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音乐教学 >建构高职语文活动课程系统建构原则

建构高职语文活动课程系统建构原则

收藏本文 2024-04-09 点赞:6008 浏览:19845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 【摘 要】基于高职语文活动课程体系的理论支点,提出高职语文活动课程体系的建构原则包括创造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规范性原则、特色性原则以及层次性原则。
    【关键词】高职语文 课程体系 建构原则
    0450-9889(2013)01C-0072-02
    高职语文活动课程体系是指帮助高职学生获得语文基本能力和有益知识的全部活动。它不仅包括“上课”,还包括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包括显性课程,还包括隐性课程;不仅有室内的学习体验,还包括室外的实践感悟。高职语文活动课程体系始终主张尽可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综合学习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良好实践环境。高职语文活动课程体系首先应该是关于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的一个系统。有了这个系统作桥梁,活动课程体系的先进理念、科学思想才可能转变为教育实践。

    一、高职语文活动课程体系的理论支点

    语文学习有两大源头,一是千百年来积累的人类文化精华,以文本状态出现;二是现实中的语文资源,包括自身的体验,也被称为“即时信息”,以非文本形式出现。无数事实证明,只有这两大源头通过学习者的主体活动做到内外交融,沉淀到学习者的语言图式当中,才能成为个性化的内隐的东西。在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现代高等职业院校当中,语文课程的关键性主体的活动既指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读写活动,更指开放性的社会化生活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尤其是一些与企业文化相对接和融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课程体系必然应该以知识为主要目标,但它强调的是知识的综合性、创新性和广博性,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见表1)。
    传统的语文学科教学重在专门性知识,并按一定逻辑顺序将知识分类;高职语文活动课程则淡化知识分割,淡化学科之间的界限,以问题为中心,将知识学习融于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并在这些过程中高职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等相关的知识,而这些知识能动的转化为能力,往往更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所以,高职语文活动课程体系是着眼于现实、放眼未来,开放语文课堂、打破学科壁垒的大势所趋。

    二、高职语文活动课程体系的建构原则

    (一)创造性原则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似乎追求的是个体技能的熟练性。而未来职场竞争激烈,环境多变,不确定性和多选择性与日俱增,划一的、传统的、封闭的职业生涯设定不再适应历史舞台,强调统一性的高职毕业生难以在未来复杂社会中求得飞速发展。所以近年来社会各行各业对高职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已呼声日高,培养创新能力已逐渐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教育部出台的《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亦指出要在高职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高职语文活动课程体系相比传统学科课程更方便于引导学生潜力的发挥,所以在设计活动内容时,不是过分地将现成的语文知识和技能传递给学生,而是将具有现实性、综合性的问题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对相关人文、文化问题的思辨、探索和解决中,获得积极的创新人格和语言文字技能的锻炼。教师在活动课程中,应不满足现状,不迷信权威,不盲从课本,不流于传统教学形式,而是要勇于抛弃陈规,努力培养创造性高等职业人才。

    (二)主动性原则

    传统的学科知识课程体系,师生围绕教材作单向的接受活动是课程最主要的实施方式,即使偶有穿插小型课堂活动,它过分追求教条化、模式化、静态化、准确性、体系性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特征,仍与含蓄、空灵、多义、重体悟的汉语言文字难以水融。特别是对于已经开始独立生活、学习基本职业技能的高职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更要适应职场的现实状况,引导学生去掌握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技能,因此,以活动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更能得到广泛认同。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由重知识传授转变为重体验和探究,学习模式由静态全面走向动态,已是职教改革的大势所趋。高职语文活动课程体系能让学生在语文能力拓展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自主提出问题,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更能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选择活动对象,在共同探讨中学会交往,学会沟通,学会学习。

    摘自:毕业论文范文格式www.udooo.com

    (三)开放性原则

    实行封闭化课内教育,可使学生减少社会不良现象影响,但他们生活于社会之中,其成长离不开社会,社会既给他们积极影响,又给他们消极影响,从整体上讲,积极因素远大于消极因素。学生应当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经风雨、见世面、受锻炼。学校帮助学生识别是非,正确对待社会上各种影响,自觉抵制不良因素侵蚀,也必须在开放的文化环境里进行。通过分析和实践,开放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是开放中必须积极引导,保证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在影响其道德力的基础上,使其具备正确驾驭各种活动的本领。并不是每一次语文主题活动都以班级授课形式进行,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就业市场调查、学生专业实践归来写作专业实践报告和社会调查报告等,丰富复杂,五彩缤纷的活动均可成为语文活动课程体系的源头活水。

    (四)规范性原则

    语文活动课程体系虽然没有学科课程体系的内在逻辑性,但整个活动应统筹规划,计划的系统性,主题的人文性、设计的合理化,评价的客观化都是语文活动课程体系规范的标志。无论复杂或简单的活动主题,一般都可以分为三个基本阶段来组织实施。第一阶段是语文活动的准备阶段。活动准备阶段的基本任务是提出问题,确定语文活动主题;构成活动小组;制订活动方案以及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条件。在活动准备阶段,指导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地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活动具体目的和任务。第二阶段是语文活动的实施阶段。活动实施阶段的基本任务是运用一定的方法,搜集文献资料和第一手资料,进入实际活动情景,进行具体的活动操作,获得实际的实践体验。第三阶段是总结交流阶段。总结交流阶段的基本任务整理活动过程中获得的资料、经验、结果和感受,形成对问题的基本看法和基本经验,发展听说读写、交际、组织管理等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胸襟视野、情感意趣、人生识见和价值观念。

    (五)特色性原则

    高职语文活动课程体系建设首先应体现学校特色。学校文化的内核是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既是学校的灵魂,又是办学目标的凝练。高职院校的语文活动体系设计,可依托学院精神,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学校精神的熏陶,培养他们坚定的意志、纯真的情感和追求美的信念。其次应体现地域特色。不同地域的深厚的人文资源为不同地域的语文教育提供了天然的宝藏,也潜移默化地对这里的学生进行了“润物细无声”的文化熏陶。不同地区的高职院校应依托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的丰富根基,语文活动课程体系的设计应立足于置身其间的地区乡土文化积淀,挖掘民间丰富的文化宝藏,为高职语文教育教学怎么写作。另外,立足地方、面向市场、怎么写作社会,根据当地对社会人才的需求来调整活动课程设计,也十分具有价值。最后应体现专业特色。“职业针对性”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高职语文的活动课程设计应展现专业特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把专业知识真正运用到生活中。既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提升同学们的职业素养。

    (六)层次性原则

    在高职语文活动课程体系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现有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或将能力较强的骨干学生分配到各小组,充分调动发挥其示范、带领优势。在要注意利用有形的分层载体实现无形的分层教学,教师要在各个教学环节有意渗透分层教学的理念,如分层分配任务、分层提问、分层评价、分层测试等,使这些合作小组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在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群体的语文活动小组中积极营造、平等、积极向上的氛围,引导学生在竞争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共处。优化语文活动课程中不同层次学生小组的合作氛围,有利于个体在共同的目标上取长补短,组成强大的团体,从而促进个体和团体的共同发展。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是以面向基层工作的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作为自身的教育目标。所有的课程均是按照实用型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的具体能力要求来进行组织和安排的,或者说是按照完成相关工作任务需要的能力训练课程来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在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中,高职语文课程体系如果还局限于传统课堂人文素质教育并以此来组织教学的话,必然游离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之外。故开发活动课程体系,并融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之中,甚至承担相应的综合活动训练任务,是高职语文课程体系改革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孔庆东.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J].中国大学教学,2006(28)
    王玲丽.研究大学生新特点,改进大学语文教学方法[J].科教文汇,2009(17)
    [3]张凌波.大学语文功能与教学方法研究[J].时代文学,2009(6)
    [4]杜威.、经验、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5]鲁道夫·普法伊费尔.项目教学的理论与实践[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

    源于:论文模板www.udooo.com

    6]范秀娟.项目教学法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尝试与运用[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7]谢文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江苏高教,2005(6)
    [8]高侠,康健,丛立新,高洪源.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A327)
    【作者简介】黄 懿(1981-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教学。
    (责编 何田田)
  •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