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药学 >> 药效学 >中耳炎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00例临床观察

中耳炎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00例临床观察

收藏本文 2024-03-06 点赞:20111 浏览:8579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1672-3783(2013)01-0291-01
【摘要】: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的100例应用,通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达到了标本兼治的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字】:中西医结合;分泌性中耳炎;临床观察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常见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听力下降,轻微的耳痛、耳鸣、耳闷胀感,部分患者摇头时可听见水声。分泌性中耳炎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可发展为黏连性中耳炎、鼓室硬化症、胆固醇

源于:论文参考文献www.udooo.com

肉芽肿或后天原发性胆脂瘤等,除此之外还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较传统的纯西医治疗方法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笔者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0例,进行了临床治疗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筛选2012年12月-2012年11月在我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单耳57例,双耳43例,年龄在8~62岁之间,平均年龄(34±5.8)岁,病程在一周到两年之间,平均病程1.2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均经详细检查,依照《耳鼻咽喉科诊断学》中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标准确诊患有分泌性中耳炎,实验前所有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纯西医治疗方法,具体方法如下:对于鼻及鼻咽部有炎症者应用抗生素,鼻腔应用1%呋喃西林滴鼻液,每日3次,持续6天;对于急性患者应用醋酸泼尼松片,一日3次;对于鼓室有积液者行鼓膜穿刺术,抽取鼓室腔内的积液,每周一次,共1~3次,抽液后注入强的松龙,如发现液体粘稠,可加入α糜蛋白酶和地塞米松;患者外耳道要进行常规消毒,儿童用药量酌减,1周为1个疗程。实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外加服用中医处方,具体如下:黄芩15g、丹参12g、柴胡10g、甘草6g、川芎12g、两面针12g、香附6g、石菖蒲8g、僵蚕10g、赤芍12g、木通10g、细辛5g、防风10g、白芍20g、路路通25g、鬼针草20g,药物用温水或冷水侵泡半小时,煮沸时长不超10min,每日一剂,一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三个疗程,儿童用药量酌减。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耳鸣、耳闷胀感症状消失,自觉听力恢复正常,经检查,鼓膜颜色正常,活动度良好,纯音听阈测试平均气导阈值≤20dB,恢复到正常范围,声导抗检查为A型图;有效:耳鸣、耳闷胀感症状明显减轻,自觉听力有明显恢复,经检查检查,鼓膜颜色正常,活动度较好,纯音听阈测试平均气导阈值在20~30dB之间,声导抗检查为B型图;无效:耳鸣、耳闷胀感症状无变化,经检查,鼓膜仍内陷,色泽正常或混浊,活动度较差,纯音听阈测试平均气导阈值与声导抗检查图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临床所有病例数据均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技术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症状大部分消失或减轻,其中显效30例,有效16例,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治疗后症状也有所改善,显效24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78%,两组结果比较可发现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较纯西医治疗效果显著,具体见下表。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