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药学 >> 中药 >简谈制备楼黄胶囊药学查抄袭率理工

简谈制备楼黄胶囊药学查抄袭率理工

收藏本文 2024-02-13 点赞:18927 浏览:83213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楼黄胶囊是一种纯中药复方制剂,是由姜黄和重楼两种中药的有效部位组成,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效果,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本课题对该复方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了系统的试验探讨,同时对如何提升楼黄胶囊主要药效成分重楼皂苷的吸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采取正交试验策略考察了重楼总皂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即重楼药材用8倍量6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h。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富集重楼皂苷,其工艺流程为:每克药材所需湿树脂为0.43ml,提取液浓缩至1:5g生药/ml,离心,上清液通过已处理的药用级别的D101树脂柱,2BV/h作为吸附流速,30%乙醇以2BV/h流速洗脱2个树脂床体积,65%,75%的乙醇以4BV/h流速各洗脱3BV,收集富含重楼皂苷的洗脱液。姜黄药材用10倍量的水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2h。重楼总皂苷和姜黄水提液混合后,干燥,药粉与辅料等按比例6:4混合,加入适量的85%乙醇,制粒,干燥,整粒,装胶囊,即得楼黄胶囊。在质量标准探讨中,对楼黄胶囊复方中重楼皂苷进行了薄层色谱鉴别试验,采取Hplc法测定重楼皂苷Ⅰ、Ⅱ、Ⅶ、H和三个姜黄素类成分的含量,并进行了系统的策略学考察。暂定本品每粒胶囊含重楼皂苷Ⅰ、Ⅱ、Ⅶ、H的和不得少于13mg,三个姜黄素类成分的和不得少于1.2mg。该制剂工艺合理可行,成品质量稳定可控。为了提升重楼皂苷的在肠道内的吸收,探讨了固体分散体和磷脂复合物的制备策略,通过肠外翻囊实验比较其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发现,泊洛沙姆F127制备的固体分散体显著提升了重楼皂苷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推动了重楼皂苷在小肠内的吸收,以而一定程度上提升重楼皂苷的生物利用度,而磷脂复合物并没有显著提升重楼皂苷的吸收。关键词:楼黄胶囊论文树脂论文制备工艺论文质量标准论文吸收论文

    中文摘要3-4

    ABSTRACT4-9

    第一章 综述9-18

    前言9-10

    1.1 重楼皂苷的探讨10-13

    1.1.1 重楼皂苷的化学成分探讨10

    1.1.2 重楼皂苷的药理作用10-12

    1.1.3 皂苷类成分的纯化探讨12-13

    1.2 姜黄的化学和药理作用13-15

    1.2.1 姜黄化学成分13-14

    1.2.2 姜黄的药理作用14-15

    1.3 固体分散体和磷脂复合物探讨进展15-17

    1.3.1 中药固体分散体探讨15-16

    1.3.2 中药磷脂复合物探讨16-17

    1.4 探讨目的与作用17-18

    第二章 楼黄胶囊的制备工艺探讨18-39

    2.1 处方与剂型18

    2.2 工艺设计与工艺路线18

    2.3 重楼皂苷的提取18-22

    2.3.1 仪器与材料18-19

    2.3.2 实验策略19-20

    2.3.3 实验结果20-22

    2.4 大孔吸附树脂纯化重楼总皂苷的工艺22-31

    2.4.1 仪器与材料23

    2.4.2 实验策略23-26

    2.4.3 实验结果26-31

    2.5 姜黄水提物的制备31-33

    2.5.1 仪器与材料31-32

    2.5.2 实验策略32

    2.5.3 实验结果32-33

    2.6 制剂成型工艺考察33-37

    2.6.1 材料与策略33-34

    2.6.2 实验策略34-35

    2.6.3 实验结果35-37

    2.7 小结37-39

    第三章 质量标准探讨39-47

    3.1 制剂质量标准探讨39-45

    3.1.1 仪器与材料39

    3.1.2 实验策略39-42

    3.1.3 实验结果42-45

    3.2 质量标准草案45-46

    3.3 小结46-47

    第四章 推动重楼皂苷肠吸收的初步探讨47-62

    4.1 固体分散体和磷脂复合物的制备47-51

    4.1.1 仪器与试剂47-48

    4.1.2 实验策略48-49

    4.1.3 实验结果49-51

    4.2 固体分散体、磷脂复合物的物化性质比较51-55

    4.2.1 仪器与试剂51-52

    4.2.2 实验策略52-53

    4.2.3 实验结果53-55

    4.3 肠外翻囊法比较不同剂型的吸收55-61

    4.3.1 仪器与试剂55-56

    4.3.2 实验策略56-58

    4.3.3 实验结果58-61

    4.4 小结61-62

    第五章 结论62-63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