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经济 >> 经济管理 >> 企业经济管理 >当前农民生活消费异动社会学查抄袭率怎么

当前农民生活消费异动社会学查抄袭率怎么

收藏本文 2024-03-21 点赞:4345 浏览:1002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伴随着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农民生活消费结构也相应地突破了生存型结构开始向发展型结构转变。在当前升级剧变的时期,农民的生活消费行为受到各种正负效应因素的影响,呈现出生活消费的符号性、竞争性、超前性以及消费的非理性化趋势等异动特征,因此必须依靠政府和社会力量引导农民的生活消费向科学、文明、健康、可持续方向转型。
关键词:农民 生活消费
异动 政策引导
1009—9646(2009)09—0107—03
伴随着对改革开放成果的分享,特别是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农民生活消费也相应地突破了生存型模式并开始向发展型模式变动。这种由消费水平不断增长诱致的生活消费变迁突出地表现为当前农村生活消费正逐步由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型向追求生活质置提高型转变,由重实物消费向物质和怎么写作消费并重转变,由自给自足性消费向市场化消费转变。即使在农民的生活消费增长慢子收入增长、城乡生活消费的差距和农村社会内部的生活消费差距仍在不断增大的约束条件下,农民家庭耐用消费品依然快速增加,农民生活消费货币化程度也不断提高。
1 当前农民生活消费异动的主要表征
1.1 农民生活消费的符号性增强。商品与劳务不仅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而且具有符号价值。随着农村社区经济的发展,农民在生活消费上的投资越来越高,而这种投资大部分趋向于一些带有符号性特点的消费中。如在表达性消费中,金钱被看成情意的符号,农民的消费行为也便趋向于这种行动逻辑:数额越大,情意也就越多;在时尚性消费中,一些消费物品被看成是不同阶层群体的符号,以此来区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对此农民的认同感较高,也很热衷于那些符号;在仪式性消费中,仪式作为符号,向内群体和外群体传达某种信息,如在丧葬礼上大肆消费丧葬仪式符号,使死者死后踏上幸福之路,以此表达对死者的敬意和孝心,并且在内群体和外群体中留下一个“孝子贤孙”的美称。符号性在当代中国农村中愈演愈烈,而且成为一种潜在的规则。正是由于人人都有表现的需求,若不接受采取符号行动的特点,则在这种熟悉的乡土社会中便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交际危机。
1.2 农民生活消费的竞争性加大。在今天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把消费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来维护自己在农村社区中的道德资本以及社会地位、名誉及声望等,为很多农民所认同。因此农民的消费行为就具有了很强的竞争性特点。比如在必要性消费的农村“建房热”里就表现的十分明显,在表达性消费中礼金的攀升现象更是竞争的结果,在仪式性消费中仪式的夸张也是屡见不鲜等。作为一种较为普遍的农民消费行为特点,消费的竞争性不仅在生活消费领域有其运作的空间,在生产消费领域亦是如此,而这种消费竞争攀比性对于资源的利用产生了严重的浪费,并且对农民之间人际关系发展的影响也较为严重,农民的社会资本存量也因此在不断地缩小。
1.3 农民生活消费的超前性显现。生活消费中的超前消费行为自古就有,而较之今天其规模和数量都为较小,而且这更多的是生存性消费中的无奈之举,也更体现了乡土生活中农民之间的地缘之情。今天,这种消费在农村表现为:在表达性消费中借钱送礼、借钱请客;在时尚性消费中借贷追求时尚,享受生活;在仪式性消费中“打肿脸充胖子”大搞仪式排场、夸张性消费;在娱乐性消费中灰色消费的举债豪赌更亦是如

源于:党校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此。这种超前性消费忽视了自身资本存量的多少,其根本性的问题就在于没有建立在收人预期基础之上,更没有基于对长期消费的考虑而盲目的、无计划的超前消费,并且已经严重超过7某种度的要求。
1.4 农民生活消费的非理性化趋势明显。在人类的社会行动中,由于传统性行动和情感性行动受到主观非理性的影响,前者受到行动者的情感甚至冲动支配,后者对行动的目的和手段缺乏有意识的思考而盲从于习惯,因此两种社会行动的理性成分较低,而这两种类型的社会行动在当代中国农村生活消费中较为普遍。如在表达性消费中,传统习俗的“礼尚往来”由于情感化的作用而成为今天的金钱、礼金的攀比游戏,并且这种游戏在农村已开始有一种约定俗成的趋势;在时尚性消费中,青年农民受到情感的支配盲目地祟尚市民的时尚消费,而忽视或没有考虑到长远消费和近期消费以及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关系等。此外在农村生活消费中还存在着“形式的合理性和实质的非理性”,即过分的理性化导致了非理性的生活方式,造成这一现实的原因是由于把合理性手段当作终极目标来追逐,而每一个过分的理性化要求都不可避免的会导致非理性或不合理现象的产生。
2 当前农民生活消费异动的因素分析

2.1 导致农民生活消费发生变动的正效应因素。

2.1.1 增长的经济收入、增强的社会流动性和扶持性的国家政策为农民生活消费变动起到了基础性作用。经济收八是影响人们消费的主要因素,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长期关注和对农民增收问题的重视使得农民在经济状况上真正有了很大的改观。农村的产业调整优化,农民获得收入途径的增多,都使农民的经济收入有了显著提高,农民手中有了更多的结余可以用于生活消费的投入和改善。而且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逐渐弱化和小城镇建设的发展,乡村和城市的联系融合不断加强,农民的流动性增强,很多农民已经走出农村,脱离了乡村生活,扩大了生活范围,开阔了眼界,消费得到了激发,生活消费需求也因此增多。而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对农村基础建设的投入,也进一步促进了乡村自身环境的变化,农民的消费环境和消费条件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1.2 大众传媒对新的消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宣传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农民的消费观念和行为。由于“三农”问题在我国整体发展中的特殊地位,我国政府对农村的宣传教育传播工作及其重视。20世纪六七年代基本上做到了村村通广播,80年代后开始在农村发展电视,90年代至z004年大力实施村村通电视工程,如今,电视已在农村基本普及,网络也正在向农村发展。广大农民通过大众传媒接触新思想、新文化,感受社会发展的新动态。而生活消费又是一个极其活跃并特别能反映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领域,因此,新的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通过大众传媒的宣传,迅速地影响农民的观念态度,为他们树立了生活消费的榜样模式。大量电视广告和生活怎么写作类资讯栏目的出现,激发了农民更多消费,让他们心目中向往着一种更高更好的生活享受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大众传媒的作用才使传统的乡村由闭塞走向开放,而且开放度越来越大,从而使农民的生活消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1.3 人际传播和农民群体内部消费精英的消费示范作用也对乡村农民整体生活消费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人际传播在我国乡村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土壤,是千百年来乡村社会进步、文化传承、邻里关系、宗族关系、人际关系的重要承载者和纽带。加之我国乡村农民受文化程度和信息消费水平的制约,对报纸、书籍和网络的接触率和
利用程度很低,广播和电视每天虽然是乡村的重要大众传媒,但传播信息的数量、质量和效果,较之城市而言,差距极其显著。因此,在当今农村,人际传播仍是非常重要的传播方式。那些家在农村而身在城市的打工农民多多少少会受到城市生活的熏陶,游走在城市边缘的他们在羡慕城市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会在自己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尝试新鲜的消费体验,重塑自己的消费观念。而他们在与家乡亲人的人际交往过程中必然通过人际传播的方式,把那些新的消费信息和消费理念传播给生活在乡村环境的农民。他们每次回乡的消费行为都会给村民带来心理上的冲击。而农村社会中的“经济精英”和“消费精英”的日常消费活动也会对周围的农民形成一种示范作用,由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构建的人际交往也会使新的消费观念通过人际传播扩散复制。于是那些见过世面、信息灵通、经济宽裕的农民通过语言和行为颠覆着传统农村的生活消费观念和模式,而那些固守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的农民也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并逐渐习惯认可了那些新的消费思想和行为。这必然使得多数农民对生活消费的关注重心逐渐由如何生存转向了如何追求一种好的生活状态,这对乡村农民整体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2.2 致使农民生活消费发生异动的负效应因素。

2.2.1 传统消费观念和陈旧的农户生活方式影响着农民消费行为的选择。一定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是人的文明化和社会化程度的反映,体现着社会环境对人的教化和塑造作用。消费观念与特定的消费约束条件相对应,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而变化。传统农村社会中长期存在的自给自足的生活消费习惯制约了农民的消费需求,抑制消费和过分崇尚节俭的观念影响了农民生活消费的自由度和开放度,使一些农民在日常消费中缺乏主动性,使消费无法成为他们追求经济富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动力。不少农民还存在怕“露富”的心态,有了扩大生活消费范围,提高日常消费质量的条件,却没有增加消费投入的意识和勇气。
2.2.2 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城乡二元结构”已被一些社会学家看作是社会断裂的一种形式。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则经历着一种从“行政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而导致“市场主导型二元结构”出现的,是我们经济生活从生活必需品阶段向耐用消费品阶段的转型。耐用消费品时代的到来促进了工业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但其发展日益与农村经济脱节,在工业经济和商业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没有给农村的经济带来发展,使农村经济严重滞后,这必然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消费能力。而城乡商品供求的二元结构则制约了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使其长期处于一种非规范状态,检测冒伪劣商品轻易进入农村市场,并缺少适合农民生活需求特点的产品。
2.2.3 滞后的农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阻碍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消费。特别是对于落后偏远地区的农村,交通、电网、水利等基础实施建设的不到位不仅阻碍了农民与外界的广泛接触,导致他们的经济状况和思想观念落后,而且也使那些有经济实力购写大件耐用消费品的农户缺少相应的消费使用条件。有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农民贡献很多人力、物力和财力,加重了农户的经济负担,制约了他们生活消费的支出,阻碍了他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而诸如科技医疗卫生三下乡等扶贫兴农公益活动由于缺乏实质性内容和持久性帮助,也没有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起色,农民无论从思想观念上还是日常行为上都没能接受和实践健康、科学、合理的新消费理念。
2.2.4 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制约了农民的信贷消费。当前农民增收还很缓慢,而医疗、教育、农业生产风险等不可预知的因素较多,农民的消费能力严重不足。近些年来,我国虽然对农村的教育制度和医疗制度进行了改革,但新的适合农民特点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体系和医疗卫生保障体系还不成熟不完善。农民的教育和医疗支出呈现了非正常增加现象,即农民享受同等程度医疗卫生及教育怎么写作所付出的

源于:论文大纲www.udooo.com

费用明显高了。此外,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和信贷消费申请条件的近乎苛刻,对于没有大量储蓄又缺少固定收入来源的农民来说,透支性信贷消费更是遥不可及。
2.2.5 落后的乡村教育和农村文化建设制约了农民的生活消费选择。如今的大多数农民还缺乏接受新事物尝试新消费的主动性,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村落后的教育状况和农民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所决定的。科学文明生活技能的缺乏阻碍了农民消费能力的培养,使农民生活消费长期处于上不了层次、出不了品味的状态,这必然导致农民生活和城市的差距极大。同时由于知识水平的局限,广大农民便成了消费中的弱势群体,很多人看不懂产品的相关信息,只是被动地听商家的宣传。他们本身缺乏识别真伪的能力和维权意识,于是成了不法商贩欺骗的对象。再加上农村的商品市场缺乏必要的管理监查,所以农民的消费权益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而权益遭受侵害后,自认倒霉缺乏反抗精神的农民仍大量存在。
3 当前农民生活消费异动的政策引导
要引导农民的生活消费向着科学文明、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就必须遵循适度消费和合理消费的原则。所谓“适度消费”,主要具有两个标准:一是指满足人类生产发展的需要为基础,不超过自然的承载能力和个人生理承受能力,在不降低消费水平的前提下,避免超前消费。而“合理消费”则主要是指农民消费结构的合理化。主要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合理的农民消费结构应该是与农民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消费品市场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第二,合理的农民消费结构应该有利于农民自身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全面提高;第三,合理的农民消费结构应该不断加大农民消费中的文化含量,引导农民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从而有利于促进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农民新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形成不仅需要农民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国家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支持。国家要继续深化改革,逐步完善农村的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消除妨碍农民增收致富的体制性因素,政府应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积极发展经济,切实拓宽农民收入来源,扩大生活领域消费,为提高农民生活消费水平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加强对农村道路、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环境,为促进耐用消费品在农民生活中的普及提供优良的外部条件:加大对农村消费品市场的整顿和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更好地维护农民消费者的权益;消费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等工商企业,应把注意力适当转向农村市场,多生产和销售农民真正需要而写得起的商品,让农民享受更周到的怎么写作,刺激并加速农村居民潜在的消费向现实消费转化;重视乡村的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农民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引导农民开展健康文明的农村文化建设,使他们在树立科学消费观念的同时,提升他们作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提高鉴别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参考文献
易钢、姜峰,《变革中的农村社会问题研究》,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艾伦·斯温杰伍德,《社会学思想简史》,陈伟,冯克制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
[3]富永健

一、《社会结构与社会变迁》,董兴华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4]郑虹娥,《社会转型与消费革命——中国城市消费观念的变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丁汉鹤、毛越诗,《改革以来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学术研究》1999年第3期。
[6]谢永才、李红艳主编,《中国乡村传播学》,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年版。
[7]孙立平,《转型与断裂——改革以来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