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艺术 >> 音乐 >谈砖雕冯晖墓出土砖雕乐人网

谈砖雕冯晖墓出土砖雕乐人网

收藏本文 2024-02-03 点赞:13485 浏览:5809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上世纪90年代,在陕西省发掘的五代冯晖墓中,有着丰富的音乐文物考古资料,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作用。尤其是墓中甬道两侧的56块彩绘浮雕砖,为探讨五代时期音乐艺术的进展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笔者运用了实地考察法、文献浅析法、统计法、并与图像学与中国文化史探讨的诸多成果相结合,进行了详细的考证与调查。冯晖是以朔方军节度使的身份,接管了在唐末转移到西部地区,驻守丝绸之路的朔方军,其内部成份由多民族构成。任职以后又经过连年的征战,将汉民族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西部多民族文化三者相结合,所以他的墓葬内容之丰富,风格之多样,最能直接反映出当时民族融合的情况。由此看出,冯晖在南征北伐、称王享乐的同时,对各地少数民族及各地方民间艺术,有了一定的了解。正因如此,冯晖死后,墓葬内陪葬物品十分丰富,风格多样。五代冯晖墓中最有学术价值的是,甬道两侧墙壁下方出土的,用56块方砖精雕而成的精美绝伦的28对乐舞人物浮雕。这套彩绘伎乐砖雕分两列镶嵌在甬道两侧,东西两壁各14个砖雕人像。男像在东,女像在西,对墓主而言,亦是男左女右。两对男女伎乐各以一位舞步婆娑之巫觋居首,并各有两名舞伎舞蹈其中,其余乐伎演奏方响、竖箜篌、拍板、腰鼓、曲颈四弦琵琶、鼓、横笛、觱篥、笙、排箫等十种乐器。这些砖雕生动再现了男女乐舞队演奏的热闹场面:舞蹈者翩翩起舞,吹奏者全神贯注,各具神态。笔者逐个对出土砖雕乐人、乐器及演奏状态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对五代时期的中国音乐文化做了较详细的阐述和评论,并对其音乐文化现象做了较为详细的浅析和解释,对当时的音乐文化活动进行了深思。笔者特别对砖雕中的“致辞者”进行了浅析探讨,根据砖雕“致辞者”的身份、位置及动作,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及推论。墓室东西走向的通道北端处砖雕上的人物,是乐舞队伍中的“致辞者”,与现今的乐队指挥者身份相当,主要负责丌场演出的指导工作。共有两人,均双手持细杆,男乐队是男指挥,女乐队是女指挥。在唐代,“致辞者”多为徒手形象,有的是由乐舞队员替代或兼任,而到了宋代,“致辞者”则变成了手执竹节,站在乐队的前部,称为“竹竿子”。这些致辞者既要致辞,又要用竹竿做道具,指挥乐舞“勾队”(上场)和“放场”(下场)。竹竿子常通过念歌词等方式指挥乐队的上下场,一个节目将上场,先由“竹竿子”上前致语,“勾”出节目,相当于今天的报幕。表演结束时,“竹竿子”还要再上台,念七言诗一首,然后以“歌舞既阑,相将好去”之类的话语送别观众。中国古代音乐艺术出神入化的境界早己为世人所知,但今人能以该墓壁画中亲眼看到指挥的形象,不由让人感慨万千,不得不让人产生质疑。我国最早的指挥究竟出自何朝代?手执之竹节做何用途?怎样指挥?这些不足的提出,拓宽了指挥史重新研讨的空间,虽在所查阅的历史文献中未见记载,暂无法考证,但初步可以推测出,我国致辞者山徒手到手执竹节的演变历程,主要集中在五代时期短短的五十多年中。关键词:五代论文冯晖论文彩绘砖雕论文乐人论文乐器论文

    摘要3-5

    Abstract5-9

    第1章 绪论9-15

    1.1 本课题探讨目的及作用10-11

    1.2 与本课题相关的探讨近况及走势11-12

    1.3 本课题探讨策略12

    1.4 本论文写作思路及探讨期望12-15

    第2章 五代时期的时代与文化背景15-23

    2.1 五代十国基本情况浅析15-17

    2.2 冯晖生平与朔方军17-23

    2.2.1 史料上记载的冯晖其人17-19

    2.2.2 冯晖与朔方军19-23

    第3章 墓葬中彩绘浮雕砖乐人及乐器23-29

    3.1 彩绘乐人浮雕砖23-24

    3.2 彩绘砖雕男性人物浅析24-26

    3.3 彩绘砖雕女性人物浅析26-29

    第4章 彩绘砖雕乐器浅析29-39

    4.1 打击乐器29-33

    4.2 吹管乐器33-35

    4.3 弹拨乐器35-39

    第5章 关于“致辞者”考证39-49

    5.1 史料有关“致辞者”的记载40-42

    5.2 史料有关“竹竿子”的记载42-49

    结论49-5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