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药学 >> 生物药物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38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带状疱疹38例疗效观察

收藏本文 2024-04-06 点赞:28895 浏览:13198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2-3783(2012)07-0357-01
【关键词】带状疱疹;中西医结合治疗;银连解毒汤
通过对38例带状疱疹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可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缩短疱疹消退时间、减少遗留神经发生,提高带状疱疹的治愈率。
带状疱疹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祖国医学称之为“蛇串疮”、“缠腰丹”。带状疱疹皮损特点为带状分布,疱壁坚张、簇状排列,且伴有明显的神经痛,约有半数中老年患者于皮损消退后可遗留顽固性神经痛.近年来,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与护理本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38例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16-78岁,平均年龄47岁,皮疹位于躯干27例,面部者3例,颈项部5例,四肢者3例,皮疗面积平均约5-42cm2,临床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疼痛。

1.2 诊断标准:参考有关资料[1]

疼痛:在发疹前数日局部皮肤有瘙痒、感觉过敏、针刺感或灼热痛,局部淋巴结肿痛,持续7-14天。 水疱:一般在剧烈疼痛后1-3天沿周围神经分布区皮肤部位突然出现成簇皮疹,先为红斑,很快发展成为丘疹、水疱,数个或跟多个呈集簇状或连接成片。水疱成批发生,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簇间皮肤正常。并在1-2周内结痂,治愈后暂时有红三斑或色素沉着,一般不留瘢痕。
位置:好发于胸部和三叉神经分布区,发病部位多为以躯干中线为界限于身体单侧,病程2-4周。

2 治疗方法

2.1 西医治疗: 5 %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清开灵30ml,5 %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穿琥宁20ml静滴,维生素B12500mg肌注日1次,聚肌胞 2mg3天一次。7天为一个疗程,疼痛难忍时给予芬必得300mg口服2次每天,发热者给予药物和物理降温。

2.2 中药治疗

2.2.1 内服汤药:以银连解毒汤为基本方,金银花15g、连翘15g、天花粉15g、丹皮10g、防风10g、赤芍10g、当归10g、川芎10g、大黄10g、元胡10g、乳香6g没药6g甘草6g、水煎取汁400ml、早晚温服,若皮肤红有数片红丘疹,且丘疹集簇者,加红花、桃仁,皮疹在面部加紫花地丁、天葵子,颈项部及上肢加秦艽,葛根。下肢加牛膝,薏米仁,苍术。
2.2.2 外用取中成药六神丸研面,米醋适量,调成糊状,用毛笔外敷患处。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治愈:1周后皮疹消退或遗色素斑,疼痛消失
显效:1周内皮疹完全或部分消退结痂,偶有新疗发生,疼痛减轻。
无效:1周内皮疹未消失或有新疹发生,疼痛不减轻。

3.2 治疗效果:1周后观察治疗结果,治愈32例,显效6例。

4. 饮食禁忌: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食物,禁烟酒、辛辣、海鲜等刺激性食物。

5 典型病例

案1 陈某,男16岁,2004年5月16日初诊。患者于三天前小丘疹并有针刺样痛,自以为蚊虫叮咬对症治疗,但无效果,于次日就诊时可见右胸及右背沿弟6、7、8、肋间隙有成簇丘疹与水疱疹,自诉剧痛。皮疹中间皮肤颜色正常。测体温380C舌红苔黄,脉滑数。便以5 %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清开灵30ml,5 %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穿琥宁20ml静滴,维生素B12500mg肌注日1次,聚肌胞 2mg3天一次。金银花15g、连翘15g、天花粉15g、丹皮10g、防风10g、赤芍10g、当归10g、川芎10g、大黄10g、元胡10g、乳香6g、没药6g、红花6g,水煎二次每次约300ml,二次分服。同时取六神丸适量研面,米醋适量,调成糊状,用毛笔外敷患处。3天后疼痛消失,7天后水疱干燥结痂并脱落。
案2 刘某,女,63岁初诊时见颈项

源于:毕业设计论文致谢www.udooo.com

部有成簇的水疱疹,成簇分布,疼痛难忍,簇间皮肤正常,体温37.60C。除以静脉及肌肉给药外,口服金银花15g、连翘15g、天花粉15g、丹皮10g、防风10g、赤芍10g、当归10g、川芎10g、大黄10g、元胡10g、乳香6g、没药6g、秦艽10g、葛根10g、甘草6g。同样外用六神丸、米醋适量,调成糊状,用毛笔外敷患处。3天后疼痛减轻,10天后疼痛消失,水疱干燥结痂并脱落。
6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该病毒具有亲神经特性,隐性感染或水痘病愈后,病毒平时潜伏于患者脊神经后跟和颅神经感觉神经节细胞内而不致病,但在某些因素导致机体疫力功能低下时,病毒活跃而引起发病,导致神经及神经节段性损伤,出现临床症状,以成簇水疱沿身体一侧呈节段性分布排列,剧烈疼痛为特征[2];无明显季节性,呈散发性;好发部位为胸部、面部,以三叉神经第一支多见,再次为颈部、腰部、骶部、上肢、下肢;受累皮肤呈节段性,有瘙痒、痛感过敏或烧灼痛等,同时出现皮疹,继而发生发展成水疱、甚至脓疱。皮疹消退后常留下常时间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3]中医学认为,此病属祖国医学“蛇串疮”、“缠腰火丹”、“蛇丹”等范畴。现代西医学多以(阿昔洛韦、聚肌胞等)抗病毒、营养神经治疗。《医宗金鉴?外科心法》云:“次症有干湿不同,红黄之异,皆有累累珠形。干者色红赤,形如云片,上起风粟,作痒发热,此属心肝二经风火。湿者色黄白,水疱大小不一作烂流水……此属肺脾二经湿热。”中医认为多因外感湿毒之邪或肝郁化火,脾失健运致湿热蕰结手体内而发,所拟银连解毒汤中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赤芍、丹皮清热凉血、乳香、没药、消肿止痛、散瘀生肌,疏散肝胆郁热,大黄泻火凉血、逐瘀通经之功,当归、川芎行气止痛之功,临床上在西药抗病毒、营养神经等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配合中药口服同时加中成药外敷。明显缓解疼痛、缩短疱疹消退时间、减少遗留神经疼痛发生,提高带状疱疹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王宝玺皮肤科诊疗常规[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
[2] 吴志华.皮肤性病学[M]广东科技出版社,2008:80.
[3] 赵志强,苏圣虎,包世华.微波治疗带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康复》,2002,6(6):84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