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学 >> 医学影像毕业 >急性心肌梗死,QTc间期,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QTc间期,临床意义,

收藏本文 2024-02-04 点赞:5038 浏览:16014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背景和目的QT间期是指体表心电图以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的总时程,但其主要成分是心室复极,因而QT间期受复极相关因素的影响最大,是心室反映复极时间的重要指标。急性心肌缺血发生时,对心肌的除极和复极均有影响,心电图中各波、段均可出现变化。以1927年Parkinson等报道急性心梗心电图演变现象;1985年Hhnve报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药物保守治疗QTc间期大约96h后达高峰;1986年王波等报道,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QTc间期大约48h后达高峰;2007年,Kenigsberg等观察了7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取球囊短暂堵塞相关冠状动脉,结果100%患者出现QTc间期延长,且该指标先于其他心肌缺血指标(如ST段抬高或下移、T波转变);2010年,杨蕾等发现在急性心肌缺血早期既有QTc间期的延长,也有部分患者出现QTc间期缩短。QTc间期的探讨一度及其活跃,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近年来则呈停滞状态。本探讨旨在探讨并浅析QTc间期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发病180±30min内就诊于我院30、60、和120min后及PCI前后的变化特点;探讨结合QTc间期变化特点,来浅析QTc间期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心梗部位、梗死相关血管再通情况、心律失常发生的类型及患者住院期间心功能分级和病死率的相关性;浅析QTc间期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变化特点,评估患者再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及需血运重建可能性。实验策略1.探讨对象实验1组为2007年11月至2012年11月发病180±30min内就诊于我院的17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男124例,女46例;平均年龄54.6±10.6岁),均行急诊PCI,并根据就诊30min内QTc间期长度,分为延长患者56例,缩短患者16例和正常患者98例三个亚组。实验2组为2007年11月至2012年11月发病180±30min内就诊于我院的76例不稳定心绞痛(UA)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NSTEMI)(男50例,女26例;平均年龄54.6±10.6岁),并根据就诊30min后QTc间期长度,分为延长组19例,缩短患者4例和正常患者53例三个亚组。对照组为本院200例健康体检者(男145例,女55例;平均年龄56.3±10.2岁)。2.入选标准(1)QTc间期延长和缩短定义为:QTc间期延长,即QTc>440ms;QTc间期缩短,即QTc<320ms。(2)实验1组入选标准为:①急性STEMI诊断标准按2007年ESC/ACCF/AHA/WHF新定义标准;②急性STEMI患者均有行紧急PCI指征,无相对及绝对禁忌症;③体表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④急性STEMI病例都根据2007年ACC/AHA急性心梗治疗指南处理。(3)实验2组入选标准为:①UA患者:体现为典型的胸痛,入院24小时内无肌钙蛋白(cTnT)及心肌酶谱(CK-MB)的升高,伴或不伴有心电图缺血性变化;②NSTEMI患者:体现为入院24小时内出现cTnT﹥0.4ng/L,或CK-MB﹥25mmol/L,但不伴有ST段抬高。3.观察指标(1)实验1组:①QTc间期延长、缩短、QTc间期正常的发生率;②心肌酶学(CK-MB)达峰时间及峰值浓度;③患者发病180±30min内就诊于我院30、60、和120min后及PCI前后的变化特点;④心肌梗死部位及罪犯血管;⑤住院期间心功能分级(Kilpp分级);⑥心律失常发生类型;⑥住院病死率。(2)实验2组:①胸痛即刻QTc间期延长及缩短的发生率;②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的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心源性死亡、血运重建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4.探讨策略采取Cardico1210心电图机以25mm/s走纸速度同步描记12导联心电图,每份心电图专人测量梗死相关QT间期,RR间期。QT间期以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校正的QT间期(QTc)运用1920年Bazett提出的公式(QTc=QT/RR1/2)计算。5.统计学策略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或秩和T检验;计数资料作X2检验,且p<0.05为有统计学作用。结果(1)实验1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1组中QTc间期患者为32.9℅、QTc缩短患者为9.4℅、QTc间期正常患者为57.6℅,与对照组相比,QTc间期延长及QTc间期缩短患者发生率高,差别有统计学作用(p<0.05)。QTc间期延长、缩短及正常患者CK-MB峰值分别为311.4±208.4U/L、318.3±223.3U/L U/L、292.3±216.5U/L,QTc间期延长和QTc缩短患者与QTc正常患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作用(p>0.05)。缩短组及正常组于术后1h,QTc间期均较术前延长,差别有统计学作用(p<0.05);正常组术后24h较术后1h,QTc间期延长,差别有统计学作用(p<0.05)。延长组与正常组比较,延长组多见于前壁和(或)高侧壁梗死,其罪犯血管多为左前降支,差别有统计学作用(p<0.05);延长组及缩短组出现严重泵衰竭的比率高,与正常组的比较有统计学作用(p<0.05);缩短组与正常组比较,缩短组的缓慢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增高,差别有统计学作用(p<0.05)。(2)实验2组:与正常组比较,延长组和缩短组因心绞痛反复发作,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及需要血运重建的发生率高,且有统计学作用(p<0.05)。结论(1)QTc间期延长或缩短是STEMI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新的预测因子,且可以协助判断心梗部位、罪犯血管及不同类型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对患者住院期间心功能及病死率的评估有一定指导作用。(2)QTc间期延长或缩短是不稳定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短期不利心血管事件新的预示因子,是成人心血管意外事件的重要预后因素。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论文QTc间期论文临床作用论文

    摘要4-8

    ABSTRACT8-13

    目录13-14

    缩略词表14-15

    前言15-17

    1. 实验策略17-19

    2. 结果19-25

    3. 讨论25-33

    4. 探讨作用33-37

    5. 结论37-39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