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衔接要求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衔接要求

收藏本文 2024-04-13 点赞:6838 浏览:2319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2095-3089(2013)17-00-01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一个世界性的教育问题,我国早在90年代初就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开展了幼小衔接课题的研究工作。从对策的角度看,幼小衔接的问题涉及到多个层面,主要是政策层面、主体层面和内容层面。本文重点探讨属于微观层面的主体和内容方面的对策问题。

一、形成合力育人

教育主体间的衔接。幼小衔接,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师要通过到小学听课、参加相关培训等方式,充分了解儿童进入小学后所要面对的语文学习任务与要求,以及学习方式和环境的改变,有针对性地做好入学准备工作。还可以定期组织儿童参观小学校园和小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让儿童不仅做好能力上的入学准备,而且在心理上做好准备以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新生活。小学教师也要主动与幼儿园教师沟通,深入了解儿童在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特点的基础上,确保语文学习任务与要求的连续性。还要注重通过模仿幼儿园环境、组织学生回忆幼儿园生活等方式,引导儿童回忆和分享在幼儿园渡过的美好时光,同时感受小学这个新的大家庭亲切而友好的氛围,为儿童实现顺利过渡奠定基础.
幼小衔接,学校的作用也很重要。这种衔接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小学和幼儿园结合成一个教育阶段。这方面西方一些学校的尝试很有启发意义:比如美国公立幼儿园基本上设在小学,与小学低级相衔接,英国把幼儿教育和小学低年级教育合并成一个教育阶段,把创设一个完整连续的学习环境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因此,可以把幼儿园与小学设置在一个校园内,推动衔接问题的有效解决。
家长在幼小衔接中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幼儿园教师要经常与家长交流育儿知识,提高学生家长的育儿素质,纠正他们不正确的态度、方法,尤其是要让家长意识到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小学教师要提醒家长注意了解幼儿和小学的区别,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采取正确的教育疗法教育孩子。尤其要帮助幼儿喜爱学校,让他们对小学的学习生活充满向往。

二、增强吸引力

语文教材的衔接教材衔接体现的是教材编写的整体性、连贯性和内在逻辑结构。应该说,目前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时已经较好地照顾语文教材方面的幼小衔接问题。现行的国标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者董小玉教授曾说,在编写这套教材时,注重了从终身教育背景下语文教材对幼小衔接的关照。他们把“放低起点、小步快进、激励自主、成功达标”作为语文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关注学科融合而不忽视语文基础,增强现代意识而不削弱传统文化,为未来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教材通过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文质兼美的课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审美情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比如,在教科书首页,以汉字娃娃简洁生动、富有亲和力的卷首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拼音教学中,引入大量贴近儿童生活和孩童情感的儿歌。因此,语文教材对幼小衔接的关照是要把握教材的吸引力,要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关注生命力

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在现有政策、教材等不变的情况,改变教学方法,可以很大程度地推动幼小衔接.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方法要作三点改进:一是有张有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能力。二是开展趣味竞赛活动,让幼儿体验胜负,培养上进心。三是适当调整学习方式。小学教师教育方法的改进也有三点:一是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二是调整评价方式,注重个体的可持续发展。三是采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些都是很有启发意义的建议。
我认为,语文教学方法的衔接核心在于以恰当的方式向学生展现出语文教材资源的生命力。语文教材,尤其是幼儿园和小学初级阶段的教材,往往都是充满生命力的诗歌、童话等儿童作品。这种生命力体现为作品所传达的故事、情节、思想、情感等。能把这种生命力传递给儿童的教学方法就是好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称之为生命教学法。生命教学法有三个要点:第一,要注重整体性:要把教材内容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而不是把它肢解成孤立的字词、句子、段落。第二,要注重趣味性。要让儿童从语文教学资源中发现他感兴趣的东西,把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兴趣作为重点,而不是把学习知识作为重点。第三,要注重形象性。要用形象的语言和描述方式向学生讲解各种知识。生命教学法就是要用形象化的手段,把语文教学教材作为一个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资源传递给学生,进而在教学过程中引起学生的持续不断的学习兴趣。

四、提升推动力

语文教育评价的衔接。目前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等诸多幼小衔接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考试和分数至上的评价方式造成的只要依然用分数来衡量学习的结果,那么就难以转变对知识教学的推崇,就难以把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重点。“评价应关注儿童

源于:论文大全www.udooo.com

是否喜欢口语交际、识字、阅读和写话,是否具有积做主动参与听说读写活动的愿望,是否喜爱故事、儿歌、寓吉、童话等文学作品,是否爱护书籍,是否乐意倾听别人表达自己,是否具有表达自己见闻和感受的自信心,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分享,并有兴趣共同交流讨论”。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