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药学 >> 药剂学 >炎环吡酮胺妇科用乳膏剂研制

炎环吡酮胺妇科用乳膏剂研制

收藏本文 2024-03-05 点赞:4877 浏览:15767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据调查,75%的女性一生之中至少患过一次霉菌性炎,由此可见其在女性朋友中的发病率之高。霉菌性炎是一种炎性病变,其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正常内即有此菌寄生,当机体局部环境条件有着异常时就易发病,引起炎症反应。常见于孕妇、、糖尿病病人、维生素B缺乏、免疫功能低下及接受大量雌激素和抗生素治疗者。霉菌性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感染性疾病,由于其特殊的瘙痒,灼痛等不适,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目前,念珠菌感染已成为妇科炎症的首要症因,更令女性朋友苦恼的是,霉菌性炎总是复发,在反复治疗的历程中,对一些治疗药物逐渐产生耐药性甚至并发其他的细菌感染。这就迫切需要一种抑菌范围更广泛、杀菌能力更高效的药物的出现。探讨发现:治疗霉菌性炎可采取一种新型的广谱抗真菌药—环吡酮胺妇科用乳膏来进行治疗。环吡酮胺(Ciclopirox Olamine)又称环吡司乙醇胺,环吡司胺,系吡酮类的衍生物,为一种新型的人工合成药。具有下列特点:对机体皮肤真菌赖以存活的局部组织渗透性很强,对角质层浅部和深部真菌,如体表、黏膜、甲床等有显著的抑菌、杀菌作用;除了同咪唑类(为治疗各种癣菌和细菌感染的常用药)一样能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生长外,对革兰氏阴性菌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较低浓度(1%)即可很好的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同时在较高浓度还可以抑制支原体,滴虫和绿脓杆菌。念珠菌性炎为体外感染,多以局部给药。目前国内上市的外用制剂主要为栓。但栓剂具有释药速度慢、利用不便、出现不良反应不能及时停药等缺陷。故本论文将其制成乳膏剂,大大改善了释药速度、给药量等方面的不足,且国内尚无该药妇科用乳膏剂的上市推广,故本实验具有一定的探讨作用。关键词:霉菌性炎论文广谱抗真菌药论文环吡酮胺乳膏论文栓论文

    中文摘要7-8

    Abstract8-10

    前言10-14

    第一章 环吡酮胺妇科用乳膏剂的制备工艺探讨14-24

    一、最大吸收波长的确定14-15

    1. 仪器与试药14

    1.1 仪器14

    1.2 试药14

    2. 策略与结果14-15

    2.1 溶剂的选择14-15

    2.1.1 无水乙醇溶剂14

    2.1.2 水溶剂14

    2.1.3 甲醇溶剂14-15

    2.2 实验结果15

    二、不同基质环吡酮胺的制备及药物释放度测定15-20

    1. 实验材料和仪器15-16

    1.1 材料15-16

    1.2 仪器16

    2. 策略与结果16-20

    2.1 软膏基质的选择16

    2.1.1 乳剂型软剂基质的制备16

    2.1.2 水溶性软膏基质的制备16

    2.1.3 油脂性软膏基质的制备16

    2.2 各基质环吡酮胺软膏剂的制备16

    2.3 药物释放度的测定16-20

    2.3.1 标准曲线的制备16-17

    2.3.2 不同基质软膏的药物扩散试验17-19

    2.3.3 三种软膏剂的初步稳定性比较19-20

    三、正交试验法优选环吡酮胺基质的配比20-24

    1. 仪器与试剂20-21

    1.1 仪器20

    1.2 试剂20-21

    2. 策略与结果21-24

    2.1 正交试验设计21

    2.2 乳膏刘的制备21

    2.3 实验策略21-22

    2.4 实验结果22-23

    2.5 讨论23-24

    第二章 环吡酮胺妇科用乳膏剂的质量评价24-43

    四、有关物质的测定24-28

    1. 仪器和试剂24-25

    1.1 仪器24

    1.2 试剂24-25

    2 色谱条件的确定25-27

    2.1 检测波长的测定25

    2.2 破坏样品溶液的配置25

    2.3 流动相的选择25-26

    2.4 色谱柱的论述塔板数26

    2.5 最小检测限26

    2.6 空白干扰试验26-27

    2.7 空白溶剂(甲醇进样)27

    3. 有关物质的检查27-28

    五、环吡酮胺妇科用乳膏剂的制备及含量测定28-33

    1. 仪器与试药28-29

    1.1 仪器28

    1.2 试药28-29

    2. 策略与结果29-33

    2.1 处方的组成29

    2.2 乳膏的制备29

    2.3 含量测定29-30

    2.3.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29

    2.3.2 标准曲线的绘制29-30

    2.4 精密度试验30

    2.5 稳定性试验30-31

    2.6 加样回收试验31

    2.7 样品含量测定31-33

    六、稳定性试验33-38

    1. 仪器和试药33

    1.1 仪器33

    1.2 试药33

    2 影响因素试验33-38

    2.1 耐寒耐热试验33-34

    2.2 高湿试验34

    2.3 光照试验34-35

    2.4 恒温加速试验35-38

    七、抑菌试验和体外释放度试验的比较38-41

    1 试验材料38

    1.1 药品38

    1.2 试验菌种38

    1.3 培养基38

    1.4 仪器38

    2 策略与结果38-41

    2.1 抑菌试验38-41

    2.1.1 菌液的制备38-39

    2.1.2 MR琼脂平板的制备39

    2.1.3 试验菌的接种39

    2.1.4 牛津杯的制备39

    2.1.5 结果39-41

    八、家兔初步刺激性试验41-43

    1. 仪器与试药41

    2. 策略和结果41-43

    革新与结语43-44

    综述44-49

    附录49-50

    附图50-5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