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农业经济管理 >整理重庆市土地整理可持续进展评价查抄袭率怎么

整理重庆市土地整理可持续进展评价查抄袭率怎么

收藏本文 2024-03-10 点赞:14842 浏览:5999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以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土地整理的实践来看,土地整理正慢慢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的方向演化,可持续土地整理是未来土地整理进展的重要走势。自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土地整理大规模有序开展以来,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推动土地规模化经营,推动区域农业进展、农民致富、农村进步上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为缓解工业化、城市化快速进展带来的人地矛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我国土地整理实践历程中也出现了重视增加耕地数量,轻视提升耕地质量,重建设轻管护,忽略生态环境保护和权属调整等不足,这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土地整理的理念相悖。面对土地整理新增耕地已经十分困难和经济社会进展提出更高要求的时代背景,反思我国90年代末以来土地整理实践中的不足,推动可持续土地整理,实现区域可持续进展十分必要。土地整理可持续评价是土地整理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土地整理可持续进展的重要论述支撑,而目前关于这方面的探讨较少,现有探讨多集中在微观典型项目的评价上,开展宏观层面的土地整理可持续评价十分必要,加之现有的微观评价尚未提炼出普遍影响土地整理可持续性的关键指标或指标系统,如果土地整理项目区域变化或尺度放大,则其适应性有待考证。另一方面,受制于数据采集的困难,目前以时间跨度展开的土地整理评价探讨多集中在土地整理绩效评价和投资评价上,缺乏区域较长时间跨度的可持续进展评价探讨,因而不能综合反映土地整理与宏观经济社会进展的协调程度。重庆市是我国西部地区年轻的直辖市,1997年直辖以来,全市社会经济高速进展,经济总量迅速扩大,城市建成区加速拓展,三峡大坝及其移民后靠工程顺利完工,期间对土地资源和耕地保护形成了较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全市的土地整理不仅担负着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保障地方经济社会进展的使命,还担负着保证三峡库区稳定与进展的重任;以时间跨度来看,直辖后重庆市的土地整理进展历程也能够反映我国20世纪90年代末大规模推进土地整理以来的动态进展特点,是我国土地整理进展的一个地方缩影;另一方面,重庆市地处长江上游、三峡库区,具有特殊的生态区位,加之全市以山地丘陵地貌为主,水土流失与岩溶石漠化作用活跃,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其土地整理也尤其特性。以重庆市为例,开展土地整理可持续评价探讨,对于推动西南地区可持续土地整理具有重要的论述与实践价值。鉴于此,笔者选用重庆市为探讨对象,以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直辖以来全市土地整理可持续进展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论述价值和实践价值。论文的主要探讨内容和结论如下:(1)论文梳理了国内外典型国家和地区土地整理的进展历程与特点,总结发现,可持续土地整理是土地整理进展的必定走势。(2)论文在浅析土地整理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内涵、特点及其相互联系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可持续土地整理的定义。可持续土地整理的内涵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领域的可持续性。以宏观上来看,土地整理有很强的外部性,可持续土地整理应在保证所引发的环境损害和生态损害最小的前提下,缓解国家经济社会进展对土地资源的压力,同时尽可能的将土地整理与景观建设、村镇进展等内容相结合,努力实现外部效应最大化,并最终实现区域的可持续进展,这是可持续土地整理的宏观基础。以微观上来看,包括三个方面,首先,通过土地整理,要能够解决制约当前土地利用的主要不足,增加耕地面积,保护并提升土地的自然生产能力和生产潜力,增强土地的抗风险能力,这是可持续土地整理的自然资源基础;其次,土地整理作为一种工程技术活动,其可持续性还体现在项目本身的投入产出联系上,既要注重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提升土地整理的直接效益,又要注重资金的利用效率,这是可持续土地整理的经济基础;最后,土地整理作为一种权属调整行为,其可持续性还体现在,在不损害土地权利所有者权益的前提下,能够合理的调整、分配土地整理收益,得到公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这是可持续土地整理的社会基础。(3)论文浅析了国内外土地整理可持续进展评价及其相关评价的探讨进展,重点浅析了目前土地整理可持续评价的不足之处。笔者认为,目前土地整理可持续进展评价的主要不足在于:①土地整理可持续评价是一种涵盖宏观与微观的、多维度多目标的综合评价,是一定时期宏观层面政府进展目标与自然、经济、社会、生态可行性之间的一种协调性评价或耦合评价,也是微观层面具体的工程技术措施引发的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之间的一种协调性评价,前者可以衡量区域土地整理项目实践的宏观效果,有助于科学安排区域土地整理进程和改善宏观管理决策,后者可以衡量土地整理项目实践的微观效果,保障项目规划设计与案例实施的合理性。而目前的土地整理可持续评价系统尚不改善,现有探讨多集中在微观典型项目的评价上,加之现有的微观评价成果中尚未提炼出普遍影响土地整理可持续性的关键指标或指标系统,如果项目区域变化或尺度放大,则其适应性有待考证,因而开展宏观层面的土地整理可持续评价,改善微观层面的土地整理评价策略十分必要。②虽然也有学者以宏观层面开展了土地整理可持续评价,但受制于数据采集的困难,其评价缺少一定的时间跨度,不能较好的反映区域土地整理进展全貌及其与区域经济社会进展的相互联系。③由于区域的整体性与异质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土地整理项目,分区开展土地整理可持续性比较探讨十分必要。④土地整理可持续进展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推进土地可持续利用,而目前的评价往往停留在“就评价论评价”的阶段,尚未通过评价去揭示土地整理立项、规划设计、建设与实施效果之间的内在机理,尤其缺乏对微观层面工程技术重点、措施与可持续之间内在机理的浅析,因而尚未提出针对性的政策措施。(4)论文剖析1997年重庆直辖以来土地整理进展的特点及其机理。特点:1999年及以前,重庆市土地整理进展缓慢,土地整理项目数量少、规模小、投资小。2000-2010年,全市土地整理基本稳步进展,土地整理项目的数量、投资、实施规模、新增耕地等指标全面放大,并在2009年形成一个峰值。不同级别土地整理项目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十地整理进展的影响因素在于:①不同的投资主体有不同的目标导向,不同的目标导向决定不同的行为历程与结果,这是土地整理进展的内在动因;②土地资源禀赋差别是形成土地整理空间分异的基础。③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占补平衡制度是土地整理进展的外在动因。(5)论文以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构建土地整理的运转机制,为浅析可持续土地整理的影响因素,构建可持续土地整理评价的指标系统奠定基础。(6)论文运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并结合熵权法和TOPSIS策略,以宏观层面对重庆市十地整理可持续进展开展了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重庆市土地整理可持续进展水平总体不高,可持续评价值基本位于0.2-0.6之间,属于弱可持续性。以时间进展来看,其可持续评价值基本呈现为一个倒U型形状,其中,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相差近3倍,变化幅度很大,说明土地整理可持续性不太稳定。宏观层面影响土地整理可持续性的理由在于: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耕地(包括三峡工程淹占)是导致重庆市土地整理可持续水平较低的主导理由;②耕地占补平衡情况是影响土地整理可持续进展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其相关性并不大;③耕地资源状态是其中容易被忽略的重要因素,也是前期土地整理实施情况的一种反馈。(7)论文在划分土地整理目标功能区的基础上,结合分区选点,采取基于层次浅析的模糊综合评判法,以微观层面对重庆市土地整理可持续进展展开定量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三大土地整理目标功能区的可持续进展评价均为中,为弱可持续进展状态,这与宏观评价的结论相同。土地整理普遍在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田水利交通基础设施,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提升农民收入,推动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单项效益来看,大都市近郊农业导向型土地整理区的经济效益较好,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土地整理效果与区域资源禀赋密切相关。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全市土地整理可持续进展水平不高,主要理由不尽相同。就共同理由来看,一是投资不足;二是土地整理普遍重视新增耕地面积,对改善耕地质量重视不足;三是山地丘陵地区土地整理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四是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8)论文结合宏观和微观层面的评价结果,探讨了推动土地整理可持续进展的对策。一是可持续土地整理需要结合区域实际,体现区域差别。二是将提升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和改善耕地资源状态放在土地整理的首位。三是加强资金投入和对区县级土地整理进展方式的引导。四是加强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土地整理项目案例设计、工程技术策略与程序的比选探讨,增强其科学性。五是注重3S技术手段和论述策略的结合运用,实现对土地整理可持续评价的动态监测。论文的可能革新点在于:(1)论文以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土地整理的运转机制,通过浅析土地整理在区域经济社会进展和土地管理制度共同作用下的“妥协”历程,以及区域土地整理集合、微观土地整理方式对土地利用单元和土地功能的实施结果,为浅析可持续土地整理的影响因素奠定了基础。据此,建立了可持续土地整理评价的指标系统。(2)论文以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以时间和空间两个尺度对土地整理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转变了过去对微观单个项目抽样评价的思路,在改善土地整理评价论述与策略方面具有一定革新性。(3)论文注重对土地整理空间分异现象规律的浅析,在微观层面结合土地整理目标功能性分区进行评价,总结了不同区域典型的土地整理方式,对指导不同地区的土地整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作用。(4)论文探讨发现,传统的土地整理管理决策和较落后的技术支撑系统是导致土地整理可持续进展程度不高的重要理由,提出科学统筹安排区域土地整理进度与方式,重视耕地质量提升和生态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土地整理的关键,关键词:土地整理论文可持续进展论文土地整理目标功能区论文PSR模型论文

    摘要8-12

    ABSTRACT12-16

    1 文献综述16-41

    1.1 国内外土地整理进展概况16-24

    1.1.1 国外土地整理进展概况16-19

    1.1.2 国内土地整理进展概况19-21

    1.1.3 国内外土地整理实践经验21-24

    1.2 可持续土地整理的提出24-31

    1.2.1 土地整理的内涵24-26

    1.2.2 可持续进展论述26-28

    1.2.3 土地整理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28-30

    1.2.4 我国土地整理实践中的主要不足30-31

    1.3 可持续土地整理的内涵与论述依据31-34

    1.3.1 可持续土地整理的内涵31-32

    1.3.2 可持续土地整理的论述依据32-34

    1.4 国内外土地整理可持续评价的相关探讨进展34-41

    1.4.1 土地整理经济效益评价探讨34-35

    1.4.2 土地整理社会效益评价探讨35

    1.4.3 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探讨35-37

    1.4.4 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探讨37-38

    1.4.5 土地整理项目后评价探讨38

    1.4.6 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探讨38-39

    1.4.7 土地整理可持续评价探讨39

    1.4.8 文献述评39-41

    2 绪论41-45

    2.1 论文的选题背景41-42

    2.2 论文的探讨目标与探讨内容42

    2.3 论文的技术路线与探讨策略42-45

    3 重庆市土地整理进展概况45-64

    3.1 重庆市概况45-47

    3.1.1 自然地理条件45-46

    3.1.2 社会经济条件46-47

    3.1.3 土地利用近况47

    3.2 重庆市1999年及以前土地整理进展概况47-48

    3.3 重庆市2000~2010年土地整理进展概况48-55

    3.3.1 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宏观背景48-50

    3.3.2 全市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概况50-54

    3.3.3 三峡库区土地整理移土培肥工程项目概况54-55

    3.3.4 市级土地整理项目特点55

    3.4 重庆市2000~2010年区级土地整理项目特点浅析55-62

    3.4.1 区级土地整理项目动态变化特点55-56

    3.4.2 区级土地整理项目空间分异特点56-59

    3.4.3 区县投资土地整理项目类型划分59-62

    3.5 重庆市土地整理进展特点的影响因素62-64

    4 重庆市土地整理可持续进展的宏观层面评价64-80

    4.1 土地整理运转机制与可持续土地整理64-67

    4.2 可持续土地整理的影响因素识别67-70

    4.2.1 宏观层面67

    4.2.2 微观层面67-70

    4.3 构建可持续土地整理评价指标系统的原则70

    4.4 土地整理可持续进展评价的PSR模型70-75

    4.4.1 PSR概念模型70-71

    4.4.2 PSR模型指标系统的构建71-73

    4.4.3 数据来源73-75

    4.5 PSR模型的评价策略与历程75-78

    4.5.1 数据标准化75-76

    4.5.2 确定指标权重76

    4.5.3 TOPSIS评价策略76-78

    4.6 评价结果及其影响机理浅析78-80

    4.6.1 评价结果浅析78-79

    4.6.2 影响机理浅析79-80

    5 重庆市土地整理可持续进展的微观层面评价80-95

    5.1 土地整理目标功能区的划分与评价样本选择80-84

    5.1.1 土地整理分区探讨进展80-81

    5.1.2 重庆市土地整理分区划分81-82

    5.1.3 重庆市土地整理分区样点选择82-84

    5.2 评价策略与历程84-88

    5.2.1 指标系统的构建和指标数据说明84-85

    5.2.2 指标权重的确定85-86

    5.2.3 基于AHP的模糊综合评判法86-88

    5.3 不同目标功能区土地整理可持续进展评价结果88-93

    5.3.1 大都市近郊农业导向型土地整理区88-90

    5.3.2 三峡库区生态保护型土地整理区90-91

    5.3.3 武陵山地生态建设型土地整理区91-93

    5.4 小结93

    5.5 重庆市可持续土地整理进展对策93-95

    6 结语95-98

    6.1 论文主要结论95-96

    6.2 论新之处96-97

    6.3 不足之处97-9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