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学 >> 畜牧兽医 >64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

64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

收藏本文 2024-02-27 点赞:5588 浏览:1587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来我院接受治疗怀疑颅内动脉瘤的23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CTA和DSA检查,充分运用容积再现技术和最大密度投影对颅内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颅内血管的位置关系进行评价,并以DSA检查结果为对照。结果:232例中CTA漏诊3例,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8.3%、98.5%、98.4%、99.2%、98.6%;DSA漏诊4例,其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率、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8.8%、100%、98.8%、98.4%、95.2%,两种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临床诊断中准确率高,而且无创、安全、准确、可靠,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螺旋CT;颅内动脉瘤;CTA;血管造影技术。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壁异常膨出,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是临床上主要以先天性为多见,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原因[1]。其以自发性脑出血、动眼神经麻痹引起的一系列症状、脑血管痉挛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点,颅内动脉瘤破裂进展快,致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其病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对232例患者进行64排CTA检查并全部进行全脑DSA检查证实比较两者对动脉瘤的诊断异同评价64排CTA在临床脑动脉瘤诊断方面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1月~2011年10月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232例,其中男127例,女105例;年龄10~88岁,平均(49.82±5.83)岁。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68例,颅内血肿48例,脑室出血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合并颅内血肿10例,脑室出血合并颅内出血8例,脑积水入院6例,外伤入院3例,其他2例。所有患者均行CTA、DSA两种检查,两种检查相隔1.5h~6d,平均(

3.31±0.96)d。

1.2 方法

1.2.1 CT扫描技术 64排CTA检查使用GE64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选择高质量(HQ)扫描,120KV,自动毫安,扫描层厚0.625mm,螺距1mm,连续扫描数据采集,0.625mm图像重建,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非离子对比剂(优维显),速率4~5ml/s,总量50~70ml。主动脉弓层面触发扫描,原始数据传至Simenssyngo工作站仪器。
1.2.2 CT图像后处理 原始图像传至工作站,采用SVR(遮盖容积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MPR(多平面重建)、SSD(表面遮盖重建)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
1.2.3 DSA检查 采用GE公司制造的LCV+DSA造影系统进行DSA检查。应用Seldinger股动脉穿刺技术,优维显造影剂,行双椎动脉及双侧颈内动脉造影,注射压力200Psi速度4ml/s,总量7ml3.5帧/s,对可疑动脉行240°旋转成像,用量3ml/s,总量24ml,延迟1s,图像采集15帧/s,根据检查图像详细标记颅内动脉瘤的大小、位置、数目以及其与周围血管、神经的关系。和DSA及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CTA的精确率[2]。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

2.0进行数据处理。采用计数资料的×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临床诊断标准,在232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中,有122例患者无颅内动脉瘤,110例患者被确诊为动脉瘤,其98例1个动脉瘤,12例2个动脉瘤。动脉瘤主要分布在后交通动脉所占比例为45%,前交通动脉处32%,大脑中动脉M1段8.2%,大脑前动脉A1段10.2%,A2段9.4%,动脉瘤大部分为囊性83%,不规则形10%,梭形7.5%,瘤体大小为0.92~19.60mm,平均大小为(5.62±3.35)mm。详见表1。在232例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检查中,CTA漏诊3例,漏诊率为1.29%,而DSA漏诊4个,漏诊率为1.72%,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8.3%,DSA诊断敏感性为98.8%,CTA诊断的特异性为98.5%,DSA诊断特异性为100%,CTA诊断准确性为98.4%,DSA诊断准确性为98.8%,CTA的阳性、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9.3%、98.6%,DSA的阳性、阴性预测率分别为98.4%、95.2%,可见CTA与DSA两种检查对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其就诊原因大部分是由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的一系列的临床症状,由于其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等特点,及时准确地对颅内动脉瘤作出诊断是减少SAH的发生,降低致残率、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传统认为,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3」。但美中不足的是,DSA在分辨动脉瘤的三维形态和空间关系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检查费用高、有一定的创伤性、禁忌证多等。而CT血管造影(CTA)是利用螺旋CT对所要检查的层面进行不间断的连续立体扫描,之后运用专门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再次形成血管立体图像。CTA通过容积重建(VR)、表面遮盖法(SSD)和最大密度投影法(MIP)进行三维重建,使一个生动形象的动脉瘤的立体形象展现在屏幕上,通过图像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动脉瘤的形态、大小、位置、生长方向及其与周围器官、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
64排CT真正实现了各向同性的体素、重组图像在任意断面均达到相同的分辨率,配合强大多样的后处理软件,使血管成像图像更为精细。本组232例CTA脑血管成像

源于:大学生毕业论文www.udooo.com

检查成功率达到99.2%。我们认为,CTA除了在反映动脉瘤三维形态和空间关系方面的优点外,还有以下优势:1.无创伤及并发症产生图像空间分辨率高,可检出直径小于3mm的动脉瘤,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可清晰地显示瘤体、瘤颈和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及颅骨间的关系,可观察瘤腔内有无血栓血管壁、有无钙化。扫描成像时间快,应用独特的处理软件可快速完成后图像处理,通常在10min以内可完成,适用于急症病人。2.扫描速度快、复查方便,且检查血管的同时还可显示脑实质的继发性改变,可显示颅骨结构,方便手术入路的设计,并可通过工作站模拟手术提高成功率[4]。3.应用其他后处理软件血管三维图像,可带有骨性标志,可从任意角度观察[5]判读容易,对于外科手术治疗图像,可以给外科医生提供动脉瘤的直观的三维形态及其解剖定位。4.显示动脉瘤夹闭术后的血管改变、显示动脉瘤夹的准确位置。可作为动脉瘤夹闭术后随访的主要方法。5.64排CTA检查费用较低,仅需静脉穿刺,不需要住院,可以反复检查,射线辐射较DSA少。本资料中64排CTA动脉瘤的检出率达87.5%,与Karamessini[6]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64排CTA的动脉瘤检出率88.7%)。本研究中,64排CTA在前交通动脉瘤和基底动脉瘤的检出率与后期DSA证实的完全符合,体现了良好的临床指导价值,考虑因这些部位血管结构较清楚,无过多的血管转弯,同时这些部位周围无可能影响动脉显影的高密度结构的干扰,故血管及病灶显示清楚。而在诊断颈内动脉虹吸段动脉瘤或颅内小动脉分支的小型动脉瘤时,CTA也有一定的局限性:(1)影像的分辨率尚不及DSA,使其对小动脉瘤的显示不够理想,64排CTA的部分容积效应降低了分辨率,使其显示小动脉瘤的能力下降。(2)颅骨CT值较高,进行去骨减影时,可能同时将部分血管壁减去,血管显示欠佳,从而导致动脉瘤特别是微小动脉瘤漏诊。(3)图像质量影响因素较多,重建过程中,或多或少存在像素的丢失,动脉瘤破裂出血后的血管痉挛及血肿压迫等原因,导致造影剂不能进入动脉瘤腔内[7]。即使是被称为金标准的DSA检查,也会受到如血管痉挛等因素的影响,动脉瘤的诊断需要更严谨的分析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总之,CTA能快速、无创、有效地诊断颅内动脉瘤,特别适用于急症患者的动脉瘤筛查,所提供的信息对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帮助。
CTA是一种无创检查,与DSA进行比较,其具有创伤小、时间短、费用低等特点,其最主要的优点是能够准确地提供动脉瘤的三维立体位置与结构,而且还可以进行电影回

源于:论文的基本格式www.udooo.com

放,不受血管重叠的限制。64排CTA作为无创检查颅内动脉瘤的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可替代DSA单独对动脉瘤进行诊断,作为颅内动脉瘤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8],特别是在诊断前交通动脉瘤及大脑中动脉瘤,但在高度怀疑有颈内动脉瘤及颅内小血管动脉瘤时尚需进行DSA检查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
[1] 江金带,李扬彬,谭理连,等.SCTA在微小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2,6(3):139.
[2] 漆剑频,肖明,王承缘.脑动脉瘤CTA与DSA对比检查研究[J].放射学实践,1998,13(1):18.
[3] 付享征.复发性脑梗死7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0):47-48.
[4] 马睿,周存生,柳澄,等.CT 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0,34(7):476.
[5] Matsumoto M, Nakano M.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guided surgery of acutely 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J].J Neurosurg,2001,94:717-727.
[6] Karamessini MT,Kagadis GC, Petsas T,et al.CT angiography with three-dimensionaltechnique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 comparision with intra-arterial DSA and the surgical findings[J].Eur J Radiol,2004,49(3):212-223.
[7] 宋晓娜,曹喜才,王金胜,等. 前、后交通动脉瘤DSA 与64排CT 诊断的对比研究[J].天津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1):21-23.
[8] Anderson GB,Ashforth R ,STEINKE de,et al.CT angiography for detection of cerelwal vasospa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ubarachmoid hemorrhage[J].Am J Neuroraiol,2000,21;11011-1015.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