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管理学 >> mba >> mba研究方向 >试议文学史文学史课程革新思路流程

试议文学史文学史课程革新思路流程

收藏本文 2024-04-11 点赞:5586 浏览:1783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 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改革势在必行,史类课程作为该专业核心课程,其改革对于人才培养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应从课程体系、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这种改革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独立学院 汉语言文学 文学史课程
:A
Discussion on Literature Course Reform
——Taking Literature Course of Independent Colleg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pecialty as example
XUE Mei
(Wuhan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College of Huazhong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05)
Abstract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mode reform of Chinese character literature must be necessary, history classes as the professional core curriculum, which reform on talent tr

源于:大学生论文查重www.udooo.com

aining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From the course system, teaching concept,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from three aspects, the reform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to teachers.
Key words independent college;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Literature course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学史课程,主要指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等,这些课程的具体名称在各高校可能有差异,但所涉及的内容及使命等却大致相同:讲述“文学的历史”,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上描述文学本身演进的历程”。①在这一内容和使命的引导下,几十年来,我们逐渐形成了一套文学史课程通用的授课模式:即以文学的发展历程为核心,通过对时代背景、作家生平、代表作品、价值评判几个环节来开展。这一模式经过近百年数代学者、大师的摸索,其价值与合理性自然毋庸置疑。但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授课模式的合理与否,从来不是仅仅由课程本身来决定的,它需要与课程设置的目的、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起来判断。为了避免本议题所涉及的对象过于宽泛以致于失去讨论意义,本文主要以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史类课程为考察对象。

1 改革的必要性

独立学院,是近十年来的新生事物,它的人才培养目标,和重点院校、一二类院校着眼于精英人才的培养稍有不同,更注重的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体到独立学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学生就业面向通常是一般的企事业单位、媒体、公司等,这些地方,不要求学生有多么高深的文化鉴赏水平,也不需要学生有多么扎实的文学研究功力,而更看重学生广博的文学见识、良好的文化视野、扎实的写作能力。所谓广博的文学见识,是指学生应该知识储备丰富、并能有基本的文学价值判断,所谓良好的文化视野,是指学生能够在大文化的框架下进行文学审视和选择,所谓扎实的写作能力,是指学生能熟练地完成各种文案。培养目标既然存在差异,那么我们的培养模式也理应加以调整。
此外,学生本身的一些特点也决定了目前改革的必然性。新一代学生从小在影像环境下长大,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习惯有很大的变化,一般来看,普遍都对直观的、形象的、参与性强的对象较感兴趣,抽象思维相对欠缺,这使得传统史论课程那种满堂灌的内容安排与授课方式很难吸引学生,在独立院校,因为学生层次的差异,这种情况相当明显,这也就对我们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迫切的改革要求。

2 课程体系的改革

我国的教育理念十分强调知识理论学习的系统性,孔子“吾道一以贯之”本身就是对自己思想的系统性的强调,加之新中国成立以后苏联凯洛夫思想的影响,文学史课程逐渐稳定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它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知识传授的重要任务。系统知识的传授自然是必要的,但是,是否只有这样一种系统化方式呢?在此,笔者大胆提出打通史类课程的大课制方案。
一是建议把中国古代文学史和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合并为中国文学史,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近代文学史经常被忽略,学生知识结构掉链子的问题。或者,再将外国文学史也合并进去,称为中外文学史。
二是建议把作品介绍和分析从传统史类课程中剥离出来,按文体开设课程。这样,既减轻了文学史课程的负担,使得学生不会发生学了后面忘记前面的尴尬,又避免了传统文学史课程中常常出现的文学史价值高的作品文学价值不高,却占用课时过多,或文学课程的文学性不高等情况,真正让学生“回到读书,回到感性,回到审美的基础教学上来”。 ②
三是建议增加实践课时的比例。将原有的理论性过于强的课程重新梳理,演变为一些直观性强或可操作性的课程,包括借助网络平台和各种其它技术平台,引进当(下转第55页)(上接第35页)下文学文化热点并引导学生实践等。

3 教学观念的改革

一方面,我们要改革文学史课程的教学目标。传统文学史课程教学的终极目的,是要让学生了解文学发展的线索与规律,其它都是为这一目的怎么写作的,独立学院的文学史课程改革,不妨反其道而行之,以文学发展的线索及规律为依托,使学生懂得欣赏不同时代不同审美风格的作品。也就是说,不妨把目的放在作品本身。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这里绝不是说要用作品选读代替文学史,单纯的作品选读课程,只注重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我们这里的重作品,是说要从作品本身出发,让学生去模仿写作、形成作品优劣辨识力和审美力、理解文学历史、甚至开展文化传播等。 另一方面,我们要改革文学史课程的教学重心。既然教学目标有了上述变化,那么在具体教学中,我们的观念也理应从繁杂的年代、数据,庞大的作品罗列,冗杂的文学评价中抽身,回到文学作品本身,重视感性认识。对于作品,我们也不能单从传统的角度去审视,应该适当加入写作学的角度、传播学的角度、视觉文化研究的角度等等。

4 教学方法的改革

从教学环节来说,我们可以积尝试课题式教学。将课程的内容划分为若干课题,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对既定课题进行研究、发展。在“课题教学”中,“课题”的确定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应是经过对教师、学院乃至用人单位的充分的调研,并结合日常生活、市场需求、流行趋势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在每个人课题下面,又可以设置子课题,具体到专人负责。课题确立以后,由教师引导学生为主,经过反复研究、梯次发展的过程而最终完成该课题的相关任务。在此过程中,因材设题、因材施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要求,必须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思路,按照每个学生的思考方向、认识层次进行启发、引导,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能力进行教育。“读书,听课,不只是要掌握那些具体的知识和结论,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学习别人如何得到这些知识和结论的方法”, ③教育家黄药眠的这一观点可以说是当下教育从业者的共识,这种让学生参与的课题式教学便是一个极好的途径。
从考核环节来说,可以开展考核方式的改革。如引进一些操作性强、与实际联系紧密的考核方式或角度,如制作视频解析文学史,制作电子杂志阐述文学观念等。
至此,我们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引导,打破课程壁垒,勾勒出了一个包含课程体系、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多个层面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史类课程草案。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改革方案在实际操作中,势必会遇到许多问题,如教师人才培养的问题,教学质量考核的问题等,但是,问题不能成为我们放开步伐的阻力,我们必须认识到,只有真正迈入改革的路途,这些问题才会有获得解决的可能。只有开始解决问题,独立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乃至大多数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当前面临的尴尬才能逐步减少。
注释
①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② 陈思和.是“知识”还是“审美”?[J].东方文化,2003(1).
③ 孙子威.学人楷模 一代宗师[A].纪念黄药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21.

摘自:写毕业论文经典的网站www.udooo.com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