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幼儿园教学 >简述心理问题就业心理理由与对策

简述心理问题就业心理理由与对策

收藏本文 2024-04-07 点赞:28791 浏览:13242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 要:详细阐述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并通过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教育工作、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学会自我调适等几个方面展开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对策探讨

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连续扩大招生规模,至2011年,毛入学率达到27%,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毕业生数量呈现跳跃式增长。这就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并最终引发了一些学生的心理失调。

二、大学生就业常见的心理问题

1.焦虑心理

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挫折而引起的,是一种复杂情绪的反应。面对求职择业,有的人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有的人患得患失,优柔寡断;有的人急于求成,盲目浮躁。一旦在求职过程中事与愿违,就会产生焦虑和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

2.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一种轻视自己、低估自己的自我否定倾向。自卑是一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过度自卑,还会产生精神不振、消极厌世、沮丧、失望等心理现象,久而久之还可能导致自卑型人格的生成。

3.自负心理

自负心理是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在就业过程中,有的大学生好高骛远、自命不凡、眼高手低。一旦有了这种心理,就很容易脱离实际,使自己的择业目标和现实产生极大的反差。

4.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在社会或群体的压力下,个人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群体中大多数人行为一致的现象。表现在就业过程中,就是一味追求所谓的热门单位、热门职业,功利主义、实用主义思想严重。

5.依赖心理

在就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缺乏主动竞争意识,信心和勇气不足,不能主动地参与就业市场的竞争,而是寄希望于学校的安排和家长的奔波,依赖心理严重。

三、大学生就业的心理误区

1.急功近利

相关调查表明:大学生择业时选择的单位性质依次为外资企业(28.27%)、合资企业(1

3.84%)、事业单位(172%)、国有企业(16%)、政府机关(6.34%)。

2.认知偏差

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据调查,有75%的大学新生承认出现过对未来就业与个人发展感到忧虑、不安和彷徨的心理。

3.准备不足

在职业过程中,有的大学生会产生困惑、忧虑、失落等心理;有的大学生则漫天要价,甚至今天签约明天就毁约;有的大学生手中握着数个单位的录用通知,比较着、衡量着却迟迟不决策。凡此种种,都是因为心理准备不足。

4.情绪波动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情绪波动较多表现为焦虑、不安甚至抑郁等消极的情绪状态。一项大学生择业前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择业前抑郁、焦虑普遍存在;并且女生的焦虑水平高于男生,抑郁水平则低于男生。

四、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因素
高校扩招对于大学生而言意味着择业中竞

源于:标准论文格式范文www.udooo.com

争将会愈演愈烈。此外,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的广泛传播,使大学生最先感受到变化和冲击。面对这种变化和冲击,大学生们不可避免地感到混乱、空虚、压抑和无所适从。
(2)学校因素
我国高等教育体制和传统观念向来只注重获得高学分和奖学金,而对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漠不关心。相反,校风不佳、学风不正及单调的校园文化生活,就会出现空虚、失望、郁闷等不良心理。
(3)家庭因素
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在进入大学后首先需要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与别人融洽相处。家庭经济水平较低的贫困大学生心理上易产生自卑,信心不足。而家庭关系不良或家庭结构不健全的大学生易产生自卑、嫉妒、逆反等心理。

2.内部因素

(1)大学生的自身素质
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大学生加大了就业的心理压力。由于大学生的理想与现实脱节,择业时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又由于大学生都属初次就业,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易产生不健康的心理。
(2)大学生所学的专业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冷门专业的烦恼、热门专业的烦恼、艰苦专业的烦恼、学非所爱的烦恼。冷门专业面临社会需求量较小的烦恼;热门专业面临专业对口程度、专业发展方向的烦恼;艰苦专业面临工作地点和环境艰苦的烦恼;学非所爱面临长期闹专业情绪的烦恼。
(3)大学生的性格因素
如果大学毕业生缺乏自觉性和独立性,择业时易产生急躁情绪或自卑心理。如果缺乏坚毅性,易产生畏难情绪,不敢参与竞争;如果缺乏果断性,往往优柔寡断或冒失武断;如果缺乏自制力,则不能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五、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探讨

1.学校应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加强健康的择业心理教育

(1)进行就业技巧的指导,开展健康的就业心理教育
高校就业办公室应广泛宣传国家的就业政策,介绍社会发展状况,通过媒体、网络及时提供人才供求信息,使毕业生对择业环境有全方位的了解。与此同时,还应对毕业生进行有关求职择业的专业知识培训,如自荐材料的准备、面试的技巧等。
(2)进行体验式培训
心理学研究表明,使用传统的培训,培训对象在课堂中仅吸收10%~30%的内容,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遗忘。而“体验式培训”采用科学的“多重感官学习法”,即包括小组讨论、情景活动、角色扮演、行动指南等方式,使培训对象通过亲身体验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

2.大学生必须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

(1)自我反省
大学生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应明确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是什么,自己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在哪里,最适合干什么等。
(2)社会比较
大学生应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在客观上要寻找评价的参照尺度。可以与社会上其他人员作比较,特别是与自己条件、情况相似的人进行比较。也可以通过社会人员对自己的态度及自己参加社会活动(如社会实践)结果的分析来认识和评价自己。
(3)心理测验
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心理学的标准化测验量表,对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职业倾向等进行测验。通过结果分析,明确自己的个性特征,找出适合自己的职业类型。

3.大学生要学会用心理调节的方法进行自我调适

(1)自我转化法
当就业中出现不良情绪时,可把情感精力转移到其他活动中去,如参加有兴趣的活动、学习一种新知识技能等,减轻或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2)适度宣泄法
择业中遇到挫折时,应进行适度的宣泄。宣泄情绪比较好的办法是向知心朋友、老师倾诉及参加打球、爬山等运动量大的活动。
(3)松弛练习法
放松训练可以帮助大学生迅速减轻或消除各种不良的身心反应,如焦虑、恐惧、紧张、头疼等。就业时遇到类似心理反应,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尝试进行放松练习。
(4)理性情绪法
情绪困扰并不一定由诱发事件直接引起,常常是由经历者对事件的非理性观念引起的,如果变非理性观念为理性观念,就可消除情绪困扰,不良情绪就会得到调适。
参考文献:
[1]郑华萍,廖颖.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探析[J].科技与教育,2012(1).
[2]欧晓霞,曲振国.大学生心理健康[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04.
[3]宋长春.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自我调试[J].中国青年研究,2009(5).
[4]孙智凭,初凤林,柳建营.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08.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