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turnitin查重官网> 教学 >> 政治教学 >作文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题目

作文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题目

收藏本文 2024-01-22 点赞:4417 浏览:9872 作者:网友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内容摘要】针对目前作文教学存在的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作文缺乏个性化的语言,变成一种乏味的文字游戏的现实,我做了如下探索:一、拓宽作文命题的范围;二、拓展;选材空间;三、创设生动多样的写作形式,鼓励学生自主表达,积累生活素材;四、告别作文的检测大空,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五、优化作文评语,利用赏识性评语、协商式评语、情感式评语、激励性评语,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关键词】拓宽拓展创设创新思维
作文是学生生命的独白,心灵的对话,也是最富个性创新的作业,但传统的作文教学死板的命题以及过分追求"立意要高,选材要新,结构要巧,语言要美"教学时教师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作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文字,知识文字,乃至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作文模式也许对应试教育会有一定的效益,但与弘扬人文精神,培养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却大相违背的。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人生的关怀,人性的关怀。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限于教给学生一般的写作知识,而是要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看法,对文学的理解,对大千世界的感受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激发学习作文的兴趣。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呢,我们做了以下的探索:

一、拓宽作文题目的范围,激发写作兴趣

传统作文命题思想在内容上,命题围绕着考试的作文命题趋势转,远离学生生活,与学生心灵无关,导致学生感到无事可写,无情可抒,因而,害怕作文、厌恶写作,甚至放弃写作。
作文就像是采矿,老师把题目这座矿挖得深,学生就会在矿中开采出煤、石油、天然气、石英、云母或等多种多样的矿藏;如果学生只能在一丁点巴掌大的小矿中开采,大概就只能采到沙土或者石块了。好的作文题目像是一座桥梁,为出题者和作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双方在题目所规定的范围内展开平等的对话,心灵的交流。如果说为学生提供的作文题目远离学生所熟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不符合他们的表达愿望,他们便寻找不到作文的突破口。
1.联系已学的课文命题。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含有丰富的美育因素,为学生写作提供范例。命题时根据学生熟悉的课文,引导学生学习,模仿进行训练的形式必然受到学生的喜爱,必然让学生受到美感的熏陶。
2.联系学生实际命题。在学生的经验范围之内命题,与他们的生活接轨,与他们的思想碰撞,让他们以去写他们的生活。例如《XXX,我想对你说》为学生创造了任意倾诉的自由,生活中最熟悉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面之交的交警叔叔、护士阿姨,甚至是大树、小鸟、蓝天等自然界中所有的东西,只要有话想说,谁都可以成为他倾诉的对象。
3.学生自拟题目。让学生自拟题目,就是老师提出一个范围,让学生在这个范围内选择自己想写的,自己确定一个题目来写,指导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表达对社会、人生、大自然的认识、追求和感受,反映学生对善恶、是非和美丑的鲜明态度和情感。

二、拓展广泛的选材空间,积累人文素材

"贫乏是语文的致命伤。"是的,一个贫乏的脑袋只能有一个贫乏的世界,而贫乏的世界所产生的只会是单调、苍白、无力的表达。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不可否认现在学生的生活却显得非常的单调,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过高的父母期望,使学生很少有自己的业余爱好和较宽裕的自由支配时间,所以我们有必要指导学生带着情感丰富生活,感受生活,以此来拓展广泛的选材空间。
1.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在作文教学的同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去做生活的小主人,亲自参与生活,锻炼自立能力,感受劳动的乐趣。三八妇女节,为妈妈做上一道香喷喷的菜肴;爸爸加班的日子,替他洗净污渍斑斑的衬衫;利用节检测日看望年迈的爷爷奶奶。这样不但锻炼了其自立能力,而且丰富了情感,为写作开启了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2.在校内外活动中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为了真

摘自:本科生毕业论文范文www.udooo.com

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激发习作兴趣,拓宽选材范围,我们应树立大语文观,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观察蚂蚁搬家、青蛙捕捉蚊虫、小狗打架、日出日落、晚霞朝晖,倾听小鸟歌唱、春雨淅沥,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其次联系生活实际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种花栽树,游园踏青,参观访问,义务清扫街道卫生,为贫困山区的小朋友捐书捐款奉献爱心,聆听法制教育报告等等,这些活动妙趣横生,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人文素材,深受孩子们喜爱,因而当他们下笔时,那种情感的渲泄,大胆的创新,使文章妙笔生花。这些作文不拘泥于体裁,不限制于字数,无拘无束娓娓道来。
4.重视生活积累和经典名著阅读,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南宋大诗人陆游说过:"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一个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思想水平、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及文字技巧等因素。作文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懂得做人与作文的关系,要让他们有思想,对事物对社会有正确的、辨证的认识。引导他们用好书不断充实头脑,武装自己,增强对生活的感悟能力;要引导他们由肤浅逐渐走向深刻,由贫乏逐渐走向丰富。

三、创设生动多样的写作形式,鼓励学生自主表达

1.想象作文。孩子充满了想像,他们是想像的天使。可是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我们总是让学生写人、叙事、状物、绘景,这样一味写实,显然不符合孩子的天性。写实与写虚,对小学生来说,都是重要的。写虚可以使孩子展开想像的翅膀,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创造力的发展,有利于个性的培养。
2.改写、续写课文看图作文。学了课文对课文进行改写续写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唤起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独特感受和写作兴趣。如学了《鲸》查阅了好多有关鲸的资料,写《鲸的自述》,学生就会言之有据,妙语如珠;学了《小凡卡》进行续写,同学们一个个展开奇思妙想,有的同学给小凡卡安排了一个温暖舒适的家,有的同学认为小凡卡最后苦尽甘来,事业有成,还有的却说小凡卡最后冻死街头,这一个个不同的设想体现了孩子们美好的愿望以及对黑暗制度的批判。3.坚持写日记积累生活素材。我鼓励同学们坚持写日记,将自己一周来,耳闻目睹地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及当时的真实感受,如实记录下来。我要求大家一周完成一至两篇日记,首先是越真实越好,每周一在早读课、班会课,讲评同学们的日记,鼓动学生发表评论。对于描述细致、真实反映生活、反映人生、独具个性特点的日记,在红花台奖励红星一颗,并将日记张贴在佳作台里,如果连续两次获得奖励,给家长送喜报一张,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强强联合,调动学生写好日记的兴趣。

四、告别作文的检测大空,让学生说真话,诉真情

开始时少讲规范,降低要求,让学生愿意写作文。写作水平低的学生,可以少写,可以模仿范文写,可以先学习较低层次的写作规范;写作水平高的学生,可以多写,可以按照自己独特的构思写,可以发挥潜力训练较高层次的写作规范。总之,要让每个学生在每次作文训练中都有收获,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兴趣与信心。
作文教学最大的悲哀是大批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的泯灭,是千篇一律的查重。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情况,老师应告诉学生古今中外名著中不朽的典型人物都有其生活原型,他描写的故事等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反应,譬如鲁迅先生《故乡》中的闰土都有生活原型--章润水,鲁迅早年的农村朋友,关系很要好。写真事抒真情是文学的

源于:毕业论文总结www.udooo.com

生命,也是作文的生命。

五、优化作文评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师的作文评语不但要在写作方法上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的学习心理、道德品质、为人处世等诸多方面进行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素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我们在优化学生作文评语提高人文素质的教学中做了一下探索工作:
1.赏识性的评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们曾作过对比,在一次作文中,随机在几个同学的作文本上写一个大大的"棒!""好!"或你真写得不错!进步不小啊!学生拿到作文本子后那种神采飞扬,逐个相告的神态让人历历在目。那长长的惊叹号就像一根通向知识殿堂的阶梯引导学生前进。不看老师的评语的现象不见了,学生开始喜欢老师的评语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起来。
2.协商式的评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小学生写作文只是初学初练,他们的作文多半是半成品,缺点、毛病自然很多,这是很正常的。我们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对学生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如果用一种商量式的评语,他们更易于接受。学生也是有思维的人,他多么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读了评语后,觉得老师在和自己商量,油然而生对自身的价值的认可。
3.情感式的评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有位学生作文中写他第一次洗碗,结果却因不小心摔碎了碗的事,他在作文中写道:今后,我再也不洗碗了!教师看了之后在评语中写道:第一次洗碗,不小心摔碎碗是正常的事,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做好的,试一试,我相信你能行!这位学生在《记一件难忘的事》中,他真的再一次去洗碗,这一次妈妈还表扬了他呢!老师又在评语中鼓励他把作文给妈妈看看。果然,妈妈看了之后也很有感触,特地给老师打了个电话,感谢老师的教育。
教作文,就是教做人。脱离了人文精神,只在语言形式上兜圈子,语言文学就会因为失去灵魂,失去生命而暗淡无光,成为简单的排列组合文字的游戏。古人云文如其人,朱自清先生说过他说:"写作是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说是做人的训练也无不可。"作文教学过程除了传授知识和写作技巧,实际上是不断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人生和大自然的认识,理解,思考的过程,同时还是不断培养学生审美感语能力,用美的情操去陶冶学生,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关于写作教学的建议
叶圣陶谈写作--《文章例话》序1936年12月20日
[3]孙犁--《写作漫谈》1954年8月
[4]朱自清《谈作文训练的教育言论》钟志婷的语文教育网志

copyright 2003-2024 Copyright©2020 Powered by 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备案号: 粤2017400971号