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教学改革 >> 政治教学改革 >网络环境下“超链接”式化学学习设计

网络环境下“超链接”式化学学习设计

收藏本文 2024-04-11 点赞:24250 浏览:109106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摘要】本文以“燃料和热量”一课为例,进行了网络环境下的化学学习设计,尝试以超链接的思维方式将传统课堂教学的长处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进行整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网络环境;化学学习设计;超链接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悄悄地改变着我们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这使得教与学过程中的教师、学生、教材以及教学工具等要素都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化学课堂教学?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将传统教学的长处与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相互融合?正是师生在化学学习设计中需要着重思考的课题。

一、试水:自力更生,初显端倪

为了探索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科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相融合,笔者以初中化学第七单元课题2《燃料和热量》的前半部分——化石燃料为例。新课标对这一课只要求作常识性介绍,同时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整合和拓展,从中提炼出

源于:论文开题报告www.udooo.com

开放性教学的基本素材,并且在教材和教参中也有关于化石燃料造成环境污染和开发新能源的教学建议及阅读材料。根据新课标和教学建议,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让学生通过互联网,在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主要成分、性质、用途及储量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化石燃料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意识到化石燃料储量的有限性,进而探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为达成目标,首先必须建立一个有关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网站,于是我从网上搜索下载了煤、石油、天然气、环境污染及能源的大量资料。由于网上资料只是文字和少量图片,而本课作为常识性介绍,应该让学生看到更为形象的声像资料,因此我又采集了一些影视片段供学生自学。然而在开始学习设计时,却又遇到这样的问题:精心选择的资料尽管一再压缩,但也超过以往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大容量学习内容与课堂教学45分钟时间发生了矛盾。以往课堂教学中线性的思维方式在网络环境下难以适应。苦思冥想,也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就像钻进了一个怪圈。

二、借力:技术支撑,改良优化

我把制作的网页交由有关专业老师修改,同时将自己的设计叙述了一遍,并说出为难之处,和他讨论之后我豁然开朗。网页其实就是一个超文本文件,其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采用了超级链接技术,利用超级链接技术可以实现跳跃式的阅读,如果在文字文本中加入图片、动画、声音或影像,就成为超媒体的链接。因而在浏览网页时,能够方便自由地在网页之间、网站之间、乃至整个互联网上随意跳转遨游。既然用网络来上课,何不用“超链接”的思维方式进行设计呢?既然是一堂常识性介绍课程,煤、石油和天然气又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燃料,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几方面内容齐头并进,内容与时间的矛盾就迎刃而解了。而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也恰恰是网络的长处和进行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目的之

一、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学生的自主性原则。

于是,我将网站设计成煤、石油、天然气、环境污染和新能源五大块,把课堂上的学生活动设计为各自上网浏览、归纳要点、全班重点交流,对学生首先浏览哪一方面的网页不加限制,只是从知识链的衔接提出可先浏览煤和石油的建议。这样,学生可以从各自的角度切入教学内容,经过有选择地浏览,整理归纳出化石燃料的特点、用途等要点,然后扩展到污染和能源问题,最后通过在线课堂练习,检查学生浏览学习后的结果,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三、反思:用法有“度”,合理链接

按照此思路,我完成了网页的制作和学习过程的初步设计,经过试讲,得到学科同仁的肯定。大家还提出在网站上建一个论坛,进行课堂讨论的建议。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虚心并且开心地接受了。学生对不能理解的问题通过论坛在网上发布,其他学生和老师都可以给予解答,这不正体现了网络的互动吗?可我不会建立BBS,只好再次求助于专业老师。哪知道,这个要求却被拒绝了。理由也很简单:网络新闻、电子公告牌、网络聊天以及E-mail这些网络交流工具不适合课堂教学。首先,对于课堂教学来说,面对面的交流是课堂教学的长处,它不仅能使双方进行知识的交流,而且还是一种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同时又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极好的锻炼机会。而网络交流工具的长处在于远程交流,现在交流对象近在咫尺,又何必舍近求远、取短避长呢?其次,网络交流工具都有一个注册过程,学生的打字速度也远不能适应文字交流的需要,课堂时间不允许;再者,网络上的即时交流依然传输的是文本文件,不能如实地表现公式、方程式等。
设计后,我发现这堂课完全不需要老师讲一句话,而且可以根据学校计算机教室的数量同时几个班一起上课,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此刻,我真正领悟到“超链接”思维的跳跃之快、步伐之大。
这堂课的设计过程也给我许多启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网络也不仅仅用来浏览、聊天、提供信息,它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思维的开放,提供了一种“超链接”的思维方法。运用“超链接”的思维方法,就会跳出按部就班进行教学设计的思路,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带给我们的便利和网络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实现“超级链接”;但“超链接”必须有明确的链接目标,失去目标,就会把学科教学变为信息技术课,就可能忽视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忽视课堂教学的特点与长处。“超链接”使用不当,网络的优势还可能因课堂的局限反而成为课堂教学的桎梏。须知,“超链接”思维只是方法,而不是模式。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第一初级中学)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