流和发展大趋势的深透认识与全面把握。否则,背离时代,与“时”隔绝,与“世”对立,抽象地谈论和搬用马克思主义,就会把马克思主义变成毫无价值的东西。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视野,对于当代中国尤其具有特殊意义。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时怎么发表展的主潮流。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科技信息化不可遏制的发展趋向正在不断深化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同时,种种逆世界潮流而动的政治势力和社会思潮也一刻没有停止对和平、发展、合作大趋势的影响与干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和国际格局中,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拓展认识视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全球化大趋势中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道路,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最重大课题。
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是继19世纪上半叶的工业革命、20世纪下半叶的信息革命之后的第三次世界现代文明潮流。在这种经济全球化背后,实质上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文明相互竞争的过程。全球化不仅给各国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而且对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形态的完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能否积极适应全球化大趋势,敏锐地抓住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果敢地参与全球化竞争,在竞争和比较中摒弃陈旧观念和体制,吸纳新的观念和体制,成为能否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性问题。正是在这一关键问题上,构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生长点。
尤其要敏锐地看到,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整个国际局势对我国发展仍然有利,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尽管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深度冲击,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的问题更加突出,但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没有变,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总体看来,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这些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为我国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也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
敏锐把握时代新变化和世界变革大趋势,提升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能力,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宝贵品格,是中国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鲜明特点。理论引领中国走向世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揭示了全球化条件下党执政兴国的基本规律,科学发展观则在进一步顺应时代变化和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基点上引领中国融入世界现代文明潮流。在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中国这一重大问题上,科学发展观的突出贡献在于,明确提出“和谐世界”论与“和平发展”论,进一步加强和拓展了中国与世界的全面合作和制度交融。科学发展观刚提出不久,在2006年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答辩www.udooo.com

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向世界宣示:“我们应该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应该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的和谐世界。”坚持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是以对世界文明多样性包括制度文明多样性作为基本前提的。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认识和理论成果。当今世界是制度文明多样性的时代,在人类制度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每个国家的实践积累所创造出的制度文明,共同谱写人类制度文明的壮丽篇章;在当今世界,没有一种关于制度文明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统一标准,评判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是否优越、是否文明,关键是要看它是否与这个国家的国情相适应、是否与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相适应,最根本的要看是否能够促进这个国家的发展与繁荣、是否能够给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带来安全与幸福;不同制度文明之间,应当超越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加强对话与沟通,相互学习与借鉴,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从而实现自我完善与发展,使制度中的文明因素得以充分释放,内在地增强制度文明的发展力与影响力。如此等等创造性的认识与主张,是坚持和平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必然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体现。正是在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直接指导下,我国的制度改革与建设朝着世界制度文明多样性与共融性的方向大步迈进,形成了立足实际、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科学发展观在引领当代中国顺应时代潮流、融入人类文明方面所获得的巨大实践效果和凸显的巨大时代价值,为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深刻启示: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格局和全球化发展大趋势,是在当今时代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生长点。在当代中国,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不应当消极回避全球化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问题,固守陈旧的思维模式,从而把马克思主义同全球化对立起来,同现代人类文明大趋势对立起来,而应当积极应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充分利用全球化提供的历史性机遇,积极吸纳当代人类文明共同成果包括各国制度文明成果,不断地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在当今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可忽视的重大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与科学发展观的时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性和实践性不可分割。实践是产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源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动力。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这个“时”,既包括时代的新变化,也包括实践的新发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离不开一定的国情条件和实践基础。中国人提出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一个根本依据就是中国特殊的国情条件和一定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致力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改革与发展,这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实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和前提。我们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发展需要的马克思主义。离开初级阶段这个基础和前提谈论马克思主义,就很容易陷入无谓的空谈或抽象的争论,从而迷乱马克思中国化的前进方向。这是为历史经验所反复证明了的。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就是三个“没有变”:一是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变;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不平衡性没有变;三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大国的属性和地

摘自:毕业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位没有变。这三个“没有变”,决定了三个“不能变”:一是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不能变;二是坚持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能变;三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这一方向不能变。这三个“不能变”,正是科学发展观所反复强调的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价值。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发展需要决定,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不能变”,坚持党执政兴国的这个第一要务“不能变”。在科学发展观形成之初,就深刻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发展首先要抓经济建设。”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更加明确地强调: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要牢记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庆祝中国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科学发展这一主题作出了更加科学系统的阐述:“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在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些重要论述,凸显了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抓住了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彰显了科学发展观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最重要的时代价值。
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通过发展谋求人民幸福和解放,这是中国人一以贯之的立场和品质,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以贯之的现实指向和根本之脉。科学发展观深刻贯穿着这一“根本之脉”,它与以、、为代表的党的历届领导集体关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造,是一脉相承的。在坚持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这个当代中国最重大问题上,科学发展观尤其同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尤其凸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中国所要回答与解决的最根本问题。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首创理论成果,理论的主题就是发展,就是探索在中国特殊国情条件下如何走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并积极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领导我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胆略和实践气魄,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适应时代要求和中国实际的基础上深入探索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问题和基本规律,形成了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中国现代化发展理论,由此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发展思想是理论的主体内容,其主要支撑点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其主要观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代化发展起点,“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现代化发展基本路线,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现代化发展基本路径,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法制共同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总体布局,充分利用“和平与发展”国际条件加快发展的现代化发展基本方针,等等。尤其值得提出的是,把全面持续发展作为制定改革开放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重要出发点,把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他把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放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来考察,强调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提出“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要采取有力的步骤,使我们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这些重要思想,深刻体现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的根本立场和基本原则。
在理论指引下,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开展了对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全面探索实践。1995年,发表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的重要讲话,概括了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十二大关系,包括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第一、二、三产业的关系,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关系,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份的关系,收入分配中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关系,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和地方的关系,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等等,进一步探索和提炼了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规律。进入21世纪初,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基本方针。

源于:论文大全www.udooo.com

源于:毕业小结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