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哲学 >> 思想哲学 >谈儒道先秦儒道哲学中水象

谈儒道先秦儒道哲学中水象

收藏本文 2024-01-23 点赞:15772 浏览:70178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论文主要探讨的是先秦儒道哲学中的水象,以《论语》《孟子》《道德经》和《庄子》四个文本为主要考察对象。产生于战国时期的儒家和道家长期流传,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有着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孔、孟、老、庄作为两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以水比德、以水喻道,把“水”这个意象和理想中的人格,和至高无上的道联系在一起。这是先秦哲学的一个特点,也对以后哲学和文学的进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所以,本论文选择了“水”象来进行探讨,想要以修辞这个层面来观察儒道思想上的差别,及其带来的影响。第一章到第四章,对《论语》《孟子》《道德经》和《庄子》中的“水”象分别进行了考察。它们都取法于水,但侧重点各有不同。孔子通过水象,表达了他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态度,在他观水的背后,是浓浓的人文情怀。孟子则主要通过水象,阐发自己的性善说和德教思想。而老子则将水象发挥到了极致,整部《道德经》都弥漫着水的隐喻。庄子则通过“水之清”和“水之静”,阐述了自己朴素的人性论和虚静的得道者境界,又通过“海洋”这个意象阐述了对人间逍遥的追求,留给人的印象都很深刻。第五章,考察了“水”象背后的一些不足,主要是对水的哲学本原性的探讨。首先考察的是《管子·水地》篇对“水是万物之本原”的阐述,接着梳理了“五行”和“五材”概念的进展,证明先秦哲人对水的本原性可能早就有所认识。所以,他们在阐发自己的思想时,才会不厌其烦地利用水这个意象,不单单是因为水可以被附会诸多优秀的品质。经过孔、孟、老、庄对水象的巧妙利用,水象和其阐发的概念之间逐渐形成了互喻。这是一种修辞,也是一种思维——类比思维。与类比思维相伴随的是观物取象的重要传统,它一直贯穿在“六艺”和先秦诸子的文章中。由于先秦哲学所确定的概念和原则在中国思想史上影响很大,孔、孟、老、庄在文化史上的地位非常崇高,所以,无论是他们对水这个具体意象的选择,还是他们选择的理由,都对中国的哲学和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关键词:儒道论文水象论文观物取象论文

    内容提要3-5

    Abstract5-7

    目录7-8

    绪言8-12

    第一章 《论语》中的水象12-24

    第一节 水象背后的情怀和生命意识12-19

    一、智者乐水13-17

    二、逝者如斯17-19

    第二节 《论语》中的水象和“道体说”19-21

    第三节 “孔子观水”的理由和影响21-24

    第二章 《孟子》中的水象24-30

    第一节 孟子的性善说和仁政思想24-27

    第二节 《论语》和《孟子》中水象的差别27-30

    第三章 《道德经》中的水象30-36

    第一节 《道德经》中的水象和水之“道”30-33

    第二节 老子和水33-36

    第四章 《庄子》中的水象36-45

    第一节 《庄子》中的水象:以“清”喻道36-38

    第二节 《庄子》中的水象:以“清”论人38-40

    第三节 《庄子》中的海洋意象:无奈和逍遥40-41

    第四节 老庄水之道之比较41-45

    第五章 水象背后的不足45-49

    第一节 水的哲学本原性45-47

    第二节 “五行”和“五材”47-49

    结语49-51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