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小学教学 >> 小学体育教学 >简谈培养学生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简谈培养学生运用积极心理学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收藏本文 2024-02-28 点赞:29454 浏览:126890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现有部分学生,特别农村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很差,是令教师头疼的问题,他们不敢与人交流,对不懂的问题不敢发问,影响了学习的进步,久而久之失去学习兴趣,甚至影响心理健康。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语文教学应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多“说话”,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让学生愉悦积极地获得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得以身心健康成长。这主要表现在挖掘语文教育内容中的“心育”因素;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诱导积极情绪 ,树立“说话”自信心;改进教学评价,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增进积极体验 等三个方面。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口语训练;积极情绪;积极体验
积极心理学要求人们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类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等。我将积极心理学引进课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诱导积极情绪和增进积极体验等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下面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1 挖掘语文教育内容中的“心育”因素,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吕叔湘先生曾这样铨释语文教学:“语”是语言,“文”是文字。这里所说的“语言”是口语的意思。这里所说的“文”是书面语的意思。这样看来,语文教学就是口语和书面语的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规定:“听、说、读、写是学生应具备的四种基本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部分初中生,特别农村学生的说话能力令人担忧。广大教师也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对说话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中的潜在能力缺乏明确的认识。有些学生自己也想说,但苦于说话含糊不清,没有条理,这是因为他们知识面窄,词汇贫乏。解决“无米”之急的办法,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心育”内容。其实社会生活的无比丰富,决定了语文内容的丰富多彩。要指导学生多读“美文”、多记“美文”,且在读中将课文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将别人的东西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获得精神的满足与愉悦,从而积累了词汇,丰富了知识面,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2 创设良好课堂氛围,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诱导积极情绪 ,树立“说话”自信心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情绪能通过扩建个体的心理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个体建立起持久的个人发展资源,从而使个体随后的行为变得更有建设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良好氛围,关注学生的心理感受,诱导积极情绪,对于提高语文学习质量,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2.1 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 我们在听课过程中不时能听到一些教师在请学生回答问题时说 “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答案”等,难道除了“我”和回答问题的“你”外,其他人都与问题无关?教师应关注班级每个学生的存在,让每个学生感到自己被注意、被重视,特别是那些学习缺乏自信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用关注去唤醒他们的自我意识。此外,如“这个问题你应该会回答出来吧?若要是该学生回答不出来,不就挫伤了学生的自尊、自信了吗?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应仅仅停留在观念、口号上,而应实在地体现在如教师的言语、态度、课堂教学管理等具体问题上。只有真正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尊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发挥。
2.2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亲近感。 长期以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都不愿说话,即使回答问题也面红耳赤,声轻如蚊。这常使老师感觉“孤掌难鸣”,于是一顿“填鸭”了之。岂不知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课失去了兴趣,上课更不爱“说”。这种恶性循环,严重的影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得在“说”上下功夫。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老师精心设计“说话”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由易到难的训练,如由讲故事、诗朗诵到限内容的口头发言,在循序渐进的训练同时,多给

摘自:本科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学生鼓励性评价。这样一来,会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和亲切感,产生“说”得不错的感觉,从而由不想“说”到想“说”,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说话”的自信心。内容,对学
2.3 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成功感是人类最美好的心理感受之一,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是诱导积极情绪的重要途径。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让成功的快乐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从而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获得心理成长。如教朱自清《春》一课时,老师让学生听范读后自读,肯定学生:这篇散文你读得很有感情,你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其中感情的?和录音比,你认为哪些地方读得比它好?这种赏识,是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提高的。长期赏识学生的回答,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能改变学生的性格,变得爱“说话”、敢“说话”,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3 改进教学评价,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增进积极体验

积极心理学认为,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是发展积极人格和积极力量的一条基本途径。 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科学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给予学生肯定和激励,增进积极体验,让学生获得内化意义的成长。
3.1 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评价。 初中学生由于先天生理因素和后天社会生活体验的不同,个体间存在着学习天赋和认知方式上的差异。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能搞一刀切,课堂中,要注意避免单一形式,千篇一律的“对”、“好”。特别是九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判断和鉴赏力,笼统、一味的“好”,会让他们觉得虚伪,应该要恰如其分的表扬到他们的心坎里,如:有个学生朗读课文,老师说:“你读书真有感情。”又有个学生在语文活动课中说出了三个名人事例,老师说“你的课外知识积累得很丰富。”简短的一句话,老师用真诚、肯定的语气说出来,会让被评价的学生心理上获得满足。这种给予肯定、给予激励性的评价,会让每位学生在努力、进步后都能获得成功体验,更激发他们进一步进取的愿望和信心。
3.2 对学习合作小组进行评价。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适应初中生好胜、好表现的心理特征,还可适当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教学评价中,在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的同时,更应该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如老舍《济南的冬天》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按组分三个代表队,开展朗读擂台赛。这种小组合作竞赛团队的胜利,学生所获得的自我价值感更强;更重要的是小组成员间相互的交流探讨,实际上就是一种相互评价。这能够让班级学生更多体验到参与和被关注;同时,学生在交流、分享中还能促进合作、竞争,培养责任感,提高适应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进初中语文教学,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态度等都有积极作用,值得今后在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心理素质教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