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心理学 >> 人际关系心理学 >试析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

试析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

收藏本文 2024-04-18 点赞:33394 浏览:15565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潜力,本文针对如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采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加以简要分析,希望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C DOI:10.3969/j.issn.1672-818

1.2014.02.021

现阶段,受信息环境以及高校教学方式的转变,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思想内容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心理理由也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大学校园中出现的恶性事件给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推动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 积极心理学的概述

积极心理学是新兴的研究领域,主要包含了积极的人格、积极的情绪体验以及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三个方面。与此相对应,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该注意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增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积极体验,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上的成功感,以及生活上的幸福感,进而不断开发大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思维,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培养方面具有独特的潜力,心理教师可以用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弥补传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各种不足之处,帮助大学生解决更多的心理障碍和理由。

2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益启迪

积极心理学的心理健康观可以概括为预防观、幸福观以及积极观三方面,它要求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关注心理理由的负面因素,而且要更加注重对个体潜能的挖掘,加强自我监督管理,通过提高个体自身的积极品质克服心理上的理由,并且用主观的幸福感指标作为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积极心理学倡导培养人的积极品质,在对待困难和复杂的理由时,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去处理。

2.1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预防工作

积极心理学中关于积极预防的理念,可以及时地对学生不良的心理理由进行修补,而不是在出现理由之后再依靠外在的教育力量进行补救。此外,积极心理学认为每个人自身都可以依靠积极的心态、乐观、勇气以及毅力等积极心理品质去抵御心理和精神上出现的疾病,为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地挖掘学生的这种内在的潜力品质,推动学生自身积极品质的培养和锻炼。比如,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生可能会因为自己的长相、身材不敢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内心自卑心理较为强烈,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对于一些因自身性格内向无法与同学正常交往而感到苦恼的同学,教师可以帮助其认识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迪由优秀论文网站www.udooo.com提供,助您写好论文.到自己偏好观察和独立深思的能力。通过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优点,让其逐渐忘却自身的弱点,从而达到有效预防各类心理疾病的教学目标。最后,高校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预防教育工作时,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开展个别性的心理辅导和咨询,有针对性地帮助每个学生克服心理上的障碍,通过对积极品质的强调,提高大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完善能力。

2.2 营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学氛围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增强教师自身的亲和力,与学生以诚相见,不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压抑,而是可以轻松自如地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并体会到幸福感。比如,现阶段依然有很多大学生认为心理健康咨询是有心理理由的人才会做的事情,对心理健康教育有较强的抵触心理。对此,教师应该用自己积极的、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心理偏见,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师生平等交流的良好学习氛围,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真正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主阵地。

2.3 重视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相比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分关注如何矫正学生的心理疾病理由,各大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将教学的注意力集中在培养学生的积极品质方面,通过对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各种理由,从而避开了各类心理理由的发生。马斯洛的心理发展理论中将人的发展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在各种需要不断得到满足的过程中就会激发更高层次的努力动机。为此,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关注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并能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以此来激发每个学生逐步走上自我健康发展的道路。
3 结语
现阶段,在大学校园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为了弥补传统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不足,各大高校可以借鉴积极心理学中的有益因素,充分发挥积极心理学中的人文关怀精神,从挖掘学生的积极心理素质方面入手,帮助每个学生感受到幸福、快乐、成功和希望,鼓励他们用积极的心态去转变环境、适应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烨,薛松.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发[J].才智,2011,(24).
[2]赖晓玲.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9,(7).
[3]唐月芬.积极心理学应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J].学理论,2009,(17).
[4]魏然.以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作者简介:彭捷芳,湖南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邵阳 422000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