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医学 >> 中医学 >对于电针电针结合循经点穴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对于电针电针结合循经点穴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收藏本文 2024-03-19 点赞:8223 浏览:24641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目的: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速,高科技产品的利用及生活环境的转变,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已成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青壮年多发,发病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走势。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而且还严重影响人类的存活健康,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由此,近年来,我国医务工作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了广乏,深入的探讨,中医针灸推拿以其独特的疗效及合理的费用和绿色天然的策略,在临床中备受患者青睐。本课题开展电针结合循经点穴推拿治疗LIDH的临床观察。参照中医疗效诊断标准,通过检测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神经生长因子(NGF),P物质(SP)水平,并采取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MPQ)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积分变化,用腰椎功能障碍指数表(ODI)测定治疗前后患者腰椎功能的变化,以期观察本策略的临床疗效,探讨本策略的可能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LIDH提供可靠的指导原则和运用依据。策略:本探讨观察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来自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收治的住院患者或门诊接诊病患及推拿科门诊接诊病患。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三组:即电针结合循经点穴推拿组(治疗组)、电针组(对照1组)和循经点穴推拿组(对照2组),每组各30例,治疗2周。观察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每组患者血浆NGF,SP在血浆中的含量变化,采取简化麦吉尔疼痛量表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并作客观浅析,并观察治疗前后腰椎功能障碍指数的改善情况。结果:1.各组患者的综合疗效统计比较如下:经统计浅析处理,治疗组:临床治愈人数达到16例,显效10例,好转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4%;对照1组:临床治愈人数达到10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4.3%;对照2组:临床治愈人数达到11例,显效8例,好转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6%。治疗组和两个对照组相比较,P<0.05,差别有统计学作用;两个对照组之间相比较, P>0.05,差别没有统计学作用。2.各组患者疼痛程度评价指标浅析比较如下: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积分比较,差别具有显著的比较作用(t=24.934,15.865,17.015,P<0.01);治疗组积分和两对照组积分比较,治疗组有显著的改善(t=7.146,12.782,4.315,P<0.01);两个对照组之间相比较, P>0.05,差别没有统计学作用。3.各组患者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别具有显著的比较作用(P<0.01);治疗组患者腰椎功能障碍指数和两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改善(P<0.01);两个对照组之间相比较, P>0.05,差别没有统计学作用。4.各组患者血浆NGF含量比较:三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浆中NGF的含量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上升,差别具有显著的比较作用(t=25.041,19.722,18.489,P<0.01);治疗组患者血浆中的NGF含量上升显著优于两个对照组(F=15.426,P<0.01);两个对照组之间相比较, P>0.05,差别没有统计学作用。5.各组患者血浆SP含量比较:三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浆中SP含量较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的下降,差别具有显著的比较作用(t=28.816,18.406,17.087,P<0.01);治疗组患者血浆中的SP含量下降显著优于两个对照组(F=6.832,10.862,11.486, P<0.01);两个对照组之间相比较, P>0.05,差别没有统计学作用。结论:1.三种治疗策略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有比较肯定的临床疗效,都能使血浆中异常升高的SP含量降低,并能使血浆中的NGF含量上升。2.三种治疗策略相比较,治疗组即电针结合循经点穴推拿组所用的治疗策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该策略降低血浆中的SP和升高血浆中的NGF作用效果均好于其他两种单一的治疗策略。电针结合循经点穴推拿能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中的SP和升高患者血浆中的NGF含量,也许是电针结合循经点穴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之一。3.该策略发挥了中医的辨证论治特点及中医整体思想,将电针和循经点穴推拿相结合,在辨证的基础上,用电针刺激相应穴位气血,在中医整体思想的指导下直接点按与病灶相关的肢体近端和远端的穴位,电针和推拿相结合,发挥了中医论述治病的特点,该策略临床操作简便,且疗效突出,经济效益好,对人体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大力推广运用。关键词:电针论文循经点穴推拿论文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神经生长因子论文P物质论文

    中文摘要5-8

    ABSTRACT8-13

    缩略词表13-14

    前言14-17

    临床观察17-25

    1 临床资料17-19

    1.1 一般资料17

    1.2 诊断标准17-19

    1.3 纳入标准19

    1.4 排除标准19

    1.5 剔除或脱落标准19

    2 治疗策略19-23

    2.1 操作及器材19-21

    2.2 观察指标21-22

    2.3 技术路线22-23

    2.4 安全性指标的评价23

    2.5 统计策略23

    3. 治疗结果23-25

    讨论25-37

    1 中医对 LIDH 的认识25-28

    1.1 历史沿革25-26

    1.2 病因病机26-27

    1.3 治疗概况27-28

    2 现代医学对 LIDH 的认识28-32

    2.1 流行病学28

    2.2 腰椎间盘解剖生理28-29

    2.3 发病机制29

    2.4 治疗概况29-32

    3 本课题的确立依据与结果浅析32-37

    3.1 策略依据32-33

    3.2 选穴依据33

    3.3 指标依据33-35

    3.3.1 血浆 NGF 与 LIDH 的相关性探讨33-34

    3.3.2 血浆 SP 与 LIDH 的相关性探讨34-35

    3.4 量表依据35

    3.5 结果浅析35-37

    结语37-38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