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新闻传播 >> 新闻采访 >经济新闻报道视角选择学报

经济新闻报道视角选择学报

收藏本文 2024-04-14 点赞:25785 浏览:11919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经济新闻在新闻报道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是媒体在施展深度报道、开拓第二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流于一般的新闻事实报道,往往以数字和术语充斥文稿,缺乏生动性而显得枯燥。那么,如何让经济新闻更鲜活,更能吸引受众呢?我们认为,视角选取尤为关键。

一、贴近百姓,善解百姓,有百姓意识

好的经济新闻报道,都能换位到百姓视角,在轻松的讲述中,反映大思想、大主题,使其更加贴近百姓、善解百姓,让人信服。以《内蒙古日报》2009年5月10日一版刊发的《我区平均每天诞生325位小老板 》为例。2008年底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全国上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下岗、失业成为高频词汇。如何适时传递国家和地方采取的政策措施,如何发挥新闻舆论的引导作用,去激发民众树立信心,积极应对危机,成为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2009年5月初的一条“全区个体工商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6.43%”的信息,预示着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效应已开始显现。但怎样让这则振奋人心的新闻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只有选择平民化视角,巧妙将令人费解的“全区个体工商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6.43%”经过计算翻译为“我区平均每天诞生325位小老板”,以此切入,并很自然地引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自治区出台多项政策保就业,尤其是鼓励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更是深入人心。这则新闻之所以平实中蕴含着震撼,就在于它站在百姓角度,在提供有价值就业信息的同时,使人们在经济低迷环境下唤起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实现了信心的回归。

二、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要以小见大

如何将经济报道变得有声有色,小切口入手已是众多媒体常用的表现手段。选取“小”,不是说任何一件小事都能成为新闻报道的素材,要通过用小事来印证所要表现的观点,最终表达的是“小”中的“大”,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要用党的方针政策衡量小事,用全局的观念衡量小事,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以小见大。以《内蒙古日报》2007年6月11日一版刊发的《“风来了,我们的确没有看到沙尘——中外记者见证太仆寺旗和多伦县京津风沙源治理”》为例,这则新闻稿的目的, 就是以国外20多家新闻机构的30多名驻京记者来我区采访为契机,向全世界宣告,我们的生态环境治理已经有了很大的成效,北京奥运一定会办成绿色奥运。内蒙古境内的浑善达克沙地是距京津地区最近的风沙源,如何消除各国对京津地区环境的质疑,干巴巴的说教显然不会有更好的宣传效果。现场采访时,当太仆寺旗副旗长张宝文在介绍治理工程项目时,正好刮起了风。张旗长笑着说:“你们来得正是时候,现在起风了,你们看看,这风里有没有被卷起的沙尘?”“风来了,我们的确没看到沙尘!”现场的记者们兴奋地叫了起来。张旗长接着说:“这就是我们这几年治沙的效果。沙地减少了,即使有风,也不会就地起尘。”还有什么语言比这更具影响力和说服力的呢?“风来了,我们的确没看到沙尘!”这看是一件小事,但置身于北京奥运背景下,其意义就不仅限于此了。

三、政策监测,预测分析,需高瞻远瞩

在经济新闻

摘自:硕士论文答辩www.udooo.com

报道中,解读政策占有相当的比重。新政策出台,究竟会给百姓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受众越来越倾向于媒体对政策的监测,进行预测分析。如何对形势和政策进行很好地解读,媒体就要以观望者的姿态进行前瞻。以《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出台为背景,《内蒙古日报》及时跟进政策解读,并创新报道手段,于2010年2月3日及时推出专题《五大关键词诠释新医改》,将全民覆盖、倾向基层、均等化、零差率、公益性五个关键词,从百姓声音、政策解读、自治区推进医改进程和专家建议几方面进行全方位解读。2月24日刊发的《“看病难看病贵”》则提出“看病难:兴建医院,培训医生;看病贵:降低药价,减少支付”的判断和方向。
由此可见,只有站在百姓视角,通过身边的事例,拉近与受众的距离,令受众切身感受到经济与其密切的联系,才能写出好看、实用的经济新闻报道。
(作者单位:内蒙古日报社)
责任编辑:陈玉文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