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汉语言文学 >> 外国语言 >试析中西方中西方绘画中“意象”

试析中西方中西方绘画中“意象”

收藏本文 2024-03-03 点赞:13561 浏览:5765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中西方绘画在不同历史和文化背景中,形成了各自的发展轨迹和艺术特色,对“意象”的表现和解读,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中国绘画中意象的“形”与“神”与西方绘画中意象的“真实”与“变形”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和感悟;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中西方绘画艺术又逐渐融合,并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中西方绘画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意象”这一概念早在《周易》中就被提及,有“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的说法,当然《周易》中的象是符号化的,概括世间万物的抽象符号,属于哲学领域。在绘画中的“意象”也遵循着“立象以尽意”的原则,用具体的物象或者抽象的符号来传达情感和思想,描绘客观世界和精神世界。

一般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在人类艺术起源的初期,比如在岩画和壁画阶段,中西方绘画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相似之处,一般都是用现实世界的具体形象和意象来记录真实的社会生活和场景。但随着哲学、宗教以及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中西方绘画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起来。西方绘画走向科学和理性,解剖学、学、光学等科学知识被运用到绘画创作中,严格的焦点,真实地表现光线和色彩,写实主义的绘画风格发展和盛行起来。到文艺复兴之后,各种新的思潮不断涌起,对自由和人性的追求,使得西方绘画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印象派、抽象派和立体派等画派相继产生,绘画作品中的意象也变得更加朦胧和抽象,更注重表达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
中国的绘画艺术,是在中国特有的历史条件、社会生活、文化氛围内产生、成长、壮大的独特艺术形式,其创作思路、形式是以意象为重要核心的形神兼备的表现艺术。不管中国历代的审美和绘画技术差异有多么大,中国绘画始终没有偏离意象的轨道。形象塑造的意象性,可以说是中国绘画最本质的要求。在构图上有散点之形,在意境上有气韵生动之说,从而产生“形神”关系之理,它在人物画上表现为身心的关系;在山水画上表现为天人的关系;在花鸟画上表现为物我的关系。以至所有中国画的传世佳作都能达到其他画种难以追求的空灵境界。

一、中国绘画中意象的“形”与“神”

中国绘画艺术的产生,是以深厚的中国文化和历史积淀为背景的。中国的绘画作品融合了儒、释、道的哲学思想,儒家思想中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把自然界的景物同人的高尚的道德情操结合起来,使得“寄情于山水”的意象绘画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佛教中的“空”与“静”,也给中国绘画增添了不少飘逸和灵动;道家思想的“大音稀声、大象无形”,更为中国绘画中“形”与“神”的传递与结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谢赫的《古画品录》以六法的标准系统地评点绘画。谢赫将“气韵生动”推为六法之首,充分说明谢赫推崇“意象”在绘画中的地位。气韵就是顾恺之所说的神似,谢赫自己也称气韵为神韵。谢赫时代的绘画主要是肖像画和人物故事画,气韵的本义是因人物的精神气质而生动。后来,气韵生动的范围扩展到山水、花鸟等各种题材的绘画,并且成为整个绘画艺术性的一种衡量标准,甚至笔墨效果也包括在内。如果没有意象艺术的思潮存在,气韵生动的含义也很难得到发展。

二、西方绘画中意象的“真实”与“变形”

早期的西方绘画,注重以逼真的手法来表现事物,利用光和色彩的变化来展现真实的客观世界。于是,科学和理性的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到绘画技巧上,使西方绘画显得真实、客观,在细节上更加耐看,而对于初学绘画的学习者来说,也更容易把握。然而,当新的追求自由的思潮兴起时,那些早已厌倦了刻板的绘画方式的画家们,自然而然地走向了另外一种艺术表现的极端,他们更注重通过绘画的意象来展现复杂的精神与情感世界,让人们通过欣赏绘画作品,去解读和思考人性和精神理念的深层内涵,形象的真实变得不那么重要,反而是那些抽象、夸张、变形的意象更好地表现了现代社会中人类精神世界的真实。
例如,马格利特的《烟斗》这幅画,是在一个貌似稳定的画架上,这幅在画架上的画,酷似教室里的黑板画,而这个画架的架子是不合比例的,似乎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但半空中却漂浮着一个大的、像幽灵似的烟斗。当游离的“字”和游离的“画”破碎后,无名无字的“物象”仍然高悬,虽飘忽不定,但仍清晰如“画”。其实这是马格利特常用的手法,以真实画面之间的独特的处理,来表现“现实”与“梦境”,“实境”与“心境”“物象”与“意象”之间的沟通关系。

三、中西方绘画艺术的互补与融合

中国绘画艺术从一开始就注重个人的领悟和品味,注重精神和理念的传达,似乎技巧和方法都变得无形,这也正是东方艺术的特点,难怪有人认为东方的艺术才是艺术的最高境界。西方绘画的艺术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可借鉴的、科学的绘画技巧和方法,在色彩的运用和光线的处理上,为绘画学习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和有效的指导,现代西方绘画更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想象空间。在后现代文化的语境中,多元化的倾向逐渐鲜明起来,中西方绘画的观念、材料以及表现手法上都不断地融合,兼容并蓄,取长补短,绘画风格和艺术风格的界限也逐渐变得模糊起来。各种画派之间的融合和交流,也使得绘画艺术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和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韩雅怡,包敏辰.中国画的“意象”与“意境”[J].新闻爱好者(理论版). 2008(11)
姬国强.中国画美学价值研究[J].作家.2008(18)
[3] 李广南.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空间建构比较研究[J]. 大众文艺. 2010(02)
[4] 张天娇.情物相融——浅析中国画的意象造型[J].电影文学. 2007(21)
[5] 易菲.从视觉思维角度谈中国画的艺术特征[J].法制与社会. 2006(2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