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政治 >> 马克思主义 >探究三农上海“三农”工作革新进展若干理由

探究三农上海“三农”工作革新进展若干理由

收藏本文 2024-04-06 点赞:34775 浏览:15907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
“三农”工作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不同时期,“三农”工作的任务和要求不同。近年来,上海“三农”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适应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上海的“三农”工作必须进一步深化研究相关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创新提高,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三农”各项工作新发展,为全市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三农;创新;发展
[关键词]
[]A[文章编号]1009-928X(2012)12-0048-03
新农村建设是广大农民的企盼,近年来,上海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新农村建设不只是改造农村某些形态,而是农村面貌的全方位改变,所以许多问题不能就农村解决农村,而必须寓于城乡一体化之中,与“三化”同步推进。
“三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的基本内涵包括:一是要求在现代农业文明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吸纳现代工业文明的理念,不能只在第一产业上做文章,要积极融入二、三产业,一、二、三产业联动,上中下游一体,产加销互促。既要用现代技术、现代管理和现代设备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又要发展农产品加工和农业怎么写作业,构建全新的产业体系。二是现阶段农村正在向社区化、城镇化发展,要加快农民从田间走向车间码头,走进城市。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怎么写作、社会管理等也要贯彻城市建设的理念,建设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农村。三是要发挥工业化和城镇化对农村农业的带动作用,并建设相应的长效机制。
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是两个轮子,不能互相取代,但要以城带乡。以城带乡机制要不断创新。南汇并入浦东新区后,大大拓展了浦东新区的发展空间,也使原南汇地区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这表明,中心城带动郊区农村大有文章可做。试想,如果将郊区部分镇域划入中心城区管理,使管理梯度向郊区推进,郊区部分区县辖区适当精减,强化精细化管理,全市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可能会大大加快,也可避免中心城各区无休止的在弹丸之地重复建设,造成极大的投资效益递减浪费。
目前,上海城乡发展存在三方面同步不同幅:一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同步不同幅,全市农村非农就业率达85%以上,但真正离土离乡进镇进城落户的人口只有60%左右。二是城市化与市民化同步不同幅,本地非农就业和进镇进城落户劳动人口中,真正农转非的比例不高。三是农村市民化与城乡国民待遇一体化同步不同幅。近十多年来,上海市农转非人口以“小城镇社会保险”人口为主,水平较低,且并没有正式纳入国家财政,许多问题还要依靠当地集体组织解决,这些人口本质上还是农民。
上海市统筹城乡发展有些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明确:一是市区与郊区统筹和城市与乡村统筹关系。不能把对郊区新城建设、市级工业区建设和大交通干道建设等投资,都算作统筹乡村发展投资,虽在实践中不能截然分开,但也不能相互取代。支持农村发展具有特定的政策聚焦点,从实践来看,对农村的实际投资仍有被边缘化可能。二是市级层面统筹和区县级层次统筹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考核要求。上海市统筹城乡发展主要职责和推动者应在区县级。郊区新城建设不能过度消耗区域资源,要防止片面造城和过度都市化建城倾向,新城建设应是一个区域城市化体系建设和以城带乡的过程,应同时带动部分中心镇和小集镇建设。三是城乡统筹既需要政府积极性,也要依靠农村基层组织和农民积极性。应允许农民带地参加农村“三化”部分项目建设,使农民也能成为建设和管理的主人,调动基层和农民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性。
发展是解决一切农民问题的根本。镇域经济是上海郊区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也是郊区农民经济的真正主体和依托。近十多年来,上海镇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而周边苏南等地区镇域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苏州市1200个村,98%的行政村集体经济自营可支配收入在100万元以上,120多个村集体经济自营可支配收入超过千万元。2011年太仓市全市行政村集体经济自营收入平均逾500万元。镇域经济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农村产业转型、农业增效和农民就业增收,使农村面貌发生深刻改变。
上海的农民问题,不只是针对30多万全职务农农民,而是包括整个上海农村居住人口。如果把大量离土不离乡的农村人口、市区导入人口、数以百万计外来农民等都计算在内,目前上海市农村常住人口不少于400万人。400多万人的民生问题,市、区两级财政难以持久根本托底。
农村经济缺乏支柱,就业不足,大批农民非农就业岗位不稳定,增收困难,村无集体经济之米,镇无强劲经济调控能力,这是当前上海许多“三农”问题的根源。
一切农村社会管理只有以发展为支撑,并为发展和实际改善农民生活怎么写作,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才是农民真正欢迎的管理。有强劲经济基础支撑,才能更有效的化解农村社会各种矛盾。农村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农民的积极响应,政府一头热,新农村建设难以实现各种目标。要正视现实,倾听基层和农民诉求,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适当调整农村经济政策,高度重视镇域经济发展,鼓励“产镇结合”,大力发展镇域二、三产业,鼓励村域多种经营发展,在严控污染的前提下,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长期坚持,农民和农村

源于:怎么发表职称论文www.udooo.com

面貌一定会大变样。
都市农业是上海城市特定需要与农业现代化一般特征的有机统一,是农业现代化的特殊形态。1997年上海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和市人大十届四次会议,正式提出了“促进城郊型农业向都市型农业转变”的任务。
不同时期,都市农业的功能不同。现在上海周边地区的农产品运到上海,距离已不成为问题,上海农业拼品种、产量和成本也已没有明显优势,上海农业需要挖掘更大的潜力。未来上海农业生产的基本功能是“拾遗补缺”和保障市场平稳供给,传统的“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功能必须转型。“拾遗补缺”稳定市场供给,需要对市场具有深度了解和快速反应,需要建立起全方位的“信息农业”系统,需要明确市场主体定位和阶段品种细分,需要充分调动全市涉农软硬件综合优势。上海农业“拾遗补缺”保障市场平衡供给的手段也要创新。多年来,上海农业重视“产能”建设,“储能”建设却没引起足够重视。到处可见规模化设施菜地,却难见逾万立方米的大型田头农产品保鲜冷库。如果上海有上百万立方米容量的田头保鲜冷库,每个农业大镇都有逾万立方米容量大型田头保鲜冷库,上海地产农产品时常出现的“多了多了,少了少了”的矛盾可大大缓解,也必将促进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和分销等产业的发展。为保障市场平衡供应,上海地产农产品要有“最低保有量”。从长远看,上海“最低保有量”菜园子区协作共建之路也属必然趋势。然而,“最低保有量”多少才算是合理,菜园子是否必须都建在市内?建在市外可控性如何?香港的基本经验是,副食品生产基地建在哪里无关紧要,关键是支持系统要到达,一要充分保障产地农民利益,二要有利于当地产业发展,三要有科学的监管机制。没有这三条,基地就在跟前问题也会很多。当然,菜地建在城市周边地区,相关设施配套和社会管理成本可能更低些,基地稳定性可能更好些,也值得积极尝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海市民渴望有更多的物美价廉、自然生长和有机化方式生产的农产品,这是城市消费的新变化,也是高端农业市场,要对其及时跟踪和怎么写作。上海生产高标准的有机食品的条件有限,但上海完全有条件大力推广有机化农业生产方式。同时,上海也需要大力发展农业怎么写作贸易、出口保税加工、农业总部经济等新兴产业,以进一步提升上海都市农业发展水平。
目前,上海农业比较突出的矛盾主要有:一是生产与加工不协调,加工滞后,影响农业附加值提高。二是产出与流通不协调,城市大流通发达,地产农产品流通却不发达。三是点与面不协调,一些“点”有形象有水平,但面上整体发展不平衡性较大。四是组织化与社会化怎么写作不协调,社会化怎么写作水平不高。
近年来,上海大力推进农业组织化建设且已取得明显成效。除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发展外,松江区的家庭农场、宝山区集体合作农场等探索都已取得积极成果。
松江区家庭农场的特点已有大量报道,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源于:毕业论文致谢格式www.udooo.com

一是现在大多数家庭农场土地主要通过流转租赁,用地成本高,稳定性相对差,户主对长远投资有顾忌。建议进一步探索组建“家庭式合作农场”或“农户合伙型农业经营共同体”,以降低用地成本,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二是要进一步引导家庭农场走企业化经营管理道路,避免成为小农经济的简单放大。西方国家、中国台湾地区家庭农场之所以发展比较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遵循企业化经营规则,以市场配置资源,严格计划和核算,注意应用新技术,注重研究市场,追求利润而不是产量的最大化。三是要积极引导家庭农场开发农业旅游等多种经营,争取更多的效益叠加,要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农场大胆走出去。同时,积极探索蔬果花卉等领域家庭农场新形式。四是条件成熟时可以积极探索村域或镇域组建股份制性质“家庭农场联社”,争取在更高层次形成组织。五是政府要推出优化扶持政策,提供更多社会化怎么写作,如帮助农民进行科技和技能培训等。
宝山区集体合作农场起步于2007年,经过五年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村委会以村集体经济组织名义办合作农场,易出现政企不分、长官意志、“官办”作风、经营不灵活等问题。二是作为集体企业就要五脏俱全,专业或的党群、行政、财务、技术、业务等管理人员不能少,相关公费接待也不能少,管理成本自然提高,许多集体合作农场赢利主要靠政策补贴。三是集体合作农场“三公开”、管理、内部责任制、职工权益维护等缺乏切实的保障机制。四是在多种农业经营方式并存的情况下,合作农场在实现政府和集体补贴的国民待遇、避免不必要的业内矛盾上还需进一步探索。宝山区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系列办法和要求,成效已初步显现。
上海在推进农业组织进一步创新方面,还应积极探索农业经营共同体新形式。如组建由集体经济组织发起,以政府补贴并提供必要怎么写作为支撑,有实力有技术的农户为骨干,以农户土地、劳动力、资金入股为纽带的股份制合作农场等。农场可以以300-500亩为一个单元,政府和集体以补贴方式对农场进行农机、科技,产前、产中、产后怎么写作,对种养加工等基本要素进行标准化配比,经营规模越大,要素配比系数越大,品种越多。农场完全由股农自主经营管理,政府和集体依法监管和加强怎么写作,以此进一步推动上海农业组织化的发展。
集体经济,特指广义农村集体资产的管理、运行过程和关系的总和。目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既要解决确权确股和管理本身等技术层面问题,更要解决组织和管理架构及资产增值问题。首先资产管理人员的产生方式要有创新突破,应探索股农直选和竞争上岗等新机制。镇村制定规矩,明确职责权利,重在依法监管和怎么写作,然后大胆放手。鼓励群众持股自由重组成若干小集体经济,自主创业,变大锅饭为群众自有的小锅饭,让群众真正成为自己资产的主人。自主经营和自我发展,既可以减少行政管理费用,又可以让农民自己解决切身问题。镇级农村集体经济是镇域全体农民所有,镇域城镇街道里弄集体经济有明确的资产来源和权属,要注意二者的严格区别,避免混淆。
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关系到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只有切实做到以人为本,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真正让农民安居乐业,才能有效化解群众矛盾。现在一些基层组织解决群众困难心有余而力不足,要就业没有岗位,要补贴没能力,要政策基层说了不算,维稳难度增大。村民委员会不能简单等同于城镇居民委员会。城镇居委会辖区本质上只是一个居民居住性社区,居民生产、就业、保障等可能大部分在该社区之外,居委会手中没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因而,生产发展和居民增收等问题不是工作重点。农村行政村域则是农民生产、生活和政治文化活动的实体和主要空间,村委会也是全村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所有者代表。村委会全面负责全村群众民生事宜,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所以村委会有责任组织和带领农民发展村域经济,这也是《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的明确规定。
作者单位:上海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 责任编辑:白璇煜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